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攝影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惟一改裝機】即影即有改裝機檔案 銘機復活記


底片停產多年,使用專用底片的即影即有相機理應就此成為擺設了,但這是一台好相機,我們還想繼續用它來拍照片,結果我們自己動手改造了。


木村拓哉在電影中曾使用這台相機,成為傳奇照片。


我手上的fp-1改裝機,是不是很靚仔呢?


用這台相機拍攝的即影即有很有質感。

歷史簡介
1986年6月25日在富士推出了一台專業級別的撕拉片相機,這就是FP-1。這台相機的定位也在專業攝影師心中佔一席位,或者是一般用家的高端娛樂。

FP-1的當時的販售價格是7萬日幣,和當時的專業135,120相機相比屬於很便宜了,機身還連著一枚105mm/ F5.6高級鏡頭,有EBC鍍膜。它是一台純機械相機,不帶任何電,由於相機自帶對焦機制,故此算是容易使用。相機使用鏡間快門速度1-1/500秒,帶有B門。光圈從f/5.6到f/64,是無斷式。

撕拉片停產已經快3年了,富士看樣子絕對不會復產了,最後的救命稻草新寶麗來也表態沒這個想法,LOMOGRAPHY號稱要出卻完全沒動靜。相機的價格卻不停地漲,坊間快要$5000港元一台(未改機)了,為了復活這台銘機,我們在此改造了這台相機。


有大光圈的加持,拍攝室內照時即使手持也不需用到閃光燈,大大保留了氛圍。


逆光的場合表現也很不錯,有足夠的反差和抗耀光能力。


室內不需閃燈真是福音呢。

為什麼是fp-1?
1.機身輕,這台相機是使用合成樹脂制造,全機只有可活動組件使用金屬。使用合成樹脂大大減低了它的重量,對於旅行者或是登山時使用有明顯優勢。

2.最近對焦距離短,相對於大部份大成像圈連動相機來說,它的最近對焦距離「只有」0.8m,在拍攝微小景物或是有近拍需求時優勢相當明顯。

3.EBC Coating,M42鏡頭世界中的「三大名膜」,當時得分打敗一堆蔡鏡。

4.觀景器明亮,它的黃斑對焦是後期設計,物料較好,看起來明亮清晰,對焦容易。


在室外晴天的場合,一般很難用得到最大光圈,但在各級光圈下,它的質素也明顯優於塑膠鏡頭。


由於大片幅優勢, f/5.6也有相當淺的景深(約全片幅的f/2.8~f/3.5)左右,景深表現很不錯。

改裝時的困難
物理限制
原本的設計(range finder位於機頂之上,剛好Instax-wide的LOMO背的出片也是位於上方,故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出片時「卡片的問題。另外,也局限了這個設計令手攪背也無法使用在這台機器上。

坊間有一個應對方法是把出片方向倒轉,去避免「卡片」這個問題。但在攝影師的角度來說,拍照時還要考慮倒像的問題相對上會顯得過於複雜,分散了對畫面構圖的專注力。所以這次設計還是根據原來在機頂上方出片的設計。

設計
改裝這台相機另一個很大的困難是機身的平衡度。富士fp-1在切除原本使用fp-3000b底片的片倉後的機身與LOMO背不貼合,過程中需要找物料填充空隙(以免出現漏光)。這樣說來容易,但還要考慮機身平衡(焦平面與成像點是否平衡)和法蘭距(連動對焦、鏡頭於路軌的位置和毛玻璃上是否一致於無限遠上。)這個過程大約需時兩天。

實拍感受
最初使用這台改裝機的時候會遇上一個明顯的困難,由於相機是旁軸設計,取景器和實拍鏡頭可視的差距頗大。(對於習慣了100%取景的單反結構的人來說會有點手足無措),但後來大抵能靠經驗人手修正取景的誤差。

我把這台相機帶去旅行,一般人認為f5.6光圈
夠用。但是由於Instax-wide本身是感光度約800的設計,一般室外使用最大也不過能用5.6-8光圈左右,所以實拍效果5.6光圈並
感到不足。反而因為細光圈設計,它的機身整體比例和重量也偏小,對於旅行者來說重量是首要考慮。

談回成像品質,fp-1的鏡頭抗逆光能力非常高。若跟市販的便宜機種Instax-wide300,玻璃鏡頭的質感優勝太多,沒有塑膠鏡頭的眩光問題,成色偏藍綠,與富士的底片顯色特點非常配合。

實而不華,是用久了這台相機的感受。低調的外型和光圈值,圓滑簡單的機身線條,看似沒有任何拿出來炫耀的數字,但良好的手感和操控、美麗的顯色正正是攝影人最需要的東西。

如果你對改造技術有興趣,歡迎follow Facebook專頁:
CAM5RA TRIBE

採訪、攝影:千紅
工程師:游隼會長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tech/daily/article/20180614/20419704
+++++++++++++++++++++++++++++++++++++++++++++++++++++++++++++++++
個種感覺好正
Good0Bad1
2018/06/14, 11:09:14 上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