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MTR Service Update: 千九車頂出現扭曲,情況比新加坡地鐵更嚴重
《傳真社》作新聞都自稱被「恐嚇」?你地唔係信呀嘛?

2016 年 7 月 5 日,評論網站《Factwire 傳真社》 於其網站上,刊登一篇說明新加坡地鐵車廂出現裂紋,但該國政府未有公佈的文章,以及一條在新加坡以航拍機(Drone)拍攝的影片。文章和影片同時轉售予香港其他報館、電子傳媒和評論網站。

作者按:《傳真社》的記者證未獲香港記者協會認可,亦未獲企業允許到其記者招待會採訪,更不是持牌廣播機構,因此只屬評論網站,而非傳媒。縱使他們聲稱自己係香港首間通訊社,但《路透社》等早已在香港註冊,明顯言論失實



《明報》引述傳真社指受人搔擾

2016 年 8 月更新:《傳真社》聲稱有不明人士到訪其辦公室門前,點算鏡頭數目並作記號,認為在自己「揭秘」後受人搔擾。其實早前《警訊》亦有教落,這些近月大廈小偷辦案的常見手法。作新聞都會有人攪 ? 唔好吹水啦喂!


《傳真社》最先將影片上載到他們的 Facebook 專頁,而我們「港鐵故障消息」在影片「出街」後不足 100 分鐘,已致函《傳真社》查詢下列的問題:

1)「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集團」已於 2015 年合併成為「中國中車」,任何鐵路業者若需購買中國生產的鐵道車輛(Rolling Stock),可謂十之八九會由「中國中車」中標,但涉事的地鐵車廂是否與港鐵「市區綫願景列車」共享相同的底盤(Chassis)設計 ?


2) 出現裂縫的地方,是否只限於例如是轉向架(Bogie)或車輪等損耗性部件 ?


3)新加坡的鐵路服務由該國「陸路運輸管理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所管轄,是否代表當局與中國廠商已達成換貨,甚至是退貨的協議 ? 按:香港未有此先例


所謂「君子不立危場之下」,《傳真社》既然由幾位記者自立門戶,每次行動均觸及與公眾利益有關的事務,想必自然會採用與傳媒一同的報道標準,即若報道內容失實,總編輯需隨時負上法律責任。既然選擇得「出文又出片」,又呼籲讀者捐款支持其運作,想必背後的資料已掌握得十拿九穩,否則如何向鄉親父老交代呢 ?

有人常說,香港記者質素江河日下,「一山還一山低」確實值得關注,未幾就收到以下的回覆,


Factwire 記者就上述三條問題的回函

作者按:「技術含量」一詞語義不明,一條問題本身不是容器,亦不是實在的物件,不能「含有」技術。


其實,上述三條問題因時間倉卒,講不上是精心設計,但或者與多年前無綫電視遊戲節目《一觸即發》中的「窿窿」有異曲同工之妙,參加者只要稍一不慎就會「陰溝裡翻船」,精彩非常。

其中,第一條問題會核實《傳真社》負責撰文的女記者,有否掌握足夠的資料,將一件原屬新加坡的新聞,拉扯到香港人的福祉之上。然而,「市區綫願景列車」的生產綫尚未開設,在 2016 年年中仍在畫圖紙的階段,要證實底盤設計是否一同,跟本不可能。

第二條問題,則明顯測試記者能否準確指出,新加坡地鐵車廂出現裂紋的部件 或 處所為何。其實,在傳真社外售的稿件早已經提及,新加坡地鐵車廂出現裂紋的部件稱為「搖枕」(Bolster),即車體(Carbody)將應力傳遞至轉向架的地方,但亦有鐵道車輛(Rolling Stock)不需要使用搖枕。明顯,記者自己跟本不清楚所寫的內容為何,只是機械式將網上接收的的資料,不加思索、不經證實地,如車衣女工般照辦煮換碗,生產完一篇新聞片了事。

第三條問題,則想推敲出記者是否被新加坡政府利用,借事件發放對新加坡目前政局有利的消息。畢竟,《傳真社》能在新加坡用無人機拍攝,已是「超乎常態」的事,實在很難說服背後沒有當地政要默許;

