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旅遊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美麗宗教大熔爐 斯里蘭卡城市掠影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03/15/3299748/20170316_Vvvsub528_clean_w.mp4


科倫坡十三區聚居印度人,日常的大街熙來攘往,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斯里蘭卡,地圖上一個知其名,卻不知其事的島國。瞥眼人人以為地理與文化也與印度相連,其實它遺世獨立。首都科倫坡,城市存活百種風貌。她被劃分成十五區,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各據一方,和平共存,多元宗教把斯里蘭卡塗上一抹奇異色彩。

斯里蘭卡自十六世紀開始成為殖民帝國覬覦的對象,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大城小鎮留下處處古老殖民遺蹟,四百年來不斷更迭演變,近世紀先後經歷獨立、內戰與天災南亞海嘯,今天遊走首都科倫坡,終見證曾奄奄一息的島國恢復活力,歷史留下舊賬,更讓這殖民都市更風情萬千,生生不息。

想不到對斯里蘭卡的第一印象,是寧靜又涼快的黑夜。因為大多數前往科倫坡的飛機也在夜晚降落,踏足島國第一眼來不及看日落前風景,這充滿活力的城市已回歸夜裏。親自駕車來接機的導遊Roshan把我們送到酒店,日本產的四人車在安靜的馬路疾馳,由機場到城市中心路面情況順暢,沒有遇上發展中國家常見的車龍,未到晚上十二時,市中心各處已人煙稀少,好像全城都睡着了,深夜的科倫坡靜悄悄。


沿着售賣衣飾雜貨的第十二區商店街行走,竟在人煙沸騰的街角看到一座俄羅斯式的洋葱頭伊斯蘭清真寺。


越簡單越快樂,斯里蘭卡人閒來釣魚一樂也。


斯里蘭卡人性格慢條斯理,生活節奏既閒適又坦率。

沿海區大興土木
認識陌生的國度,從首都城市之旅展開。首都科倫坡,是斯里蘭卡第一城市,也是國家對外的貿易大門。因為位處東西方水陸要塞,地處濱海地區,早於殖民時代之前,已成為外國人登陸的港口。早在八世紀前阿拉伯人已遷入定居,是個歷史悠長的古市都。科倫坡原名來自僧伽羅語Kola-amba-thota,意指「芒果港」,1505年葡萄牙人把它改拼寫成Colombo來紀念「哥倫布」,就這樣斯里蘭卡連首都的名字也是由殖民帝國改掉。1795年英國殖民者把印度南部泰米爾人大批遷入斯里蘭卡,刻意利用文化、語言、地區分治當地主要民族僧伽羅與泰米爾人,使兩族結怨而爆發內戰,幾十年間戰火不斷,2009年才得以平息。斯里蘭卡的多舛命運與歷史風貌,也跟殖民歷史環環相扣。

早上九時,驅車市內閒遊,城市感覺依舊靜寂,行人皆少,但終究看清楚蘇醒後的殖民市貌。科倫坡按數字被劃分成十五區,市中心「城堡」區是全國政治及商業中心,政府機關、議會、銀行、商業公司、航空及輪船公司總部也位處這帶。遊走城市中心,區內皆是維多利亞風格的英式大廈,沿印度洋海岸走,寬敞街道兩邊皆是別墅或高尚酒店,沿海區大興土木,到處是大型酒店、商區的地盤,奇型怪狀的摩登大廈臨海而立,大部份是中國公司投資,一帶一路的計劃如火如荼,「過去經歷多個殖民統治,好不容易獨立了,捱過內戰,現在中國有錢,與斯里蘭卡建交,湧入大量本地投資,種種大型發展項目都是中國的,它是我們的Big Boss。」導遊似笑非笑地解釋:「其實還不是另類殖民。」諷刺地以一句話作結,帶着不屑,平和的斯里蘭卡人還是有骨氣。

遊走到曾集結荷蘭人的地域,荷蘭平頂方正、簡潔明快的建築散見於Dutch District,一整排荷蘭色彩平房橫臥街上,色彩繽紛卻難掩殘舊,窗內門外頹枝枯葉叢生,偶爾有獨居老人打開門窗乘涼,對行人匆匆一瞥,又轉身離去,留下荒涼。政府把房屋租予商店,上居下舖,然而這一帶公寓一半凋空,戰後科倫坡百廢待興,到處是殘破樓房,政府希望保留城市殖民色彩,卻未及整理復原,那邊高樓叠起,這邊市態蕭條,發展速度與空間也奇異;但當你置身於此,感受慢條斯理、愛理不理的斯里蘭卡人閒適又坦率的生活節奏,或許也會覺一切是常態。


