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內地人來游香港水 可以說不嗎?
【經濟日報專訊】自由行來港,公眾泳池必「游」?內地傳媒年年推介,游香港水被視為安全衞生又便宜的夏日節目。
本港泳池入場不論身份,港人對內地「游客」不滿,為免又迫出爭拗,應該說不嗎?
夏日炎炎,本港的公眾泳池經常迫爆,但游水的不止香港人,還有內地遊客。新民主同盟昨到政府總部抗議,指內地客「佔領」公共泳池,稱有屯門、北區等地居民投訴,指區內泳池出現很多講普通話泳客,泳池擠擁,周末很快爆滿,並要求政府取消深圳戶籍人士的一簽多行安排,減輕公共設施負擔。
文化差異 內地「游客」怪行多
內地遊客與佔領,在中港矛盾氣氛下,容易被加上等號。佔領廣東道、佔領海洋公園聽到不少,但公眾泳池是否也被佔領了?
單憑泳客講普通話,如何證明是自由行?
未能提出內地「游客」數字,就指內地遊客是泳池迫爆原因,還以此引伸至取消一簽多行,聽來牽強。
康文署昨指,本港公眾泳池並沒有就內地訪客作出統計,但沒有數據是一回事,內地人來游香港水,卻也是事實。
港九拯溺員工會早前向傳媒講述,內地「游客」自2003年開放自由行以來就見怪不怪,他描述指因兩地文化差異,有內地「游客」會沒穿合適衣着,又或帶薯片燒賣進入泳池。
說實在,公眾泳池入場毋須出示身份證,泳客身份難以斷定,但內地傳媒一而再大力推廣,也或可反映本港泳池有多受內地人歡迎。
泳池質素佳 受內地人歡迎
《南方都市報》去年5月及今年7月,連續兩年以大篇幅推介香港泳池,直指「在深圳市民中,興起去香港游泳的新風尚」,讚香港泳池價廉物美,令人心動。總括其說法,推介去香港游水有三大原因。
第一是夠平,深圳公共泳池普遍收費30至40元人民幣,香港的17至19元港幣,便宜一半或更多。第二夠衞生,深圳市87個泳池近10%水質被驗出不合格,本港泳池則會將水質報告上網及說明清潔時間,令人安心;
第三是安全,本港泳池至少有兩名救生員,又設心臟去顫器等,遇溺死亡率遠低內地城市。其後有網上調查亦指,有近四成內地被訪者會偶爾、順道或專程到港游水。
如此平靚正,傳媒又年年推廣,作為消費者,當然識得揀;本港有高質素的泳池,有麝自然香,但對於外地的「游客」,是否能招呼有餘?
現時本港共有43個泳池,在北區的上水及粉嶺,2013年每月平均入場人次分別接近8,000及5萬。泳池設入場上限,達到上限會停止入場,數據指2012年7至9月滿額節數,佔總開放節數約1.5%。
不過,網上卻不時有人吐苦水,指泳池迫爆,站多過游,形容是「浸溫泉」,根本沒有足夠空間游泳。
究竟是某些日子迫?抑或日日迫?
每名泳客應該佔多少空間才算是達到游水目的?
當然還可有更多討論。
但對於來了一班不知多少的內地游客,最基本問題是,究竟本港的公眾泳池設計之初,是否已預計在內?
地區的公眾泳池,原意主要為當區居民服務,並不如海洋公園的水上樂園,對象為全港各區的居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而設,容納計法當然有所不同。
按現行入場機制,泳池不會將遊客拒諸門外,無論港人或遊客,一律毋須出示證件入場,劃一收費。若更多的遊客慕名而來,後果如何?
應該不難想像。
近年中港矛盾火頭處處,爭水貨、爭學位、爭床位,一切源於資源上的爭奪。公眾泳池是公共設施,入場費不抵成本,靠政府公帑補貼,政府今年回覆立法會的資料,2012至13年度補貼便達9.32億元。遊客任游、劃一收費,少數猶自可,若人數多到連本地人也無法享用,則又怎不會惹來怨聲?
爭拗或鬧大 港府需謀對策
事實上,類似爭拗已經常鬧大,熱門露營地點大嶼山貝澳,過去以先到先得方式,供營友使用,不分港人或旅客,
但2012年十一黃金周,大批內地旅客湧到貝澳露營,且與港人就營地空間起爭執,迫使康文署其後要實行「港人港營」制度,讓營地在長假期間,港人可優先預約,才紓解港人怨氣。
泳池會否遲早也成戰場?
現時並沒有數據反映真實情況,政府是否可及早做工夫,內地「游客」的情況是否嚴重?是否要及早採取措施應對?
例如修改現行機制,非劃一收費是否可考慮?不盡早重視及解決問題,今年泳季就算「無風無浪」,也難保明年泳季,泳池不會迫出另一場中港泳客大戰?
