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hku) 何立仁事件:消息人士指教務委員會仍在討論 校方軟化:仍需諮詢
【學苑專訊】昨晚(4月17日),學生會在陸佑堂舉辦高桌晚宴。席上,剛上任的副校長(教學)何立仁(Ian Holliday)表示,若學生不欲前往中國交流,便不應入讀香港大學,應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或香港科技大學(“If you don't want to go to China, don't come to HKU” )。言論惹來港大學生以至公眾震驚,亦引起多方揣測計劃背後的動機。

本報曾致電何的辦公室,但不獲接聽。今日下午六時三十五分,香港大學發言人就事件作出書面回應,強調計劃「已得到大學的教務委員會支持」。然而在強制性的部份,發言人則指「是否每位學生都必須全面參與,將有待進一步諮詢和討論」,顯然與昨晚何的言論有出入。

教務委員會未落實 蘇彰德:校內高層通過強制交流政策
據《蘋果日報》報道,港大副校長(拓展)蘇彰德今日(4月18日)出席活動時表示,不擔心此政策會影響港大排名,又認為交流對學生來說十分珍貴,「即係香港以外嘅交流,無論係海外或中國,都係學習嘅一部份」。[#ff0011]蘇又指,校內高層早已討論並通過強制交流政策,惟據消息人士透露,此計劃尚在討論當中,並未於教務委員會(The Senate)通過。在早前的教務委員會會議中,亦曾有委員提出計劃的實際操作、可行性等問題,均未有解決方案,故對蘇表示教務委員會同意相關計劃的說法表示詫異。[/#ff0011]

[#ff0011]現時,建築學院規定,三年級生須強制到香港大學上海學習中心參與為期半年的交流。[/#ff0011]惟其他學院則未有任何強制到中國內地的交流或學習計劃。

政策屬學術發展計劃一部份 疑與大專院校學額回撥有關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下稱教資會)在2009年推出「優配學額」(下稱「學額回撥」)機制,要求各資助院校回撥4-6%(註:香港教育學院為0%)第一年資助學士學位的學額到教資會,惟不包括政府有特定人力需求的學科,如醫科學位。同時,院校每三年須撰寫一份學術發展計劃(ADP)競逐回撥學額,連帶其資助。教資會則會成立「獨立專責小組」負責評審工作,成員包括「海外學者,以及來自八所資助院校以外的本地委員」。以理工大學為例,理大於2012年至2015年失去全數6%學額,三年共失去約6000萬的資助。當時有人質疑理大失去學額,皆因院校發展方向未符合教資會思維。

根據教資會2013至2014年報,教資會認為「走向國際化及加強與內地的連繫,對香港未來至為重要,各資助院校均應積極落實相關工作」,令人懷疑校方是否為了取得回撥學額,故特意切合教資會思維,推行強制交流政策。

校方約幹事會下周初見面 未知是否開放予會員
本報就事件曾向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查詢。馮透露,在昨晚高桌晚宴完結後,何立仁隨即發送電郵予馮,要求盡快會面詳細解釋有關計劃。會面暫訂於下星期初進行,惟地點、時間等細節均仍未落實,亦未知是否開放予基本會員參與。
Good0Bad4
2015/04/19, 12:31:18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