巴士是國民主要交通工具,車上設佛教神壇,裝潢不一,非常有趣。


戰後失修的破舊房屋,與新建築堆叠成磚瓦外露的建築,儼如「哈爾移動城堡」。


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郵筒,依然隨處可見,港人看到倍感親切。


由於斯里蘭卡自十六世紀開始成為殖民帝國覬覦的對象,而首都科倫坡更是別具風情萬千。


科倫坡是宗教大熔爐,雖各據一方,卻可和平共存,多元宗教把斯里蘭卡塗上一抹奇異色彩。


具荷蘭繽紛色彩的建築散見於Dutch District,卻難掩歲月洗禮,顯得有點殘舊。


沒牆屋子坦蕩過活
穿梭於十三區的印度大街,兩旁盡是戰爭後失修的破舊房屋,舊房外牆索性也拆下,樓高三層卻沒有外牆的屋裏,居民依然坦蕩過活;舊樓未拆,新房在旁築起,堆叠成磚瓦外露的建築,感覺就像「哈爾移動城堡」。大街熙來攘往,色彩繽紛的tuk tuk車不徐不疾駛過,一見外國人便熱情招呼上車,街道皆是日常雜貨、理髮店、餐廳、賣諸神佛像小店,街上滿是擺檔賣鮮花吊飾的小販,信徒買來慶祝印度濕婆節。充滿印度風情的雜亂大街對正聖安東尼天主教教堂,如此弔詭有趣的城市規劃倒反映了科倫坡獨有城市風貌。

斯里蘭卡的過去與現況,幾乎也由殖民歷史拼湊而成。16世紀葡萄牙在科倫坡登陸,17世紀荷蘭攻陷取代政權,18世紀英國前來分一杯羹,成為新的殖民政權。幾百年不斷被征伐、交替、取代,跟許多東亞殖民地一樣,彷彿從未擁有話事權,直到1948年宣布獨立,錫蘭國名由大英帝國賜予。斯國各城的街頭巷尾常見被封住玻璃箱的小佛廟,內有白色佛像,讓這個佛教信徒佔大多數的國家,人民可隨時拜佛。僧伽羅人原信奉小乘佛教,西元前二世紀,南印度泰米爾人築居錫蘭,帶來印度教;四百年來不同殖民統治帶來不同信仰,文化宗教多異,使斯里蘭卡成為大熔爐,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各據一方,卻和平共存,兼容並蓄。

市內遊走一圈,常見到這樣迷人的相容畫面:一邊是樸實莊嚴的Isipathanaramaya佛教寺廟,人人穿起白衣袍入廟祈禱膜拜;過一條街是神怪堆叠的印度神廟,色彩斑斕的廟宇、充斥印度神話的雕像,衣錦華美的人群帶着鮮花在濕婆節進行朝拜。沿着集中售賣絲帶花邊、衣飾雜貨的第十二區商店街行走,竟在人煙沸騰的街角看到一座俄羅斯式的洋葱頭伊斯蘭清真寺,醒目的紅白相間花紋相當矚目,建築規模頗大,附近皆是殘舊平房,在如此狹小又熙攘街道巍然冒起這種大教堂,令人吃驚,突兀的落差形成迥異美感,禁不住叫人一看再看。同一個年日,幾種節日慶典隔街進行,卻互不相擾。國民性情本也充滿宗教氣息,和平而含蓄,幾百年離合流轉,衝擊交融下,獨特的南亞風情在西式背景下醞釀生成,風情萬種,令人着迷。


清真寺旁售賣絲帶花邊、衣飾雜貨,種類繁多,目不暇給。


為紀念1948年斯里蘭卡獨立而興建的科倫坡獨立廣場。


Beira Lake的水上佛廟,1979年開始下沉,卻因經費不足未有建造大型白塔,據聞向穆斯林籌款整修,當中部份佛像更由泰國寺廟捐贈。


King Coconut是當地常見飲品,味道跟泰國椰青不同,清甜偏酸,椰味不重但生津解渴,飲完更可把鮮嫩椰子肉刮出來吃,大約3至4港元一個。



‧機票:斯里蘭卡航空由香港直飛首都科倫坡,來回機票$3,599起(連稅),查詢:https://book.srilankan.com/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者均需簽證,需時一天,費用$272。查詢:http://www.eta.gov.lk/slvisa/
‧匯率:20斯里蘭卡盧比約兌$1港元
‧行程:金怡假期斯里蘭卡八天優惠團、世界文化遺產深度團$7,990起
‧住宿:科倫坡航道ZMAX飯店 Agoda優惠房價$576起
‧鳴謝:斯里蘭卡航空、金怡假期、Agoda


記者:王秋婷
攝影:周芝瑩
編輯:蕭家慧
美術:楊永昌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印度跟團好
Good0Bad2
2017/03/16, 10:22:31 上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