問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了解記者自己有否做足資料搜集,得知新加坡的行動跟本不是一般人眼中的退貨。最後,當我們順水推舟,打算見面交流時,撰文的女記者便說:


《傳真社》記者要求改作私人談話


新加坡《Protected Area and Protected Place Act》告示

所謂「平生不作虧心事」...「私人談話」的笑話,我們以為只有李柱銘 和 湯家驊才會鬧出,《傳真社》的文章無一不關公眾利益,何以這邊廂你們可以精心舖排不同文章、連結刊登的時機;而這邊廂,就忽然要將對話轉為「私人談話」呢,十分擔心我們引述談話內容呢 ?

既然對方不打算講君子,再三糾纏亦沒有意思,在閱畢《傳真社》外售稿件後,我們發現所謂的「偵查報道」跟本與美國 CNN、《讀者文摘》式的調查專題,可謂大相逕庭。《傳真社》的評論文章,多有捕風足影,甚至是穿鑿附會的成分,簡單講就是「段估無辛苦」。

於是我們決定繼遮打革命時期,兩次就網上失實傳言僻謠後,再次與港鐵公司共同進退,在互相溝通後,發佈訊息以正視聽:
港鐵列車與新加坡車廂的物料有別
#MTR Trains using different materials from Singapore carriages
現時,港鐵共購入六款「中國中車」生產的車廂,分別為一款由澳洲生產商中標,後委託「中車」代工的輕鐵;另有「中國製列車」、「南港島綫中國製列車」、「市區綫願景列車」、「東西綫列車」(暫名) 及 「高鐵列車」
除「高鐵列車」外,五款車廂均為不銹鋼車身,多數亦採用「無搖枕式轉向架」(Bolsterless Bogie),與「新加坡地鐵」(SMRT)的車廂不同;而「高鐵列車」車身用到的鋁材則由日本進口
至於上述各款列車的電池,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亦有採用,至今未發現有品質問題
港鐵公司將聘請獨立專家,就列車的金屬物料作「金相分析」(Metallurgical Analysis),確保雜質不會超出國際標準上限
本文部分內容,已刊載於港鐵 7 月 5 日(星期二)發出之新聞通告
MTR Service Update 亦有在同日致函網站 FactWire News Agency 傳真社 ,但對方兩度不願公開談論,其所得資料能否證實新加坡的車廂,與港鐵列車採用之底盤(Chassis)相同
而鐵道車輛均為度身訂造的工業製品,新加坡所用的列車尺寸、牽引電源與香港相異,涉事車廂不可能轉送香港使用


作者按:「東西綫列車」 及 「高鐵列車」均由港鐵為政府購買的車廂。目前政府尚未刊憲,說明兩款車廂之所屬行車綫,將由哪間鐵路公司營運


縱使大家情感上抗拒中國生產的鐵道車輛,但亦不可以因此蓋過理性,道聽塗說而失去對事物的批判能力

———————————————————————————————————————————

物料不同難以相題並論

《傳真社》的評論文章指,新加坡地鐵車廂出現裂紋,涉事車廂為新加坡地鐵(SMRT)合約 151A 列車,由日本川崎重工與中國中車集團以聯營方式中標,於 2011 年投入服務。香港自 1979 年起引入「現代化列車」,以及 1982 年引入「中期翻新列車」起,唯一再購買的鋁製鐵道車輛,就只有「高鐵列車」。

不同的金屬材料,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冶練,等於種蘋果和種蔬菜,雖然同樣是在泥土上栽種植物,但需要的時間、施肥、水量完全不同。一個農夫種蘋果的技術欠佳,不等於種菜同樣失準。

又例如蘋果的「iPhone 4」智能手機曾因設計缺憾(design deficiency),而影響接收能力、「iPhone 6 Plus」則因金屬材質參差,容易出現機身扭曲的情況,但不代表大家能就此以為同公司生產的 Macintosh 電腦,會發生「一式一樣」的品質問題。況且《傳真社》無能力翻查到底是否川崎重工的圖則出錯,令車廂在中國的生產綫完成後不出數年,即告出現裂紋。

