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讓你看懂「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安保法案 Q&A
雖然在野黨堅決反對、民間也發動大規模抗爭,日本參議院19日凌晨仍以148票對90票通過安保相關法案,日本的集體自衛權至此解禁,自衛隊的海外活動範圍也擴及全球。
日本究竟該不該調整向來的和平原則,以面對當前的安全防衛挑戰?即便安保法案「木已成舟」,這個問題在日本學界、政界與民間所引發的巨大爭議並未隨之平息。風傳媒整理了一系列的Q&A,希望讓讀者更了解安保法案:
Q.什麼是安保法案?
A.過去提到「安保」,多半指的是美日1951年簽署、1952年生效的《日本国とアメリカ合衆国との間の安全保障条約》(即舊美日安保條約),或是1960年簽署生效的《日本国とアメリカ合衆国との間の相互協力及び安全保障条約》(即新美日安保條約)。但安保法案只是日本的國內法,美國並未參與制定或簽署。
Q.安倍政府為何會在此時力推安保法案?
A.安保法案的支持者認為,日本的安全挑戰日益複雜,包括北韓的飛彈威脅與中國解放軍在西太平洋的頻繁活動(尤其是釣魚台等島嶼主權的爭端),因此日本需要更積極的軍事活動來保衛國家主權與安全,對於集體自衛權的解禁,也可讓美日的安保同盟更為鞏固。
由於《美日安保條約》之故,日本在軍事上最重要的盟友當然就是美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7日評論日本的安保法案時說:「歡迎日本在區域及國際安全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美聯社分析,美方不只歡迎日本鬆綁和平憲法對自衛隊的動武限制,美軍目前也在尋求跟澳洲、菲律賓等亞太國家更緊密的合作,為的就是對抗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各種挑戰。由於近年美軍預算萎縮,對亞太佈局可能也會造成影響,對日本的「解禁集體自衛權」自然樂觀其成。
Q.自衛隊今後會有何不同?
A.日本在二戰結束後實施所謂「和平憲法」,最核心的規定在於憲法第九條。該條第一項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第二項更規定:「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安保法案雖然並未更動「放棄發動戰爭」的憲法第九條,但卻以「集體自衛權」的名義,大舉擴張原來只能被動防衛的自衛隊交戰權,但過去日本歷屆政府都將「解禁集體自衛權」視為違憲之舉。
具體的說,過去日本只有直接遭受攻擊時,方可以武力進行干預或阻止。但今後與日本「關係密切的鄰近國家」若遭受攻擊,情勢如果符合「影響國家存亡」及「危及國民基本權利」,日本自衛隊便可「行使集體自衛權」、與他國軍隊交戰。安倍在參院答詢時甚至表示,「攻擊國可能掩藏攻擊日本的意圖,因此即使目標國家沒有明確表達攻擊意圖,日本也能行使集體自衛權」。
Q.能否舉幾個自衛隊軍事活動擴張的可能情境?
A.像是北韓若發射以日本為目標的飛彈,自衛隊當然可以直接擊落。但北韓飛彈若以美國本土或美方軍艦為目標,就算飛彈飛越日本領空、或者被日本雷達所捕捉,日方若直接擊落,過去可能引發是否合憲的爭議。在安保法案過關後,就可以引用「集體自衛權」,直接擊落並非攻擊日本的飛彈。
由於安保法案中包括了《聯合國維和活動合作法》,自衛隊今後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將不再受到「不得參與戰鬥」的限制,而改為包括「馳援護衛」等任務,海上自衛隊未來也可以在中東等海域參與掃雷任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院答詢時也表示,若符合「新武力行使三要件」,自衛隊未來甚至可能赴南海執行任務。
安保法案與台灣最重要的關聯可能是:台灣算不算是與日本「關係密切的鄰近國家」?頻繁出現在釣魚台列嶼周邊的中國飛機船艦,未來會不會被認為「掩藏了攻擊的實際意圖」?我國外交部19日的回應則是:「日本國會通過上述相關法案,旨在強化其防衛機制,增進日本對國際安全事務的參與,同時鞏固美日同盟,而安保同盟是區域和平穩定的基礎,我國對相關情勢發展將持續密切關注。」
Q.什麼是「新武力行使三要件」?
