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飲食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苦盡甘來



夏天的瓜果中,苦瓜是特別的,它的苦原本是為了在果實未成熟時保護自己,免被鳥獸所吃;待種子成熟時,果實變黃而子囊變紅時,味道即由苦轉甜,引誘動物吃掉以達到傳播種子的目的。可是,人類可不受這一套,卻愛吃其苦,特別是亞洲人和中國人。

苦瓜是一種完完全全的熱帶瓜果,喜愛潮濕炎熱的氣候。雖然長江流域仍見其蹤影,但仍然以南中國及東南亞最為常見。跟其他瓜類一樣,苦瓜是葫蘆科的一員,屬攀緣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這一類農作物都是以攀附樹木、圍籬向高空發展以爭取陽光生長,陽光與水份是他們的命脈。

以前的新界農夫為了「博早水」,會競相提早下種育苗,早種早收成,首先推出市場的農產品最好價錢。可是,苦瓜種子的種皮厚實,不容易在尚是低溫的二三月發芽,需要以「催芽」的方法去騙種子:「夏天啦,快快發芽囉!」農夫有幾個小手段去騙種子,首先是用攝氏50度的溫水浸種半小時,然後找一個可以保持溫度在25至30度的地方催芽幾天,從前的農家每晚都會用柴火灶頭燒水煮飯,農夫會把浸濕的種子包好放在灶頭附近,但要根據溫度變化而不停轉換位置,工夫多又麻煩。又有人會把濕種子貼身藏在腰腹間,以體溫催芽,而我爸爸就會利用舊式冰箱,其背後裸露的壓縮機所產生的溫度,可作為衡溫催芽的場所。去到我這一代,還是用專業的育苗衡溫蓆比較穩當。

苦瓜一但發芽,便會強韌生長,不停分枝佔領空間,除非遇着水浸或冬天來臨,她可以安度整個夏天。可是,不少業餘農夫都種不好苦瓜,原因也是她的分枝能力太強,其實苦瓜九成以上的枝條都要剪掉,只留下數支會長雌花的「掛果枝」,讓養份集中結果便會有好收成。在苦瓜眾多品種之中,廣東江門的特產「大頂」苦瓜是我自小栽種的品種,密瘤光滑呈深綠色,上闊下窄成倒三角形,有人以其形態而稱其為「雷公鑿」,相信也是香港老一輩市民的共同味道和回憶,味苦而帶回甘,有苦盡甘來的寓意。早兩年跟太太回新會探親,老表們除了帶我去吃荔枝柴燒鵝外,最重要是吃一道清炒「杜阮」苦瓜,「杜阮」是江門盛產苦瓜的地方,好像是法國紅酒以波爾多著名,江門大頂苦瓜則以「杜阮」為最佳。雖然我一直以老父種的打鼓嶺大頂苦瓜自豪,但一吃杜阮的原種,即有自己一直種「A貨」的感覺。

近十幾年以來,大頂在市場的佔地越來越少,年輕一代怕「吃苦」,淺綠色長身的淡味苦瓜開始流行。後來又有完全不苦的台灣白苦瓜來港,跟着日本沖繩的密瘤尖凸苦瓜襲港,挾着降血糖健康養身食品之名,「得個苦字」都可以異軍突起,廣受不健康的香港人所歡迎,全球化令傳統褪色,在這裏也可見一斑。

其實苦瓜不苦,小時候爸爸在為苦瓜留種時,把紅色包裹着種子的子囊放在我的口中,說只要忍耐一下,待苦瓜慢慢變紅,苦瓜最後階段的真正味道是甜蜜的,只是沒有人知道吧。


大頂苦瓜,是廣東江門特產。


台灣的白苦瓜,晶瑩剔透,只有淡淡一抹苦味。


成熟的苦瓜變黃了,便可以留種啦。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80715/20449065
+++++++++++++++++++++++++++++++++++++++++++++++++++++++++++++++++
上咗年紀先鐘意食
Good0Bad2
2018/07/16, 5:58:44 凌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