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旅遊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賓週刊 - 坐看雲起時 : 陶傑 ] 讀遊記






今年香港書展的主題是「旅遊」,因為香港年輕人頂不住生活壓力,也不想儲錢買樓,紛紛將錢花在外出旅遊,首選日本,次選台灣。本來很愛去的泰國,則因為中國遊客喧噪,逐漸裹足,只剩下一些四面佛旅行團香火依然鼎盛。

旅遊不等於旅行,香港書店的暢銷書,據說是京阪神日本旅遊資訊之類。旅遊資訊書叫做Guide Book,而遊記則叫做Travelog。前者令你知道搭火車飛機的資訊如何節省金錢時間,後者卻令人長知識和見識。偏偏資訊(Information)和知識(Knowledge)在中國人社會界線模糊:譬如滿街的補習天王,出售為了提高考試取高分的資訊,而不是令你得到知識。同樣補習不等於學習,「返學」也不等於讀書,在絕對的實用主義支配下,一個社會自尋痛苦,數十年來作風如一,其下一代則持續哀號不休,成人則毫無改進的思想,也很好笑。

今年書展請來兩位遊記作家,都是英語世界新進翹楚。其中添摩爾喜歡騎單車去旅行,兩輪在手,真正腳踏實地。他曾在東歐共產鐵幕倒閉前騎單車自駕遊,沿着瑞典芬蘭南下波羅的海三小國、波蘭、東西德邊界、捷克、匈牙利,南至保加利亞的黑海邊。這條路線相當獨特,因為進入鐵幕,一般由西至東,他選擇由北向南,一舉兩得,除了深入鐵幕,還兼得氣候,因北冰洋的浩瀚南下至春暖花開,近土耳其地中海的地域。

添摩爾的遊記當然有資訊,譬如旅行路徑、在何處投宿,而且在波羅的海吃的是什麼:一碟香腸、芝士、烤麵包外加啤酒,這樣的菜譜恐怕對中國人並無吸引力。

然而寫遊記需要獨特的觀點和文筆,學英文有所得,譬如添摩爾寫芬蘭的森林如此形容:Endless Finish Forest are Mentally invigorating 。森林翠綠茂盛,一望無際,有如中文說的「秀色可餐」,望之不但心曠神怡,而且令人精力充沛。

此一形容,就將北歐森林巨大的植物生命力,用最簡短的言語,再以千鈞之勢,比起用二三十個字來解說,更有精煉之效。好的英文就是懂得如此配搭Mental和Invigorate,都是抽象的詞彙,用來形容森林則別有一番意境。

寫他進入俄羅斯一個叫做卡里寧格勒的小城,比較該城的共產氣氛:城市的街道不是以列寧命名就是叫蘇維埃第幾大道。在俄羅斯我每五日才見到一張鎯頭和鐮刀的共黨徽號,在卡里寧格勒一個小時,就已經數之不盡。」好的英文永遠旁敲側擊,用事實來說話。短短一句就暗示這個近波羅的海邊境的小城,官僚都是「擦鞋仔」,而且做事過猶而不及。看了這一段,有心人難免想起最近大人物勞師動眾來香港的諸多新聞。

好的遊記令人開拓視野,就是這個意思。女作家莎拉韋勒則以獨探南北極聞名。一個女人愛上了地球最寒冷的地方,本身就充滿無限聯想。她用細緻的筆觸描寫南極矗立着的現代建築:「冰天雪地之間,有一百三十人長居,其中四十人是南極氣候科學家。幾座金屬大廈看來像發電站,線條筆直,還有幾艘貨輪靠近,向上伸延的天線令這堆建築物的形狀和色彩與天地並不協調。我不可以說這個南極站很醜陋,只是太小而毫無意義,在廣闊的天地間,反而像一堆玩具那麼容易推倒。」莎拉韋勒也沒有直接的批判,在批評人類以「科學探索」為名,連南極也不放過。不可以留一片淨土不要再「探索」、「發展」好嗎?這就是旅行家和遊客之間視野的分別。

讀書要看遊記,不要看旅遊資訊手冊,後者在網絡全部可以免費得到。手機上網可以看到其他遊客告訴你住宿的經驗和心得 ,又何必花一百幾十元買書。旅遊手冊並無性格,遊記才有。柳宗元的遊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西山宴遊記」短短開頭就講述了作者官場失意被貶、戰戰兢兢,但為人的樂天性格,不只是遊記那麼簡單。至於「醉翁亭記」的主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古代知識分子旅行時天人合一的精神意境,悟出了做人的抱負和風骨。

這就是上佳的遊記能流傳千古,而旅遊資訊則三五年就作廢的原因。做人不要只看短期,要看長遠,但世上的絕大多數,生存的意義就是寄蜉蝣於天地之間,只懂吃喝購物,一個民族着眼於千秋的,則關進監牢,如此一來,旅遊的消費增長,又豈會不與自然環境污染成正比?



插圖:詹震寰



source : http://hk.nextplus.nextmedia.com/

+++++++++++++++++++++++++++++++++++++++++++++++++++++++++++++++++

遊記好易掂政治野,點出
Good0Bad1
2017/07/16, 12:21:15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