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旅遊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波羅的海 留下浮光 掠影飛舞


波羅的海三個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在地圖上遺世獨立的地帶,乍聽以為位處東歐,其實三國北向波羅的海,隔岸為芬蘭、瑞典;東、南與俄國、白俄羅斯接壤,西南靠倚波蘭。被前蘇聯佔領超過半世紀,1991年先後宣佈獨立,別人眼中封閉的三國,已在過去26年慢慢與西歐接軌,趕上現代世界。

在波蘭參加完友人婚禮,旅程只剩十天,躊躇是否該繼續南下東歐,最後決定把波羅的海三國劃入行程,純粹因為感覺一星期多點的時間應該剛好。結果我錯了。這三個封塵於前蘇聯統治50年的小國,沒有印象中極權世界的刻板定格,不論城市風貌、人文風情也輕快明亮,也叫人驚艷,至少要花三星期好好探索,十天大概只能勉強在每國首都或周邊地區走一轉,留下城市浮光掠影。

立陶宛首都 文化大薈萃
從華沙坐過夜巴士往波羅的海三國入口立陶宛首都Vilnius(維爾紐斯),連出入境程序也省卻,自2004年立陶宛加入歐盟後,歐洲往來簡單如國內穿州過省。可恨當晚晚餐吃下一碟未熟透的海鮮飯,車上上吐下瀉了七小時,早上八時抵埗後即找hostel休息,對立陶宛第一印象,除了是冷冰冰的街道外,就是那位操着一口流利英語、友善地帶我到藥房幫忙繙譯,買腸胃炎藥的hostel俊男員工。

前一天跌在幽谷,翌日爬出井口,就看見漸變的藍、如鏡的湖。進入波羅的海第二天,天地仍然靜悄悄,立陶宛的紅磚在屋瓦中、教堂牆上、湖中城堡裏。維爾紐斯建築物不算艷麗,但有種多元紛陳的美,自中古世紀留下哥德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等不同時期建築,集歐洲建築大成,單是教堂已有幾百座幾百種,抬頭望到拜占庭式的穹頂教堂,旁邊就有座像希臘神壇的羅馬天主教教堂,轉角是另一座巴洛克式的,一條街已能看到立陶宛對歐洲各地文化的吸收與融合,難怪舊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立陶宛人總有種澀澀的冷,年老的惆悵;中年的難耐;年輕的寡言,但其實還是善良。歷史留下了記憶情緒,不是一天一夜抹得走。18世紀開始被俄羅斯帝國佔領,曾是中古世紀強國的波海三國一戰後曾短暫獨立,到1940年代再被蘇聯吞併,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納粹德國秘密簽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及秘密附加協議書,隔年趁機佔領三小國,將大批人民流放西伯利亞。二十七年前蘇聯解體,剛發現新生立陶宛和我差不多歲數,匆匆一瞥,好像跟這地方有點聯繫;但因為言不通,很難找位當地人問深入點的地道事,只靠靜觀,感覺像隔了層紗。

十架山紀念亡魂 震撼心靈
從繁忙首都走入北面小鎮Siauliai,在一間貌似學生宿舍的青旅留宿一晚,只為去一趟偏僻的十架山。落巴士後,眼前公路是分界線,左邊是荒蕪的泥路,右邊是田野木屋。走了兩公里,登上插了幾百萬個十字架的小山坡,像在萬人塚中穿梭,心很震撼。日落時分遊人罕至,但轉角處常聽到低迴耳語,原來是十架山不斷播放的祈禱經文,氣氛陰冷,心中卻感和祥。有指十架山是紀念18世紀對抗俄國極權的犧牲者,二戰後,蘇聯第二次殖民波羅的海三國,威權統治半世紀,立陶宛人都跑到山丘上立十字架,把希望送到天上,希望那些生而擁有的自由,有天會重臨。

回程時已晚上七點,碰到剛去完十架山的當地人讓我坐順風車。他們一家三口住在距離十架山七公里的小鎮,每月來幾次十架山,當去教堂洗滌心靈。中年男人說父親以前被蘇聯政府捉去勞改,與家人分隔兩地,嘗盡苦難。小時候開始他就去十架山祈禱,有天終嗅到自由氣味。他邊說邊看身旁四歲女兒,說會把去祈禱山的習俗一代代傳下去,歷史就是家族記憶,刻在不會被忘記之地。

由立陶宛走進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和愛沙尼亞的塔林,是兩天後的事。越往北走,越像走進中世紀童話王國,遊走於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街道巷弄,每個轉角都細碎繽紛。偶爾碰上異國人,也會帶你遊走自己家鄉,跟你說小時候的往事。

