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九龍霸王電影彈】老港正傳:為何六四不能道德感召那些人?(鄭立)
《老港正傳》,據說原本電影名叫「老左正傳」。甚麼是老左?其實就是左派,所謂左派,就是傳統親北京的香港人,即是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親北京政府,深愛和信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人。


以前的左派和今天的親中派不太一樣,今天的親中派,很多都是狐假虎威,趨炎附勢的前殖民地權貴。或者根本就是在中國,以各種手段取得香港國籍的中國權貴。但當年的左仔,則大部份都是社會的低下階層,他們可能是從中國來的難民,或者是從中國來的難民第二代。他們可能是為了逃避政治動亂、迫害、或者貧窮而來港的中國人,在香港沒有土地,沒有資產,在香港成為了勞動階級。

無疑,既然不少人都是因為逃避中國共產黨政府的統治而來港,他們大部份的政治立場都傾向反共。但是在過於擠迫,資源不足的香港,他們的生活又往往困苦,加上感情上不認同這個「港英政府」,而成為了左派,而左派背後又是親中國的,所以他們就變成了親中派。

而這電影就是製造了一個這樣左派的典型,用他的家族史和眼睛,去看香港的歷史。故事從一個電影放映員開始,一生經歷各種人生酸苦,以及身為左派被香港社會歧視的人生,對一九九七年中國吞拼香港感到百味雜陳,在九七後電影院結業,故事也從此結束。

這套電影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他省略了所有對中國不利的事件,不論是文化大革命以及結束,中英談判香港人對中國反感所導致的動盪,北京解放軍對市民進行大屠殺,這些一概不存在。結果,不少人看完這電影,都覺得這套電影避重就輕。他們覺得,明明這些有巨大道德爭議的事件,對香港的左派的心路應該有很大的衝擊,在這電影裡,卻完全略過不提。大家對此多有意見。甚至感到這套電影,是一套親中左派的文宣電影,而多少有些負面的評價。

但是我看這電影卻有另一個看法,為何這不能真的是左派的心路歷程呢?這個故事的主角,深深的相信著和愛著一個事物,而人類對一個事物投入過量的感情,也不一定是國家。例如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愛著一個人會無視對方的缺點並美化。也像奧姆真理教這種坊間邪教,明明教義詭異矛盾,但教徒還是毫無疑問的相信著。人類一旦深愛著一個東西,在眼中自然會略去所有缺點,美化其他部份,這就是信仰。

當信念受到衝擊時,通常就會迴避、視而不見、選擇性失明,繼續維護自己所信的部份。而遇到巨大衝擊的時候,的確有很多人會醒過來,但並不是每人都想醒過來。畢竟,信仰受到挑戰,不僅感情會粉碎,如果這全是錯誤,那之前這麼長時間為了愛而犧牲投入,又有何意義?人生就會陷入虛無,可是又無法面對眼前的矛盾,那怎樣辦?

結論就是斷片,直接看不到這件事,當這件事不存在,將這件事連同所有衝擊,以及對自己信仰的質疑,一概的像失憶一般清洗乾淨。事情客觀是發生過的,但主觀你卻可以忘掉他,刻意的抹殺他。就像我們一生總有一些不想回憶的醜態,我們也多少會忘掉這些事。

像主角那樣善良的人,一旦陷入狂信,過度投入後,他們面對自己也接受不了的巨大道德衝擊,只剩下一個選擇:把自己所信仰的黨國醜態完全從記憶和視野中抹殺,一遇到就自動當機,因為面對不了,所以直接不面對。

如果你這樣解釋,你就知道為何就算你每年辦六四集會,效果越來越差,面對你談北京大屠殺,有些人會說「這是正確的,這些人該死」,有些人會接受「我就是邪惡的,但這是必要的」,有些人會說「雖然不好,但這已是過去的事」,有些人會說「現實就是他們強大,你能怎樣?」,可是,除了這些會大聲說出主張的人之外,還有很大量善良的左派,他們選擇的是保持善良之餘也保持信仰,唯有直接斷片,他們之所以沉默,是因為他們已經直接看不到了。他們不是不知道,而是有心看不到,就像我們知道棺材裡面就是屍體,所以我們決定不翻開它來看一樣。這是軟弱善良的一個自保機制---潛意識會自動在需要時當機。

如果他有面對,他可能因信仰破滅而變節,也可能會因接受變得邪惡,而他兩樣都不是,他打算不失去信仰的前題下,活在安份守己的善良中。這種軟弱的人,不是大有人在?如果你用這角度去看,這電影其實不是很寫實嗎?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九龍霸王電影彈/20170815/539324
Good1Bad1
2017/08/17, 11:17:27 上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