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宅 v.s. MK
自 2005 年日本電影「電車男」上映以來,一眾動漫(ACG)愛好者和傳媒不遺餘力推銷自己對「御宅族」一詞的見解,結果連日本御宅族專家岡田斗司夫(Okada Toshio)也急著在 2007 年要宣佈阿宅已死。究竟為甚麼「御宅族」一詞經常會帶上諸如毒男、隱蔽青年的負面色彩呢?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我們留意到大眾社會 (mass media) 對外來的事物會表現出強列的排他性,無論是「御宅族」、Lolita、Punk、Hip Hop文化,只要大眾感到恐懼,這些舶來文化皆會被無限抹黑,而該文化的話語權亦會被大眾傳媒 (mass media) 褫奪。這種霸權現象,套用本土術語,是 MK 文化之一。
這麼一來,被大眾抹黑的御宅文化,與主導大眾社會意見的 MK 文化,自然不相容。微觀地分析,御宅文化和 MK 文化各有人格上的兩極化 (Polarization),因此,透過各種人格分析工具--不論是文學批評常見的心理分析 (Psychoanalysis)、心理學權威的 Keirsey Tempearment Sorter、抑或是偽科學範疇的西洋占星--御宅和 MK 各自影響其行為的集體潛意識 (Collective Unconscious)和文化脈絡就可以被勾劃出來 (drawing connections)。
Good8Bad3
2013/09/15, 11:03:30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