A.「新武力行使三要件」(簡稱「新三要件」)是於2014年7月1日的內閣會議中決定,內容為:(1)除日本遭受武力攻擊外,在與日本關係密切的其他國家遭到武力攻擊,且其攻擊足以威脅我國存立、顛覆國民生命、追求自由、幸福權利的根本時;(2)為排除此威脅,無其他合適的應對手段;(3)行使必要最小限度的武力。
安倍晉三雖然引用「新三要件」作為「集體自衛權」的行使要件,但在野黨批評這個限制過於模糊,政府藉此獲得很大的解釋與操作空間,擔憂日本未來被捲入戰爭。
Q.為何安保法案在日本引發極大爭議?
A.日本自衛隊的角色變動,在日本向來是政治爭議的主要來源之一。像是日本自衛隊1992年首次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2004年派員前往伊拉克參與建設任務,都在國會與民間引發極大反對聲浪。這次執政黨在國會強推安保法案,更激發了日本近年罕見的示威抗議浪潮,包括大學生與高中生都走上街頭。
許多日本人擔憂,日本一旦放棄和平憲法的堅持,70年來的和平與繁榮都會隨之動搖。他們也擔心美日安保同盟的深化,帶來的並非日本的國家安全,而是讓日本與日本人更容易變成極端分子的攻擊目標。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也因為安保法案的爭議,在7月份之後首次出現「不支持」大於「支持」的窘境。
至於中國、南韓等日本鄰國,則因70年前的二戰陰影猶在,擔憂日本的軍國主意復甦。中國國防部認為日本此舉是「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主潮流」、「敦促日方深刻汲取歷史教訓,重視亞洲鄰國安全關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多做有助於促進本地區和平穩定的事」。南韓外交部也要求日本政府「堅持和平憲法精神」。
日本究竟該不該調整向來的和平原則,以面對當前的安全防衛挑戰?即便安保法案「木已成舟」,這個問題在日本學界、政界與民間所引發的巨大爭議並未隨之平息。風傳媒整理了一系列的Q&A,希望讓讀者更了解安保法案:
Q.什麼是安保法案?
A.過去提到「安保」,多半指的是美日1951年簽署、1952年生效的《日本国とアメリカ合衆国との間の安全保障条約》(即舊美日安保條約),或是1960年簽署生效的《日本国とアメリカ合衆国との間の相互協力及び安全保障条約》(即新美日安保條約)。但安保法案只是日本的國內法,美國並未參與制定或簽署。
Q.安倍政府為何會在此時力推安保法案?
A.安保法案的支持者認為,日本的安全挑戰日益複雜,包括北韓的飛彈威脅與中國解放軍在西太平洋的頻繁活動(尤其是釣魚台等島嶼主權的爭端),因此日本需要更積極的軍事活動來保衛國家主權與安全,對於集體自衛權的解禁,也可讓美日的安保同盟更為鞏固。
由於《美日安保條約》之故,日本在軍事上最重要的盟友當然就是美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7日評論日本的安保法案時說:「歡迎日本在區域及國際安全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美聯社分析,美方不只歡迎日本鬆綁和平憲法對自衛隊的動武限制,美軍目前也在尋求跟澳洲、菲律賓等亞太國家更緊密的合作,為的就是對抗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各種挑戰。由於近年美軍預算萎縮,對亞太佈局可能也會造成影響,對日本的「解禁集體自衛權」自然樂觀其成。
Q.自衛隊今後會有何不同?
