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賓週刊 - 坐看雲起時 : 陶傑 ] 貴族危機


英中兩國擴大貿易,為了要保住退歐之後的經濟地位。向中國出售的商品不多,核發電廠涉及安全問題,首相梅翠珊上台,加密之後重新推出,花碌碌的銀紙堆上眼前,英國人不可能不要。

因為除了核電廠,其他向中國人輸出的貨實在無多。最大的商品就是教育。中國人近年迷戀英國的寄宿學校,認定將子女送往漂白三數年,將來可以直升牛津劍橋,由英國文化一手培養成貴族。

此一幻想當然美好,但沒有想到英中兩國的文化土壤根本不同。英國寄宿學校不可能為中國的上市公司主席和民企強人,培養出一個黃皮膚的貴族。理由很簡單:只有國內行君主立憲,才有真正的貴族制度。人家有上議院,有大法官,中國則早已將地主貴族鬥爭槍斃,自己將貴族的土壤由春秋戰國開始刨光毀盡。這層基因斷掉了,將孩子交給英國教,無論怎樣漂白,也教不出一個貴族來。

況且讀英國寄宿學校,中國學生的比例一定要設上限。中國人很奇怪,獨自流放,一個人在海外孤伶伶的講鄉愁,言行舉止都很乖而膽小。少數的中國小童進入一家寄宿學校,融合和同化過程容易,因為勢孤力單。所謂「去到羅馬、照着羅馬人的行為做」,所以上一代的美國衞斯理女子學院,教出來的蔣宋美齡,今日重看黑白紀錄片,言談舉止有貴婦般的風儀。因為那時在衞斯理學院的中國女學生,連同宋家姊妹,伸出一隻手掌還數目有餘。

中國人一多了就會聚攏,也就是大陸普通話說的「抱團」。幾個人嘰哩呱啦說普通話,即使身穿寄宿學校的校服,也不會融入英國寄宿學校的文化。人家是民主社會,你既然人數多,每年二月非要去附近的中國餐館吃一頓咕嚕肉雲吞湯慶祝農曆新年,不是問題。加上閣下的父母是送錢來交學費的財主,寄宿學校的校長和教師,自然也不便反對。

但是中國學生人數多,農曆新年、中秋、國慶都聚眾歡慶,鄉愁由集體亢奮取代,就形成一條唐人街。很簡單的道理:紐約華盛頓西雅圖的唐人街,一百年來就窩着一批不懂英文的老太太和老公公。沒精打采,衣著貧寒,在超級市場買菜,順手拿一份免費簡體字漢文報紙。他們領的是美國護照,他們當然沒有犯法,也是一等良民,但只是永遠不是美國人。

不做美國人不好嗎?這就回到將子女送寄宿學校的原意了。你想小孩學做黃皮膚的威廉王子,不也是想他學做一個小英國人嗎?問題是中國的社會文化土壤,父母如果是強人暴富,小孩在寄宿學校再浸淫,回到北京探親,父母一定會教導他,現在吐氣揚眉的是炎黃子孫,中國人應該在西方建立「話語權」。小孩聽了心領神會,告訴父母:我們在寄宿學校,每年農曆新年,不但發起吃中菜,幾十個華人留學生還會在學校的欖球場舞龍舞獅,我們穿一身唐裝表演功夫,這算不算建立中華話語權?大陸父母開心誇獎:好孩子,你真愛國,這就對了。

當這段會話結束時,那個有錢家長忘記了送小孩去英國讀寄宿學校的原意:若帶着中國功夫、舞獅包餃子、慶賀農曆新年的文化習俗進駐寄宿學校,並發揚光大堅持身份,那麼請問這幾十萬元人民幣一年的學費是否值得呢?還是中國家長想對英國的寄宿學校展開反殖民?如果有此意圖,那麼英國的伊頓、哈勞、Tonbridge等歷史名校不是傻瓜,寄宿學校是帝國主義探險和軍人的搖籃,又豈會收了你的學費,出賣文化靈魂?

這就觸及問題的核心:到底中國的小孩有多大程度,適合讀英國的寄宿學校?首先,體育是欖球、曲棍球、獨木舟,不接受跆拳道和武術。就算學功夫,一些寄宿學校只接納日本的空手道,不開班蔡李佛和詠春。至於音樂,對不起,皇家音樂學院只接納鋼琴、小提琴,如果是女校,學豎琴也可。這幾種樂器會培養少年人高貴優雅的氣質。不是學彈琵琶、拉二胡,這些中國樂器當然也非常可敬,但高山流水,屬於遠東另一個世界。

如果有一天,英國的名牌寄宿學校的音樂科也教授二胡和洋琴,你問一句內心:會不會讓小孩報名入讀?這就是許多家長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心理矛盾。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吐氣揚眉,花錢的是大爺,而且隱隱然覺得與美國佬平起平坐,今日要改寫全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規則,包括海牙國際法庭的領海裁決。另一方面,他們午夜夢迴,其實很自卑,還是對西方那一套所謂貴族文化及其文明標準,不斷的流口水。

英國寄宿學校也面臨萎縮的問題:一百年前,帝國疆土遍布海外,香港、馬來西亞、緬甸的英國行政官,都可以用當地土著交稅的儲備,當做將子女送回祖國受教育的津貼。六十年代之後,殖民地一一放棄,但二百年來英國的寄宿學校隨着帝國的膨脹已經有上千家。幸好七八十年代英美在中東有油田和礦產,派出大量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坐享高薪,其他的銀行家也遍布海外,這些英僑可以送子女回祖家寄宿。

但是近十年來,中東和非洲的能源合約一一落在中國之手。英國寄宿學校面臨第二次的收生市場危機。地球一體化此消彼長,確實能佔據大量學額的,取代英國的海外技術專家,就只有一帶一路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暴富。他們不是塔利班或伊斯蘭國,對西方文化尚有傾慕之心,於是寄宿的學額,無可避免,會由這些人的下一代佔據。

但寄宿學校又如何堅持英國的文化原則,不以「文化多元」平等向「顧客永遠是對的」的中國財主讓步?英國的寄宿學校未來二十年,還會不會仍保留從前「烈火戰車」時代的高尚氣質?這就要看梅翠珊政府的時代定力了。

這是一個大洗牌的世界,洗牌是正常的,但每一個世界公民都要盡一分力,確保洗牌的結果,絕對不是劣幣驅逐良幣,爛牌取代好牌。

插圖:PERCY CHUNG

source : http://hk.nextplus.nextmedia.com/

+++++++++++++++++++++++++++++++++++++++++++++++++++++++++++++++++
劣幣同良幣,好主觀
Good1Bad1
2016/10/23, 12:51:50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