到時消毒都無用一池都係浮緊嘅爛屎同尿味
本港泳池入場不論身份,港人對內地「游客」不滿,為免又迫出爭拗,應該說不嗎?
夏日炎炎,本港的公眾泳池經常迫爆,但游水的不止香港人,還有內地遊客。新民主同盟昨到政府總部抗議,指內地客「佔領」公共泳池,稱有屯門、北區等地居民投訴,指區內泳池出現很多講普通話泳客,泳池擠擁,周末很快爆滿,並要求政府取消深圳戶籍人士的一簽多行安排,減輕公共設施負擔。
文化差異 內地「游客」怪行多
內地遊客與佔領,在中港矛盾氣氛下,容易被加上等號。佔領廣東道、佔領海洋公園聽到不少,但公眾泳池是否也被佔領了?
單憑泳客講普通話,如何證明是自由行?
未能提出內地「游客」數字,就指內地遊客是泳池迫爆原因,還以此引伸至取消一簽多行,聽來牽強。
康文署昨指,本港公眾泳池並沒有就內地訪客作出統計,但沒有數據是一回事,內地人來游香港水,卻也是事實。
港九拯溺員工會早前向傳媒講述,內地「游客」自2003年開放自由行以來就見怪不怪,他描述指因兩地文化差異,有內地「游客」會沒穿合適衣着,又或帶薯片燒賣進入泳池。
說實在,公眾泳池入場毋須出示身份證,泳客身份難以斷定,但內地傳媒一而再大力推廣,也或可反映本港泳池有多受內地人歡迎。
泳池質素佳 受內地人歡迎
《南方都市報》去年5月及今年7月,連續兩年以大篇幅推介香港泳池,直指「在深圳市民中,興起去香港游泳的新風尚」,讚香港泳池價廉物美,令人心動。總括其說法,推介去香港游水有三大原因。
第一是夠平,深圳公共泳池普遍收費30至40元人民幣,香港的17至19元港幣,便宜一半或更多。第二夠衞生,深圳市87個泳池近10%水質被驗出不合格,本港泳池則會將水質報告上網及說明清潔時間,令人安心;
第三是安全,本港泳池至少有兩名救生員,又設心臟去顫器等,遇溺死亡率遠低內地城市。其後有網上調查亦指,有近四成內地被訪者會偶爾、順道或專程到港游水。
如此平靚正,傳媒又年年推廣,作為消費者,當然識得揀;本港有高質素的泳池,有麝自然香,但對於外地的「游客」,是否能招呼有餘?
現時本港共有43個泳池,在北區的上水及粉嶺,2013年每月平均入場人次分別接近8,000及5萬。泳池設入場上限,達到上限會停止入場,數據指2012年7至9月滿額節數,佔總開放節數約1.5%。
不過,網上卻不時有人吐苦水,指泳池迫爆,站多過游,形容是「浸溫泉」,根本沒有足夠空間游泳。
究竟是某些日子迫?抑或日日迫?
每名泳客應該佔多少空間才算是達到游水目的?
當然還可有更多討論。
但對於來了一班不知多少的內地游客,最基本問題是,究竟本港的公眾泳池設計之初,是否已預計在內?
地區的公眾泳池,原意主要為當區居民服務,並不如海洋公園的水上樂園,對象為全港各區的居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而設,容納計法當然有所不同。
按現行入場機制,泳池不會將遊客拒諸門外,無論港人或遊客,一律毋須出示證件入場,劃一收費。若更多的遊客慕名而來,後果如何?
應該不難想像。
近年中港矛盾火頭處處,爭水貨、爭學位、爭床位,一切源於資源上的爭奪。公眾泳池是公共設施,入場費不抵成本,靠政府公帑補貼,政府今年回覆立法會的資料,2012至13年度補貼便達9.32億元。遊客任游、劃一收費,少數猶自可,若人數多到連本地人也無法享用,則又怎不會惹來怨聲?
爭拗或鬧大 港府需謀對策
事實上,類似爭拗已經常鬧大,熱門露營地點大嶼山貝澳,過去以先到先得方式,供營友使用,不分港人或旅客,
但2012年十一黃金周,大批內地旅客湧到貝澳露營,且與港人就營地空間起爭執,迫使康文署其後要實行「港人港營」制度,讓營地在長假期間,港人可優先預約,才紓解港人怨氣。
泳池會否遲早也成戰場?
現時並沒有數據反映真實情況,政府是否可及早做工夫,內地「游客」的情況是否嚴重?是否要及早採取措施應對?
例如修改現行機制,非劃一收費是否可考慮?不盡早重視及解決問題,今年泳季就算「無風無浪」,也難保明年泳季,泳池不會迫出另一場中港泳客大戰?
![undefined](/assets/emoji/gif/hkg/dead.gif)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