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影視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真係好勁][專題] 經典電影冷知識:10件關於《大都會》的秘密
hypesphere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56267

[專題] 經典電影冷知識:10件關於《大都會》的秘密


文/ Sebox

這週的狂熱球電影小教室我們提到了德國早期的電影發展,以及非常重要的德國表現主義(German Expressionism),《大都會》(Metropolis)便是其中一部相當具有代表性的電影,由佛列茲朗(Friedrich Lang)執導,故事描述一個一分為二的世界,權貴與勞工階級完全分隔開來,居住在大都會以及地下城。這部電影在當時的拍攝技術下是非常困難完成的,尤其在使用底片拍攝且尚未發明非線性剪輯的年代,《大都會》的完成就像是一則神話。儘管《大都會》並不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但有非常多關於這部電影的冷知識,今天要來與大家分享。

《大都會》裡總共有3萬7000名臨時演員,當時要找來這麼多演員其實不難,因為一戰過後的德國經濟非常不好,嚴重通貨膨脹的狀況下人們普遍沒有工作。而在淹水的橋段中找來了500個營養不良的小孩演出,在當時因為資源匱乏,要找到這麼多營養不良的孩子其實不難。
在當時《大都會》非常受到排斥,因為其中講述的社會狀況是工人無止盡的工作一直到累死,但當時大蕭條的德國經濟非常糟糕,基本上人們是沒工作的,更別說過勞死了。
當時的電影技術尚未能夠拷貝底片膠捲,在拍攝的過程中劇組使用了非常大的鏡子,將影片投影在鏡子上再反射至演員或物體上,製造出合成的效果,但如果任何一個環節沒有注意好,就會毀掉所有的鏡子。這個手法是由攝影師Eugen Schüfftan所發明的,稱為「鏡子接戲法」或「Schüfftan手法」,驚悚大師希區考克也非常喜歡使用這個手法。


在當時電腦還沒有發明出來,更別說數位的後期製作效果。《大都會》中的重曝畫面,是在攝影機內部完成的,將拍攝過的底片再捲回去,在底片上直接進行兩次以上的曝光,最多的重複曝光次數超過30次


《大都會》中的機器人不是裝置,是由演員直接穿上特製的機器人戲服演出,女星布里吉特赫爾姆(Brigitte Helm)全程都親自上陣拍攝,儘管穿戲服時會摩擦到他的皮膚,且在戲服內無法呼吸道足夠的空氣,但導演佛列茲朗堅持要他穿著戲服演出,導致在變身的橋段裡布里吉特因為缺氧昏倒在片場。



《大都會》因為其歷史代表性,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獻遺產」。
此片是默片時期花費最昂貴的電影,總預算高達500萬馬克帝國幣,約等於現在的兩億美金,以現在的電影預算來說也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電影中最驚人的洪水戲碼,共花了3週拍攝,因為導演想要拍到最好的鏡頭,但這也嚴重影響了演員們的健康,因為他們必須在低溫的水中持續待著。

https://youtu.be/g2XCGpcg_tA

儘管導演佛列玆朗有猶太人血統,希特勒與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Joseph Goebbels)非常喜歡《大都會》這部作品,希特勒希望導演可以位他工作。而當約瑟夫與佛列玆朗會面時,約瑟夫告訴他:「我們決定誰是猶太人,誰不是」,當天晚上佛列玆朗便離開德國去了巴黎。
超人之父Jerry Siegel以及Joe Shuster非常熱愛這部電影,於是將超人世界裡的城市取名為「大都會」。

Good1Bad0
2015/07/22, 1:27:48 凌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