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純文字] 有關鏡頭O既簡單理論
(有錯請更正)
好多人都話要質素就梗係買Prime Lens (定焦鏡)
呢個其實唔一定係100% O岩
不過多數情況下的確係咁
咁到底點解呢?
其實就係關係到鏡頭入面D鏡片O既移動
Prime Lens 因為鏡頭入面無鏡片移動O既問題
而多數佢地對焦O既方式都係全部鏡片一齊移動 (鏡身O個個桶全組向前向後咁)
所以佢地O既成像會好穩定
而Zoom Lens (變焦鏡)
因為要做到多焦距
所以佢入面係會有一組會移動O既鏡片去改變個成像
(網上圖片)
![](http://filmmakeriq.com/wp-content/uploads/2013/05/Zoom_prinzip.gif)
![](http://www.bhphotovideo.com/explora/sites/default/files/images/AFTER_SECOND_SENTENCE.gif)
由於鏡片會移動
佢個成像就會因為鏡片移動而有所偏差
於是乎
成像好與壞就係O係呢組鏡片O既控制之下
另外就係
變焦倍數
唔知大家有無留意一個幾有趣O既現像
多數高階 (貴) O既zoom lens都係3倍變焦左右 (當然有例外)
點解會咁
其實唔係因為佢做唔到
而係高倍數變焦對成像質素影響會好大
所以為左唔影響太大
多數都會係3倍
因為呢個倍數係可以做到接近無影響
對焦
正常對焦就好似上面咁講
成組鏡頭移動
另外有一種係叫
IF (internal focusing)
咁係咩黎?
其實係類似Zoom Lens咁利用鏡片/鏡片組移動去對焦
好處係對焦O個陣鏡頭唔會伸長縮短
當你要貼住玻璃影野, 或者空間好細O個陣就會好有用.
唔好處就好似Zoom Lens一樣
因為鏡片移動, 對成像有影響
除左咁
就係因為中間多左移動O既空間
所以入塵O既機會係會高左.
鏡片用料 (個人意見)
有D人成日講 非球面 / 螢石 / ED鏡會靚好多
其實我就唔係咁諗
因為如果你鏡頭D料同埋你條數計得好
你根本唔駛用到呢D野去呃人
即係好似以前O既鏡頭
無話非球面
無話ED
無話螢石
一樣咁靚
點解?
因為以前D菲林質素唔好
為左O係補償返一方便O既缺陷
所以D鏡頭真係做到好靚
你話以前同依家點同
係有唔同
不過我都重係咁諗
(個人意見)
鏡片數量
設計鏡頭
其實都係物理撚計數計數同計數O既結果
同一個光圈焦距
可以有唔同O既鏡片數量
至於你話邊個好D
無一個特定O既準則
例如:
Zeiss ZF.2 / ZE Distagon 35mm f1.4 T* 係11片9組
Nikon 35mm f1.4 係10片7組
Canon 35mm f1.4 係11片9組
Sony 35mm f1.4 係10片8組
片就即係成支鏡有幾多鏡片....組.....即係有D鏡片會痴埋一齊, 為之一組
你話邊個最好?
自己諗
(你問我我就梗係話Carl Zeiss)
只不過一個原則一定無錯
就係
每多一塊鏡
就要計多D數
當計到結果滿意就會出左製成品
所以就會用到唔同O既料去造鏡頭
(唔同料有唔同特質, 有D屈光好D, 有D色差會修正得好D, 有D就色散控制好D........咁)
題外話:
主力用wide鏡
用單鏡反光機定RF機 / 無反好?
當全部都係Full frame
因為單鏡反光機機身中間有一個反光鏡
![](http://morphographytutorials.blog.com/files/2013/12/focal-length5.jpg)
如果要用wide angle (50mm 以下焦距......當35mm)
因為佢實際個焦距其實係長過35mm (refer上面圖片)
所以佢其實係用一個鏡頭設計去將個畫面變返做35mm O既viewing angle
(detail: search retrofocus)
由於咁O既緣故
如果係用wide鏡為主O既人仕
應該用RF 或者mirrorless會比較適合
因為中間無反光鏡
鏡身可以插到好入
於是乎可以真係做到實際咁短O既焦距
最後
又話純文字....點解有圖?
