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心內的行李箱


繪本創作可以是很嚴肅的一件事,跟文學、哲學、政治及藝術相交,不一定隨便胡謅一個卡通主角去歷險方可成書。

今天我介紹一本由台灣繪本家張蓓瑜創作,德文繪本《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的中文版。書中主角班雅明是德國文化評論人Walter Benjamin,這樣嚴肅的知識分子流亡故事,怎麼跟小朋友介紹呢?我們又怎樣從黑暗故事素材轉化成為正面思考呢?

作者張蓓瑜在德國從事繪本創作,曾在德國出版插圖食譜《糖醋狗排》而受到關注,她喜歡閱讀班雅明的著作,由此逐漸認識他的生平。班雅明的人生是個悲劇,他因其言論及猶太人身份遭受納粹迫害,1933年離開德國流亡至法國巴黎;到了1940年,巴黎也陷入納粹魔掌,他被迫逃往法國南部,在費特克太太的協助下,翻山越嶺,抵達西班牙邊境,以為脫險之際,竟被當地邊境官員拒絕入境。後來他成功進入西班牙,但已身心俱疲,納粹追殺使他時刻都處身恐懼中,班雅明在邊境戲劇性死亡至今仍眾說紛紜,有說他是注射嗎啡自殺,終年四十八歲。

如此沉重的故事,要吸引孩子閱讀,便要靠創意。作者利用「行李箱」做焦點,避開了「納粹迫害猶太人」這主調,改用孩子易懂的說故事方式:「班雅明先生是個腦子裏充滿各式各樣超棒想法的哲學家,但有一天,他所生活的國家突然決定與眾不同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並開始逮捕不同想法的人,於是他只得逃離這個地方。」環顧四周,政權迫害不同想法者多的是,改編後的繪本故事可以令讀者脫離真實歷史背景,代入到身處的時空裏面。

故事發展下去,事前已被叮囑隨身只能帶輕便行李,但班雅明先生卻拖着件沉甸甸的行李箱上路,引起同行者的奇異目光和猜疑。路途遙遠奔波,他仍堅持帶着的皮箱,究竟裏面藏着甚麼非帶不可的東西?一行人好不容易終於抵達邊境,一個接一個排隊候檢,其他人都順利通關,但偏偏班雅明卻被拒絕入境。故事裏的班雅明跟真實版本的主人翁,分別在於結局,作者淡化了班雅明自我結束生命的部份。人們看到繪本主角的身影最後出現於一所山中旅館,之後他和他的行李箱便消失於最後書頁。直到故事結束,作者也沒有交代班雅明誓死保護硂那沉重的箱子內究竟藏了甚麼,這留白部份變成了讀者想像力所有的可能性,由不同人為皮箱注入重量。


故事中的行李箱帶有保護價值信念的隱喻。

行李箱其實是一個隱喻,說出在每個人心裏頭,在追求自由的烏托邦路上,可能會出現了你和我都願意用生命去捍衞的東西甚或人物!把鏡頭稍微拉遠,大家目睹在不同地域四處流徙的難民,拖男帶女,縱使不知道大包小包裏面是甚麼東西,但卻不難嗅出行李箱入面帶着一股揮之不散的苦澀、劫後餘生的氣味。今天,任何人都可能身陷暴政而失去言論、思想及表達自由,以至人身安全,生命跟自由同樣重要,是因為在自由背後,也必然存在我們誓死保護的價值信念,這就是行李箱的隱喻。

孩子的歷史教育毋須罩上瑰麗童話濾鏡,反之,讓他們知道獨裁政權的殘暴,學習追求自由的勇氣,《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語氣溫婉,插圖輕鬆,沒有八股大道理,讚!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
編輯︰黃世恩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special/art/20171016/20182132
+++++++++++++++++++++++++++++++++++++++++++++++++++++++++++++++++
好沉重
Good0Bad0
2017/10/16, 9:51:21 上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