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學術台]矽谷創業教父 50 歲交棒:讓年輕人創造未來
矽谷創業教父 50 歲交棒:讓年輕人創造未來[/size=4][/b]


Paul Graham

人稱矽谷創業教父的 Paul Graham,日前宣布將把自己一手創辦、培育出 Airbnb、Dropbox、Stripe 等成功公司的育成中心 Y Combinator 交給 YC 第一屆「校友」 Sam Altman,後者將從下一屆開始擔綱 YC 大家長的角色,而他自己則退居二線,不再負責作出重大決策,也不參與團隊評選,但將繼續與創業家交流對話。

他在公開信中自承,「現在是 YC 需要壯大的時刻,我並不是最能拉拔它成長的人選,Sam 是最能帶領 YC 處在這個階段的最佳人選。」

Paul Graham 指出 YC 迫在眉睫的任務是加速成長:「我深信,YC 今後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現在創立公司愈來愈稀鬆平常,10 年後的新創公司肯定比現在多得不知凡幾,如果 YC 想繼續投資它們,我們得更快馬加鞭、成長茁壯。」



Y Combinator 成立於 2005 年,當時創業風氣還沒有像今天這麼蓬勃,有膽識創業又能夠雀屏中選、進入 YC 的多是精英團隊,然而今日早不可同日而語,創業在矽谷成了一股流行,於是爭先恐後進入這座創業殿堂的新創公司愈來愈多,YC 招收的團隊數量也隨之增加,從本來平均 4、50 組,2012 年夏季暴增到驚人的 84 組。後來 Paul Graham 決定把 2013 年兩季分別控制在 50 組以內,雖然如願以償,但今年故態復萌,最新的一期,亦即他掌管的最後一期,又膨脹到 76 家。最直接的衝擊就是資源瓜分,導致品質下降。

無怪乎,Paul Graham 說:

[#c9c9c9]Y Combinator 已經變成龐然大物,而我管不動這樣的龐然大物了。[/#c9c9c9]


SamAltman

頭角崢嶸的創業者躍躍欲試,卻是誰也無法阻擋的潮流,局勢已然回不去了,Paul Graham 選擇在正值壯年 50 歲時,把心血交給更有能力面對未來挑戰的 Sam Altman,他是 Loopt 的創辦人、如前所說也是 YC 第一屆培育的「精英」,他今年,28 歲。

作為網路新創公司薈萃之地,矽谷本來就應該是洋溢朝氣活力的環境,而今最大的育成中心改朝換代,未滿 30 的 Sam Altman 將從現在開始,發掘下一批網路新星。

當然,Paul Graham 急流勇退,是不是又要重操舊業(在 Y Combinator 之前,他是 Viaweb 創辦者之一,後來被 Yahoo 以 5000 萬收購),創辦公司呢?Paul Graham 連忙否認:

[#c9c9c9]不,不,絕對不會。開公司真是太折騰人了。[/#c9c9c9]

但 Paul Graham 樂見更多優秀人才走自己的路。與 Y Combinator 董事長這個職銜道別之前,他在舊金山參加 Launch Festival 時,總結自己九年來跟 600 多組團隊接觸的經驗,給了未來的創業者幾個建議,這些建議跟他之前總是苦口婆心的長篇文章沒什麼差別,但值得我們一再複習,銘記在心,以適合自己的方式調整實踐:

找個人一同打拚

Dropbox 共同創辦人 Drew Houston 2007 年隻身進入 YC 時,Paul Graham 就是這麼跟他說的,Drew Houston 從善如流,兩週後找來 MIT 同學 Arash Ferdowsi 合夥,7 年後,這支團隊最新一輪融資融了 3.5 億美金,估值達到百億美金。單打獨鬥創業的成功機率較低,因為人人都有盲點與弱點,如果找得到與自己齊心一致的創辦人,而且優點互補,當可完整妳們的視野。別找跟自己長處相像的人,那也許只是照鏡子照半天照不出所以然來。

不過切記一定要合得來,發自內心喜歡而且欣賞,Airbnb、Dropbox、Stripe 這三個 YC 傑出校友除了產品佳,各自的共同創辦人志同道合、不浪費時間鬥爭吵架上,也是很關鍵的成功因素。Paul Graham 說,他曾觀察到,有個團隊共同創辦人在台上 pitch 時,底下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居然翻白眼,這個小動作說明了一切。

不再獨鍾高智商天才[/size=4][/b]

Paul Graham 本身就是哈佛大學資訊科學博士,又曾到羅德島設計學院學畫,天賦異稟多才多藝,過去 YC 也偏愛金頭腦,即使產品半生不熟,對市場缺乏理解,只要團隊充滿高智商天才,他們就願意忽略這些缺點。不過隨著時代演進,創業門檻降低,Paul Graham 改變想法,聰明人不見得能夠創辦優秀的公司,天資縱使平凡卻毅力堅強者反倒有機會闖出一片天。

[#c9c9c9]現在,只要你的意志夠強烈,再怎麼蠢也沒關係。[/#c9c9c9]

取悅 50 個人[/size=4][/b]

[#c9c9c9]從燃起微小而耀眼的星星之火開始。[/#c9c9c9]

找到一小群人,專注解決他們的問題,讓他們對你的產品除了「滿意」說不出第二句話來。多小群呢?可以是 50 個、100 個或 500 個。曾有一家開發電子郵件客戶端的新創公司,他們只找來 Sam Altman 作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試用者,因為他們深知,只要過得了 Sam Altman 這名電郵超重度使用者這關,把他服侍得服服貼貼,讓他產生「如果這項服務被砍掉,我也宛如被世界遺棄般」的感受,那大概也就成功一半了。

「沒有了你的產品我將無法活下去」,你做到了嗎?[/size=4][/b]

然而,有些創辦人連一個使用者都還沒取悅到,就急著找投資人,並不明智。儘管與投資者和創投建立關係也是必經過程,但是產品永遠先決。

[#c9c9c9]你不該在工作日的時候跑去跟創投喝咖啡,你應該待在家裡,比如說,優化軟體才是要緊事。[/#c9c9c9]

資料來源:http://www.inside.com.tw/2014/02/27/paul-graham-steps-down-from-y-combinator
Good0Bad0
2014/02/27, 8:20:35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