當我反覆跟路上識的旅伴說着好想跟冷冷的拉脫維亞人談談話時,餐廳鄰桌的老伯主動為我們拍照,我乘機搭訕,原來阿伯是挪威人,在拉脫維亞設廠做門窗生意。他同桌的本地老伯是其員工,戴着舊時代的帽子穿格子衫,好奇的眼神一貫帶着對陌生人的猜疑,對我點點頭,笑得遲疑,轉頭又收斂起來。挪威伯伯說,他們都是好人,只是經歷讓人沉鬱,只要有共同語言破了冰,就與人交好。

三小國聯手 200萬人爭取自由
我們還是保持了距離,靜靜看鄰座兩位拉脫維亞婆婆跳了一晚舞。難得有餐廳live樂隊是舊年代樂手,彈奏舊年代本地歌,老人家聽了就輕盈起舞。挪威伯伯說,這時代的老人經歷了最動盪不安的佔領時代,都很珍惜自由日子。拉脫維亞的老人愛評論政事,是全國投票率最高階層。想起當天在里加街上看到一條長龍,中間九成是老人,旁邊有位穿戴正經的先生說,今天是俄國選舉日,他們是俄國公民,但可在拉脫維亞跨國投票,「其實我也是俄國人,但我無法投票,只能來見證。」原來他是被剝奪政治權的俄國人,正帶着難民身份,逃到波羅的海。旅途中,也有當地人說起1989年的波羅的海「人鏈事件」。三小國為追求脫離蘇聯極權,200萬人手拖手組成橫跨三個國境、超過600公里長的人鏈,穿越三國首都,和平抗議蘇聯統治半世紀,獨立曙光重現;那時那刻,我們老一輩仍在屠城陰霾下,暗自神傷。兩年後蘇聯解體,三小國先後宣佈獨立,重獲失去了超過80年的自由。那時樂隊奏了一曲《Imagine》,經歷過磨難的樂手,唱的歌毫無鏗鏘激昂,只有諒解的溫柔,怪我太矯情,想起那百萬人築起的人鏈,想起那跨越國界的人牆,就流眼淚,也許如此千錘百鍊的人,才能唱出真正的海闊天空。


拉脫維亞


里加中央市場是歐洲最大市集,由舊停機棚改建而成,戶外市場售賣林林總總花卉,是觀察當地人文情生活的好地方。


矗立於新舊城交界的自由廣場上的獨立紀念碑,是拉脫維亞獨立的象徵;上面自由女神Milda高舉三粒金星,代表了三個歷史區域Kurzeme、Vidzeme和Latgale。


右邊的黑人頭之屋,正是14世紀時由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單身有錢人組織的Club House。


聖約翰教堂及聖彼得教堂正後方最有地道市集,小販於此擺攤售賣波羅的海琥珀、毛織品、油畫、俄羅斯娃娃等紀念品。

立陶宛


建於14世紀的Trakai湖中堡壘,隔岸觀看美得就如油彩畫。


十架山由二戰後被殖民的立陶苑人所建,是紀念18世紀對抗俄國極權的犧牲者。


維爾紐斯建築物有種多元紛陳的美,自中古世紀留下哥德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等不同時期建築,集歐洲建築大成。


愛沙尼亞


紅磚瓦頂的城牆堡壘、精緻古典的鵝卵石路,愛沙尼亞是個不折不扣的童話國度,令人目不暇給。


愛沙尼亞每個街道轉角也會看到五顏六色的小木門,原來可愛精巧的門窗也有儲藏用途,讓餐廳、小店老闆儲物。


長腳街及短腳街聽來亦似童話故事中的名字,其實兩街以其長短距離命名,同為通往上城區圖皮亞之路。


愛沙尼亞面積最小,卻以高科技產業聞名,通訊軟件Skype就是源自這國。


三小國像未被發掘的小城,越往北走,越像走進中世紀童話王國。


塔林古城不難看見穿傳統服飾的美女在街上擺檔,售賣不同口味的炒杏仁。





Travel Memo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者均毋須簽證
機票:一般前往方法,乘芬蘭航空經赫爾辛基轉其聯營航班往塔林;或由赫爾辛基Lansiterminaali碼頭乘兩小時渡輪前往。芬蘭航空直航赫爾辛基,經濟艙連稅$5,433起。
滙率:波羅的海三國使用歐元,現時1歐元約兌$8


記者、攝影:王秋婷
編輯:陳禮康
美術:楊永昌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好靚呀
Good0Bad0
2017/02/22, 11:28:47 上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