而「高鐵列車」車身用到的鋁材則由日本進口,港鐵已額外聘請獨立專家,就列車的金屬物料作「金相分析」(Metallurgical Analysis),確保雜質不會超出國際標準上限。說明這宗新加坡新聞,其實與香港無關。

———————————————————————————————————————————

所謂「支架」跟本不存在

《傳真社》稿件提及,新加坡地鐵車廂出現裂紋的部件稱為「搖枕」(Bolster),即車體(Carbody)將應力傳遞至轉向架(Bogie)的地方,而轉向架即是將承載車輪、制動碟和摩打等設備的組件。


「南港島綫中國製列車」的規格

我們翻查「南港島綫中國製列車」的合約,當中港鐵訂明車廂將採用「無搖枕轉向架」(Bolsterless Bogie)。

「無搖枕轉向架」於 80 年代開始普及,初時主要由日本廠商生產,其優點為構造簡單而且重量較輕,能減低路軌等的損耗;缺點是不適合多彎的路線使用,鐵路公司亦要時刻控制兩邊車輪的損耗程度,但上述情況均不適用於香港,故香港自 90 年代中期開始,便於新列車上改用「無搖枕轉向架」。

採用「無搖枕轉向架」後,車體的應力等不能透過「搖枕」傳到轉向架,換言之車體和轉向架都要重新設計。說明這宗新加坡新聞,其實與香港無關。

———————————————————————————————————————————

香港採用日本電池

如同航空公司的採購標準,港鐵為減省維修成本,在購買列車時均會要求廠商,就一些主要部件,改用港鐵指定的牌子。以牽引套件為例,港鐵多年來均指定使用日本三菱的產品,煞車系統則為德國 Knorr 公司出品

《傳真社》指告密者說,新加坡地鐵車廂的電池曾出現爆炸,港鐵公司的《新聞通告》未有就此回應,或許他們與不同新鐵路工程的對伍溝通需時,查核資料的能力亦比我們遜色。


港鐵與廠商來往的文件

就我們翻查高鐵列車等廠方與港鐵來往的資料所得,香港不同由中國生產的列車,均採用日本製造的鉛酸電池,亦有日本原廠的測試報告,說明電池雖然不是最新型號,但同型號的電池已於日本的載客列車上,有超過十年的實地運作經驗,以保證其可靠度。而這些鉛酸電池均保證頭三年毋須維修(即是加電池水),每顆壽命則為十五年。 說明這宗新加坡新聞,其實又與香港無關。

———————————————————————————————————————————

告密信會否只是顛佬作品 ?

回想中英會談期間,擔任中方傳譯的吳吉平在《中英會談風雲錄》一書中,曾講述:「香港談判辦公室便時常收到一個姓葉的香港人寫給趙紫陽的信。此人可能有精神病﹐自稱為香港某大學的教授..每次都不忘寫上一句『本人乃香港未來行政長官的最佳人選』…『奇文共欣賞』,當年朗讀葉先生的來信成了港談辦公室的一項消遣。可能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知哪次在會議在會談方案中,Chief Executive 這一頭銜便被寫了進去,大家都覺得叫得挺響的,就這麼從會談發言稿到《聯合聲明》,再進入《基本法》﹐最後成了董建華先生的官銜。」

這個故事,說明這世界有很多「痴線佬」四處去信,可能《傳真社》引用的告密信也是其中之一,「痴線佬」胡言亂語的產物不加以提防,最終就變成寫入香港主權移交後憲法的一部分。

《傳真社》引用的告密信,乃指一名市民電郵至運輸及房屋局,指港鐵市區線新列車招標「不尋常」。然而,要成為「一名市民」的資格,只要持香港居民身分證即可。而這封電郵,既沒有引用港鐵內部文件支持其理據,亦不能指出港鐵有否違反程序,便可以無理批評,換句話說即是含血噴人。

按此邏輯,我們現在電郵至運輸署,投訴港鐵車廂冷空氣不足,也是《告密信》一封,投訴廣播聲量不恰當,又可以是《告密信》一封,要是用作大造文章的話,應該大家都可以忙碌到不可開交。