A.日本在二戰結束後實施所謂「和平憲法」,最核心的規定在於憲法第九條。該條第一項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第二項更規定:「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安保法案雖然並未更動「放棄發動戰爭」的憲法第九條,但卻以「集體自衛權」的名義,大舉擴張原來只能被動防衛的自衛隊交戰權,但過去日本歷屆政府都將「解禁集體自衛權」視為違憲之舉。
具體的說,過去日本只有直接遭受攻擊時,方可以武力進行干預或阻止。但今後與日本「關係密切的鄰近國家」若遭受攻擊,情勢如果符合「影響國家存亡」及「危及國民基本權利」,日本自衛隊便可「行使集體自衛權」、與他國軍隊交戰。安倍在參院答詢時甚至表示,「攻擊國可能掩藏攻擊日本的意圖,因此即使目標國家沒有明確表達攻擊意圖,日本也能行使集體自衛權」。
Q.能否舉幾個自衛隊軍事活動擴張的可能情境?
A.像是北韓若發射以日本為目標的飛彈,自衛隊當然可以直接擊落。但北韓飛彈若以美國本土或美方軍艦為目標,就算飛彈飛越日本領空、或者被日本雷達所捕捉,日方若直接擊落,過去可能引發是否合憲的爭議。在安保法案過關後,就可以引用「集體自衛權」,直接擊落並非攻擊日本的飛彈。
由於安保法案中包括了《聯合國維和活動合作法》,自衛隊今後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將不再受到「不得參與戰鬥」的限制,而改為包括「馳援護衛」等任務,海上自衛隊未來也可以在中東等海域參與掃雷任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院答詢時也表示,若符合「新武力行使三要件」,自衛隊未來甚至可能赴南海執行任務。
安保法案與台灣最重要的關聯可能是:台灣算不算是與日本「關係密切的鄰近國家」?頻繁出現在釣魚台列嶼周邊的中國飛機船艦,未來會不會被認為「掩藏了攻擊的實際意圖」?我國外交部19日的回應則是:「日本國會通過上述相關法案,旨在強化其防衛機制,增進日本對國際安全事務的參與,同時鞏固美日同盟,而安保同盟是區域和平穩定的基礎,我國對相關情勢發展將持續密切關注。」
Q.什麼是「新武力行使三要件」?
A.「新武力行使三要件」(簡稱「新三要件」)是於2014年7月1日的內閣會議中決定,內容為:(1)除日本遭受武力攻擊外,在與日本關係密切的其他國家遭到武力攻擊,且其攻擊足以威脅我國存立、顛覆國民生命、追求自由、幸福權利的根本時;(2)為排除此威脅,無其他合適的應對手段;(3)行使必要最小限度的武力。
安倍晉三雖然引用「新三要件」作為「集體自衛權」的行使要件,但在野黨批評這個限制過於模糊,政府藉此獲得很大的解釋與操作空間,擔憂日本未來被捲入戰爭。
Q.為何安保法案在日本引發極大爭議?
A.日本自衛隊的角色變動,在日本向來是政治爭議的主要來源之一。像是日本自衛隊1992年首次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2004年派員前往伊拉克參與建設任務,都在國會與民間引發極大反對聲浪。這次執政黨在國會強推安保法案,更激發了日本近年罕見的示威抗議浪潮,包括大學生與高中生都走上街頭。
許多日本人擔憂,日本一旦放棄和平憲法的堅持,70年來的和平與繁榮都會隨之動搖。他們也擔心美日安保同盟的深化,帶來的並非日本的國家安全,而是讓日本與日本人更容易變成極端分子的攻擊目標。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也因為安保法案的爭議,在7月份之後首次出現「不支持」大於「支持」的窘境。
至於中國、南韓等日本鄰國,則因70年前的二戰陰影猶在,擔憂日本的軍國主意復甦。中國國防部認為日本此舉是「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主潮流」、「敦促日方深刻汲取歷史教訓,重視亞洲鄰國安全關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多做有助於促進本地區和平穩定的事」。南韓外交部也要求日本政府「堅持和平憲法精神」。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