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轉貼]星洲人眼下的中國
【東南亞來訊】星洲人眼下的中國 天朝思維惹鄰邦猜疑

Written by 東南亞來訊 on 2014/06/04.
Edited by Glocal Reporter on 2014/06/04.

近年中國一直對外宣揚「和平崛起」的概念,藉以減低各國的戒心。但最近在新加坡的不同場合中,都發現外界對中國的經濟崛起仍然存有疑慮。對於美國學者Ross Terrill在其著作The New ChineseEmpire: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United States中所描繪的「北京至今仍然沒有放棄『我尊他卑』的文化」,以及「新中帝」的中國形象,其實也不乏支持者。

新加坡對「中尊坡卑」的不滿

最近在新加坡的不同場合中,都發現外界對中國的經濟崛起仍然存有疑慮,businessinsider.com資料圖片

今年年初,在亞太經貿組織(APEC)的智庫組織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所舉辦的一個會議中,一位新加坡外交官員應邀就國際形勢的看法發表演說。當中他提到新加坡作為小國,需要依靠美國在亞洲區內的角色與影響力,來平衡中國勢力、維護自身利益。場內有中國代表對這「平衡論」感到不是味兒,在問答環節中反駁:中國有「自古以來」和平崛起的歷史,因此新加坡所謂的平衡外交政策是頗為不必要的。

新加坡外交官員則這樣回答:「我先不說新疆或西藏的人民會不會同意這種『和平崛起』歷史觀點,就只說在星馬的華人,為什麼在好一段時間之中這些大都是來自廣東與福建的人有着唐人的稱號?」歷史學家王賡武在2012年一篇探究「中國性」的期刊論文Thoughts on Four Subversive Words ,曾指出旁人眼中的「中國」,唐人稱之為「唐山」;直到唐朝南方被兼併後,他們始有屬於中國一部分的意識。而強調漢人身份,是去到清朝年間強調滿漢、華夷之分的事。

此外,專研華語語系(Sinophone)的漢學家史書美(Shu-mei Shih)本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演講時,提到中國殖民邊陲地區如新彊、西藏,即有中國大陸聽眾對此說法表示質疑不太恰當,認為中國內部不同民族皆自願與主動漢化,變成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史書美當時的回應是:什麼叫做「漢化」,或誰決定怎樣「漢化」,背後不無政治操作的身影,就如何謂「正統語言」的背後同樣涉及權力操作。史書美更提到她最近曾到越南考察,讀到官方所訂的越南歷史時,發現當中有近千年都是關於越南人抵抗「中國殖民」的歷史。記得早前筆者到河內旅行,在還劍湖旁就有一個高大的越南皇帝像,當年就是他帶領越南人戰勝入侵的中國軍隊。


此外,專研華語語系(Sinophone)的漢學家史書美(Shu-mei Shih)本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演講時,提到中國殖民邊陲地區如新彊、西藏,即有中國大陸聽眾對此說法表示質疑不太恰當,認為中國內部不同民族皆自願與主動漢化,變成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史書美當時的回應是:什麼叫做「漢化」,或誰決定怎樣「漢化」,背後不無政治操作的身影,就如何謂「正統語言」的背後同樣涉及權力操作。史書美更提到她最近曾到越南考察,讀到官方所訂的越南歷史時,發現當中有近千年都是關於越南人抵抗「中國殖民」的歷史。記得早前筆者到河內旅行,在還劍湖旁就有一個高大的越南皇帝像,當年就是他帶領越南人戰勝入侵的中國軍隊。

事實上,已有新加坡學者留意到中國「和平崛起論」背後的虛構成分,如莊嘉穎(Chong Jia Ian)現就中國崛起之影響作研究,針對分析對歷史敏感度不足、對現在流行的「中國和平崛起史」論述缺乏批判性、不曾留意論述當中與史實不符部分等問題的影響,而產生對現況的認知偏差。史書美在講座之前發送給出席者的兩篇論文,其中的一篇《華語語系的概念》,指出一般人只相信「近代中國淪為受害者」的民族主義史觀論述,而漠視清朝乃是18世紀對亞洲內陸大片土地進行殖民侵略與統治的帝國,其中殖民手法包括「軍事鎮壓、經濟統治、宗教同化」等。

中國人海外表現損形象

除外交戰略、學術研究範疇外,中國崛起的海外形象在平民生活層面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一般新加坡人對中國大陸人的印象,或所謂「標籤」,其實與港人相差無幾。新加坡本地人同樣擔心近年愈來愈多中國移民湧入,本土文化會被邊緣化;2011年8月,有關中國新移民因為無法忍受咖喱味而投訴印裔鄰居的報道,使本地人對他們不願入鄉隨俗、難以相處的印象加深。事後,有新加坡人發起全國「煮咖喱」、保衛「國菜」的活動,超過4萬人響應號召。2012 年5 月,中國年輕富商駕駛法拉利豪華跑車,超速闖紅燈,撞死新加坡的士司機與日本乘客,就曾引發軒然大波。「中國司機」不守規則、罔顧人命,半年內釀成三宗致命車禍的行為,更令新加坡民眾怒氣沖天。另外,有中國留學生網上留言「新加坡狗比人多」、中國網民稱呼新加坡為「坡縣」,令新加坡人愈加對中國大陸人感到不滿。

和香港一樣,新加坡網上媒體會不時講中國人在新加坡隨地便溺、製造地溝油等行徑。《海峽時報》曾報道今年5月杭州的中國遊客因看不到螢火蟲而毀壞景區辦公室,將他和香港一樣,新加坡網上媒體會不時講中國人在新加坡隨地便溺、製造地溝油等行徑。《海峽時報》曾報道今年5月杭州的中國遊客因看不到螢火蟲而毀壞景區辦公室,將他們稱為暴民(mob)。在東南亞其他地方,中國大陸人的負面形象似乎也在不斷確立、鞏固──泰國清邁人開始不滿中國旅客的行徑:有次到馬來西亞吉隆坡旅行,與新相識的馬來西亞華人聊天,他們也提到中國人的負面印象。

愛國主義 維護中越政府統治

越南排華之後,德國《法蘭克福彙報》在政治版發表題為《致命的愛國主義》(Patriotismus mitTodesfolge )的文章,指「為了維護執政的合法性,越南共產黨幾年來一直支持民族主義情緒,把自己的國家描述為中國的犧牲品」。如果有讀學者汪錚所著、講述中國後八九愛國教育的NeverForget National Humiliation:Historical Memoryin Chinese Politics and Foreign Relations ,就會發現中共早已在使用相類手法進行統治:國家會專注以「勿忘國恥」來引發民間的民族情意結、團結國家、維護政權。經刻意安排下,「愛國情」被構建在中國國民對日本、「西方勢力」的敵意之上。越南排華事件,也許更能顯示中國崛起的虛與實。

http://www.glocal.org.hk/articles/37327
Good0Bad1
2014/08/25, 6:44:20 早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