港鐵對上一次大規模購買新列車,已是七年前的事。在這七年間,港鐵跟本從未訂立任何指引,硬性規定資格預審時間為何、批出合約的冷靜期又是為何,因此質疑招標時間過短,只屬部分人士的個人猜測,更何況在「鐵路願景」計劃尚在紙上談兵之時,新車的規格和設備要求早已製訂,部分「市區綫願景列車」會用上的新技術,亦有在現有列車上測試,既然不是 100% 萬丈高樓從地起,招標時間較短又是否出奇事呢 ? 更遑論《傳真社》聰明得走去引述黎文熹 … 一位從未加入港鐵的鐵路公司高層 以支持自己的理據。

其實,港鐵時任車務總監金澤培博士,在 2015 年年中曾向傳媒說明,應該購入新車;以抑或購入新車為主,另外翻新少量現有列車,要視乎價錢是否合適。所以港鐵起初打算以 70 億港元,更換 78 列「現代化列車」;而於 2015 年 7 月,因價低者得等考慮,港鐵正式批出合約與中國中車集團,以 60 億港元購入 93 列市區線列車,讓「現代化列車」能於 2018 至 2023 年分批退役。


意向邀請(EOI)

及至現時,輕鐵「第二期列車」翻新與否一事上,港鐵亦是採取同樣的態度,即是先發出意向邀請(EOI),收集廠商的投標意向,再視乎條件是否合適,而決定購買新列車,抑或像「第一期列車」般只是翻新作罷。

結果,港鐵除了購買新車廂取代所有「第二期列車」外,還順道多買十部原屬「第五期」計劃的車廂。明顯,購買四十部列車,亦非本來 EOI 的內容,可見港鐵買車所需的時間、程序,跟本沒有準則,只要廠商合意,連需要生產的車廂數目亦可修改。換言之,《傳真社》的文章又有一個論點作廢。

作者按:原文為「一名投訴人向張炳良發出電郵」,由於句子為歐化語句,文句劣拙,故改用合符中文語用習慣的語序


——————————————————————————————————————————

告密信又可能係好心做壞事 ?

上述的《告密信》要不是「顛佬作品」,就係好心做壞事。我們提供諮詢服務多年,一年到晚都有傳媒,或地區人士前來查詢專業意見(當然,《傳真社》並非傳媒,也許這是他們不聯絡我們的原因吧),其中有一次我們印象頗深的 …

一位鐵路工程師向該傳媒發告密信,指南港島綫金鐘 至 海洋公園的「南風隧道」,因隧道頂離山頂太遠,不能設置大型通風大樓,或每隔一段距離便設置緊急出口,擔心當列車發生火警,架空電纜被火焰吞噬後,列車再無法移動,乘客如同被困死胡同。告密信又指,他認為車站月台底部應該設置通風位,當列車機件過熱時,亦可以令火勢受控。

事實係,南港島綫的隧道並非使用鋼纜式的電纜供電,即使發生火警,火焰不可能影響列車的集電能力。另外,自地鐵「修正早期系統」於 1979 年通車以來,車站月台底早已設置通風位,避免英國製造的列車,不能適應香港的炎熱天氣而「跪低」。

該名鐵路工程師致函傳媒的動機值得讚許,但由於他完全不了解港鐵各系統的設計,若接信的傳媒不事先聯絡在職鐵路人員覆查,一宗「驚天動地」的告密假新聞又會誕生。


月台頂部、底部的通風位

——————————————————————————————————————————

列車運返原廠並非罕見

《傳真社》最後一個執着的重點,乃列車有嚴重問題而要退貨。面對這個說法,新加坡官僚習慣在極權下執政,少面對反對聲音;而香港那位由匯點、民主黨出身的局長,亦不能回應得體,成功讓《傳真社》捕捉這些難看的畫面,將新加坡新聞合理地變成香港的新聞。

參考英國的事例,South West Trains 火車公司和倫敦地鐵,分別於 1998 年及 2012 年將兩款列車,送回該國的生產廠房。兩款車廂分別為「Class 458」近郊火車車廂,以及「S-Stock」地鐵列車,由 Alstom(阿爾斯通)及 Bombardier(龐巴迪)兩間鐵道車輛行業的「世界名廠」製造。而日本「小田急鐵道」亦曾在 2011 年,將聞名暇爾的「浪漫列車」(Romance Car),送返原廠「日本車輛」改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06opAEw8Q

