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飲食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池上音樂米 11月收割
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news/20140904/7546761


台東池上197縣道有機米禾鴨生態池的田梗邊,設置許多音箱,每天定時會傳出貝多芬等古典名曲,期待栽培出第一期的音樂米。〈李蕙璇攝〉
上午九點多,當你騎單車閒逛197縣道台東池上鄉,行經4公里處的有機米禾鴨生態池區,可聆聽貝多芬交響樂曲,或是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協奏曲。這可能讓許多古典樂迷感到挺為興奮。其實,這片稻禾從七月底栽種之後,可是天天聽著古典音樂,逐漸長大,預計在11月收割第一期稻作。

計畫發想及執行的單位是財團法人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而且完全是透過樂迷捐款成就此項活動,並非透過政府經費。基金會總幹事吳光平說,五年前為了深入台灣各個角落,讓音樂資源比較匱乏的偏鄉地區,也有機會認識與體驗古典音樂。

樂賞便從城市走進鄉間展開『行動音樂廳台東校園巡迴』活動,持續至今舉辦過近150場次的音樂會,而且台東地區各國小師生也大部份都已參與過樂賞行動音樂廳的活動。他說,行動音樂廳活動能夠續辦,其中是獲得池上大地飯店董事長梁正賢捐助1,300包池上冠軍米,提供給樂迷認購之後,再將所得款項做為行動音樂廳的經費,也因此樂賞愛心米成為一項專為台東偏鄉音樂活動募資的重要行動。也因為如此,基金會進而發想出「稻子聽古典音樂」構想。


台東池上伯朗大道設有一座巨大的音樂盒,會定時播放古典樂給稻農及稻禾欣賞。〈圖由財團法人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提供〉
吳光平說,根據研究文獻記載,人類並非是唯一對古典音樂產生反應的生物,印度安那馬萊大學的一項對照實驗證明,播放音樂的稻田產量,超過其他地區的平均產量。而聽韓德爾和巴哈音樂的植物不但長得特別茂盛,甚至還會向播放音樂的地方靠攏過去呢!基金會便邀集池上稻米農業技術專家梁正賢、池潭源流協進會理事長賴永松,及農委會農糧署、台東農業改良場一起合作,期待透過稻子聽古典音樂,讓池上好米能量再升級,也讓忙碌辛苦耕種稻農,欣賞古典音樂美。

目前該計畫於禾鴨生態池、逍遙池週邊,架設20多個音箱,並在伯朗大道上設置一座大型傳統喇叭音樂盒,而透過專業音響程式設計,由主機定時播放樂曲,時間是每天上午7到10點、下午3到6點。有機會到此處旅遊時,不妨駐足在藍天、綠色大地,欣賞那悅耳樂聲。〈撰文:李蕙璇〉

會好食D嗎
Good2Bad0
2014/09/04, 5:21:32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