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是晴是雨



執筆寫本文時,終於下起雨來,而且連綿不斷,終於為這個異乎尋常的旱季打下休止符。香港是一個雨量充沛的地區,一般而言每年都有約二千毫米的雨量,不過對城市人來說,二千跟一千都一樣,家家戶戶「自來水」一開即用。「自來水」一名真妙,水是自己會來的!可是對於欠缺水資源的地方而言,多雨少雨、地下水的多寡、河川的水量都會影響一個城市,以至國家和文明的存亡。

今年的春天至初夏是一個天氣異常的年份,上一年的旱冬季已經比較嚴重,一直延至農曆年後,甚至乎四至五月的梅雨季也消失了。一邊廂,大家都享受着不用抽濕機的春季,但另一邊廂,農夫們終於開始意識到缺水的問題了。不少朋友及記者都問我沒有下雨,究竟有沒有失收之類的問題,更知我今年大張旗鼓集中栽種需水甚殷的冬瓜,可是我的答案都不能「滿足」記者朋友預定的故事結果…………「失收」。「農民」一名要出現在香港新聞上,大多同「天氣」及「失收」連繫上,我估計是跟香港人被都市保護得太好有關,便宜的食水供應、堅固的房屋、室內的恒溫系統,都讓香港人很難與氣候變化有第一身的感受,所以一有關乎天氣變化的新聞,只有祭出少得可憐的農民來訪問,不過,那些訪問大多不能帶出農業的真實情況出來,多數是流於「賣慘」的故事,然後告誡大家要珍惜環境。

那「不下雨」是否就等於失收呢?當然不是,例如美國的加州和澳洲都是農產品出口的重要地區,但其雨量就比香港少得多了,每年一千毫米左右,也有長期的旱季,其雨量是不可能支撐龐大的出口農業的。那些地方的成功是因為「貯水系統」和「灌溉系統」的先進,把遠處的水源引導,使旱地也能成為沃土。而且因為雲量少日照多、溫度輻射高,日夜溫差大等等,對於很多農產品的生長非常有利,特別是水果,所以加州甜橙、澳洲葡萄都是食家之選。另外,較乾燥的氣候也會少一點病蟲害發生。那麼,不用下雨澆水可以嗎?「下雨」跟「灌溉」是兩個概念,下雨是天氣,古人栽種就是望天打卦,有雨豐收、無雨歉收,在很多栽培大麥小麥等「糧口」地方,依然以冬春季的雪雨去提供水份的,天氣主導了產量。但「灌溉」不同,是貯水、引水、配水、灑灌的綜合農業技術,雨不從天來,便人工引導吧。中國的古代的政經中心由北而南遷移,也與「灌溉農地」發展有關係。

戰後的香港,因為糧食不足和中英交惡的關係,催生出一系列的農業政策,五十至七十年代,理民府、嘉道理農業輔助會興建了不少灌溉水利工程,政府也修建了一些灌溉水塘,而且後期引進自動灑水系統,提升了農民的效率,才有那段「本地菜」的興旺光景。農業墮落至今,從前的灌溉系統已毀壞失效,現今的農夫居然又要望天打卦,想要一點灌溉水也不能,你說不是倒退嗎?


旱季持續,水壩存水量不足。


冬瓜要陽光也要水,最好兩者兼得。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80611/20414918
+++++++++++++++++++++++++++++++++++++++++++++++++++++++++++++++++
長知識
Good0Bad1
2018/06/11, 12:05:46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