其實,鐵路公司接收新車後,一但發現自己未能修理的問題,或者功能上與合約內容有歧義的地方,就會請新車製造商協助。但鐵路公司的車廠需兼顧正常運作,不可以因為新車到來便陣腳大亂,既然製造商需要地方修理 / 改裝新車,在不可以影響鐵路公司的運作下,自然就會請鐵路公司將車廂運返產地,運費後議。

不幸的是,香港亦多次遇上同樣情況,最近一次是港鐵與日本廠商為「IKK 列車」製訂「全面重組計劃」時,發現車頂出現不同程度的扭曲,即結構出現問題,[#ff0011]比《傳真社》說的「裂紋」更嚴重[/#ff0011][/size=6][/i][/b]。但因為八鄉車廠是東南亞佔地最大的車廠,將大批車廂由香港運回日本亦需時良久。同時,製造商自己在日本兵庫縣的廠房,空間亦不足夠讓香港的車廂長期佔用,因此港鐵安排廠方在香港就地進行維修工作。

所以,現時部分「IKK 列車」車頂上貼有白色工業用貼紙,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而部分扭曲情況較嚴重的車廂,將於「全面重組」期間退役,為其他車廂供應零件。


「IKK 列車」車頂的白色貼紙

此事亦解釋了,為甚麼港鐵事前已透過非公開渠道,知悉中國中車的產品曾於新加坡出現裂紋後,仍然不將問題放在考慮之列 - 既然購歐洲名廠又要安排原廠維修,日本生產的列車又會有結構問題,即是要有問題的話,亦不能避免。如果要炮製轟動的新聞,相信「IKK 列車」的結構問題,或許更適合《傳真社》「發現新大陸」的作風,哈哈哈。

—————————————————————————————————————————

我係五毛我係鬼

「港鐵故障消息」乃一群與港鐵有關的人士、職員 和 乘客,針對每有事故發生,消息發放混亂且緩慢,而發起的 Twitter 服務;同時是數碼媒體平台上,影子的 鐵路公司正體中文 及 英文溝通渠道,目的為示範公共事業應有之水準,多年來廣受傳媒報道。

多年來,除即時發佈故障消息、提供清晰車費資料外,我們亦致力重建「97 之前」鐵路公司應有的透明度,包括爭取改善車站設施,以及讓不同人士能與港鐵公司直接對話。此外,我們亦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例如曾於金鐘佔領區豎立風力發電機,鞭策香港的鐵路能源政策。

我們團隊的成員雖是一群支持香港自立的年青人,全部都是 80、90 後,但當中有成員是事務律師,亦有人是新聞系畢業。我們撰文的原因,無非是近年太多人在未了解鐵路專業下,便出來「指點江山」,

同時因為我們在看待涉及公眾利益的事件時,所持的標準十分高,若非毫無合理疑點(without reasonable doubt),跟本不應該以穿鑿附會等方式猜想事件的關係。以 90 年代的陳健康事件作例子,即使陳先生曾牽涉命案,[#ff0011]傳媒亦不能因為公眾對他的印象惡劣,而杜撰 看似 與這些印象有關的「新聞」[/#ff0011]。

而且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對於偵查報道絕對不可以用單一渠道,來論證自己手上的告密材料,否則材料一但有些少瑕疵,就會整篇報道作廢。然而發起《傳真社》的記者,卻連這一點都忘記得一乾二淨,睇怕只是狗仔隊的質素的記者,方能憑單方面的說法,就自以為可撰文能幫助港人「揭秘」。此等人物目前仍不時呼籲讀者捐款,支持其「捍衛自由」的工作,簡直厚顏至極。

[#ff0011]當然,香港只是一所民主幼稚園,3 歲小朋友只會知道:「哦!你鬧 Factwire 作新聞就係幫港鐵」、「哦!你帶人去同港鐵交流就係幫佢做公關」,所以如此段落的標題一樣 … 在一個不能拋開所有情感,只看證據的社會上講求理性分析,只會落得「我係五毛我係鬼」的下場,完。[/#ff0011]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6/07/16/139911/smrtcrack/
Good0Bad6
2016/08/23, 9:00:37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