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轉][藍絲哲學] 迷失在「訴諸後果」謬誤中的中國哲學學術
[轉]迷失在「訴諸後果」謬誤中的中國哲學學術

首先,是中國古代學統中求真精神的缺乏。

在中國的「國學」中,「真理」問題並不佔據什麼顯赫的地位,曾經出現過的有些與西方哲學的求真傾向比較接近的學派,還沒機會成氣候就被正統打壓下去了。

中國人所說的「知行合一」的態度,很有可能從一開始就導致中國人拒絕把「知」的問題與行動及其[#d90f1d]後果的問題分開[/#d90f1d]。
[#d61320]這樣,「訴諸後果」的謬誤就不可能被發現。[/#d61320]

近代西方學術被引進的時候,基本也是著眼於其中的「術」,亦即其無可爭辯的巨大的實踐上的威力。
[#d90f1d]對「物競天擇」的認同也好,對「堅船利炮」的威懾力的震驚也好,對「救亡」的緊迫感和對「解放」的渴求也好,基本與哲學學術的本來訴求沒什麼關係。[/#d90f1d]

直到現在,一些很有影響力的年輕學者,還滿懷信心地說:「中國人搞哲學的,要有一個最基本的共識,那就是,中國人的一切討論,都是為瞭解決中國的問題。」
按照這種邏輯,像亞里士多德的《範疇篇》、康德的「三大批判」,因為與他們自己國家當時要解決的「問題」沒有特殊的相關性,都不能算是哲學了。
這樣的哲學觀,如何能夠引導中國人進入哲學?

其次,有直接的現實政治訴求的知識分子,在「文革」之後,出於對原來強大的意識形態的具體內容的反感,把西方學術中的觀念當作原來的意識形態的替換力量。(西方勢力)

這樣,西方哲學學術中的觀念性內容,不管其學理根據是否成立,都被強行進行意識形態的解讀,亦即都被放在對中國的「災難」與「前途」的討論的語境中,按其對原來的意識形態的衝擊力的大小加以取捨。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與宗教和政治相分離為前提而發展起來的西方人文學術,在中國的很多「西學」學者那裡,[#d61320]被看做只能在其宗教和政治背景下才能被理解的「思想史」中的片斷。[/#d61320] (西方哲學只適合西方人)

換句話說,西方的學術在與宗教和政治分家了之後才確定了自己的獨立身份,而中國人的「西學」學者偏偏要將其塞回到其對立面的懷抱裡才給它一個身份認同。

這樣,當西方哲學家在追求普遍必然的學理時,中國的專家學者看到的卻只是「話語霸權」之類的東西。
當然,用新引進的哲學觀念來衝擊舊觀念,本身的社會政治後果可能很好[#d61320](發現中共邪惡)[/#d61320],但是,這不能被當成對哲學進行學術評價的學術根據,[#d61320]不然就犯了「訴諸後果」的錯誤了。[/#d61320]

再次,一些西方學術的追隨者剛擺脫了中共的桎梏,就碰到了西方轟轟烈烈的「後現代」對傳統學術的造反期。(非理性浪漫思潮)
其實說中國人的「西學」專家們只看到了「話語霸權」,這個提法本身就來源於西方後現代主義者那裡。
後現代的「學術」其實就是試圖顛覆學術的基本原則。被西方正統哲學學界所不屑的造反式學術泡沫,在中國成為「西方哲學」的正統。

再加上美國的實用主義思潮,也把傳統哲學學術的基本精神棄置一邊。而自胡適以來,實用主義在中國的影響不可小覷。值得一提的是,後現代思潮和實用主義思潮,都是在理念上故意打破[#d61320]「訴諸後果」[/#d61320]這種謬誤和正當的哲學論證之間的界限的。

中國人從強大的意識形態那裡轉過來,不巧「與國際接軌」接到「造反派」的舞台那裡去了。(接去非理性浪漫思潮)

我以前說過,在西方,表面上,羅蒂、福柯、德里達們在引領潮流,好像哲學「終結」了,學理與政治等同了,概念和命題的意義都被「解構」了,但學術界的大多數人還是一如既往、一板一眼地小心求證。而正是這個堅固傳統的延續,才使得後現代的造反者可以對其掀起造反的聲勢。

中國很多搞「西學」的學者,或把學術評價、學術史、對學術的文化批評等第二類的學術看成學術的全部,或只為在大洋彼岸的那些「造反派」喝彩助威,當然就不可能進入哲學學術的核心部分。

我要說的最後一個負面影響因素,是我前面提到的學術界流行的一種對價值判斷與學術的關係的錯誤理解。

這個流行觀點認為[#d61320]學術都是價值中立的[/#d61320]。(大學教授不應該論政)
馬克斯‧韋伯關於實證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價值中立的觀點,被盲目地推廣到所有的學術領域。
這種盲目推廣,主要是源於一種混淆,一種價值與意識形態的混淆。

現在中國人遇到的問題是,[#d90f1d]由於把價值判斷一概當成意識形態,為了避免意識形態的陷阱,人們就避免對道德價值判斷的學理根據進行探討。[/#d90f1d](怕比人話勾結外國勢力,唔敢講野)

[#d61320]但是,自古希臘以來,價值判斷和道德原則的理性根據問題、政府的權力的正當性等等「規範問題」,都是哲學家們在純學理上進行探究的對象。[/#d61320]

哲學家不能預設價值判斷的有效性,但價值問題、道德問題是有理可講的,中國人當然可以在這裡「將講理進行到底」,試圖得出有理性根據的價值判斷的原則,並以此為根據作出各種價值判斷。
哲學家們要保持意識[#d61320]形態的中立,但不必保持價值中立[/#d61320]。無論如何,價值問題是大家要談論的最重要的話題之一,如果你不按理性的要求去探討這些問題,這種談論就真的會蛻變成意識形態的爭執,最終也就只能「訴諸後果」了。

  以上是我試圖猜測性地歸納出的中國哲學學術還沒步入正軌的原因,一定有很多遺漏,抑或有錯誤,所以很希望大家一起討論。最後我還要說的是,在中國的哲學圈裡,也有一小部分人已經在做嚴肅認真的哲學學術,其中包括一些海外歸來的優秀學人和部分在國內踏踏實實做學問不聲張的年輕人。只是,除了在很小的專家範圍內,他們的學術活動幾乎還沒引起注意。
  【註釋】
  ①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正文首頁,此引文為本文作者自譯。
Good0Bad0
2015/07/16, 7:29:48 早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