.........我想無恥下.....講完唔算數....OK![undefined](/assets/emoji/gif/hkg/wonder2.gif)
好多人都話要質素就梗係買Prime Lens (定焦鏡)
呢個其實唔一定係100% O岩
不過多數情況下的確係咁
咁到底點解呢?
其實就係關係到鏡頭入面D鏡片O既移動
Prime Lens 因為鏡頭入面無鏡片移動O既問題
而多數佢地對焦O既方式都係全部鏡片一齊移動 (鏡身O個個桶全組向前向後咁)
所以佢地O既成像會好穩定
而Zoom Lens (變焦鏡)
因為要做到多焦距
所以佢入面係會有一組會移動O既鏡片去改變個成像
(網上圖片)
![](http://filmmakeriq.com/wp-content/uploads/2013/05/Zoom_prinzip.gif)
![](http://www.bhphotovideo.com/explora/sites/default/files/images/AFTER_SECOND_SENTENCE.gif)
由於鏡片會移動
佢個成像就會因為鏡片移動而有所偏差
於是乎
成像好與壞就係O係呢組鏡片O既控制之下
另外就係
變焦倍數
唔知大家有無留意一個幾有趣O既現像
多數高階 (貴) O既zoom lens都係3倍變焦左右 (當然有例外)
點解會咁
其實唔係因為佢做唔到
而係高倍數變焦對成像質素影響會好大
所以為左唔影響太大
多數都會係3倍
因為呢個倍數係可以做到接近無影響
對焦
正常對焦就好似上面咁講
成組鏡頭移動
另外有一種係叫
IF (internal focusing)
咁係咩黎?
其實係類似Zoom Lens咁利用鏡片/鏡片組移動去對焦
好處係對焦O個陣鏡頭唔會伸長縮短
當你要貼住玻璃影野, 或者空間好細O個陣就會好有用.
唔好處就好似Zoom Lens一樣
因為鏡片移動, 對成像有影響
除左咁
就係因為中間多左移動O既空間
所以入塵O既機會係會高左.
鏡片用料 (個人意見)
有D人成日講 非球面 / 螢石 / ED鏡會靚好多
其實我就唔係咁諗
因為如果你鏡頭D料同埋你條數計得好
你根本唔駛用到呢D野去呃人
即係好似以前O既鏡頭
無話非球面
無話ED
無話螢石
一樣咁靚
點解?
因為以前D菲林質素唔好
為左O係補償返一方便O既缺陷
所以D鏡頭真係做到好靚
你話以前同依家點同
係有唔同
不過我都重係咁諗
(個人意見)
鏡片數量
設計鏡頭
其實都係物理撚計數計數同計數O既結果
同一個光圈焦距
可以有唔同O既鏡片數量
至於你話邊個好D
無一個特定O既準則
例如:
Zeiss ZF.2 / ZE Distagon 35mm f1.4 T* 係11片9組
Nikon 35mm f1.4 係10片7組
Canon 35mm f1.4 係11片9組
Sony 35mm f1.4 係10片8組
片就即係成支鏡有幾多鏡片....組.....即係有D鏡片會痴埋一齊, 為之一組
你話邊個最好?
自己諗
(你問我我就梗係話Carl Zeiss)
只不過一個原則一定無錯
就係
每多一塊鏡
就要計多D數
當計到結果滿意就會出左製成品
所以就會用到唔同O既料去造鏡頭
(唔同料有唔同特質, 有D屈光好D, 有D色差會修正得好D, 有D就色散控制好D........咁)
題外話:
主力用wide鏡
用單鏡反光機定RF機 / 無反好?
當全部都係Full frame
因為單鏡反光機機身中間有一個反光鏡
![](http://morphographytutorials.blog.com/files/2013/12/focal-length5.jpg)
如果要用wide angle (50mm 以下焦距......當35mm)
因為佢實際個焦距其實係長過35mm (refer上面圖片)
所以佢其實係用一個鏡頭設計去將個畫面變返做35mm O既viewing angle
(detail: search retrofocus)
由於咁O既緣故
如果係用wide鏡為主O既人仕
應該用RF 或者mirrorless會比較適合
因為中間無反光鏡
鏡身可以插到好入
於是乎可以真係做到實際咁短O既焦距
最後
又話純文字....點解有圖?
.........我想無恥下.....講完唔算數....OK
![undefined](/assets/emoji/gif/hkg/wonder2.gif)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