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日本文化熱潮尋根 「日本主義」的時代
日本美術的歐洲之旅從陶瓷器、漆器開始

在日本與歐洲的文化交流中,最早獲得西方國家認知的日本美術並不是浮世繪,而是瓷器。瓷器最先由中國發明,在歐洲各地受到王公貴族們的青睞。而在明朝滅亡之後,中國便停止了瓷器的出口,日本則取而代之,開始向歐洲出口瓷器——這是17世紀中期的事。

1680年前後的古伊万里(法國塞夫爾國家陶瓷博物館藏,圖片提供:World Imaging)


在這一時期,「古伊万里」、「色鍋島」、「柿右衛門」等作品相繼問世。據說從1652年到1683年的30年間,日本向歐洲出口了大約190萬件瓷器。但是在歐洲發現高嶺土之後,德國麥森(Meissen)、法國塞夫爾(Porcelaines des Sèvres)等地吸取日本和中國瓷器燒製技術,仿製生產不斷發展,日本瓷器的出口量便隨之下降了。

此外,被稱為「japan」的漆器,在17世紀後半期還一度成為日本的代稱。日本漆器受基督教傳教士的影響,催生出了南蠻漆器,從教堂祭器到日常生活用品,漆器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得到了廣泛使用,並且通過東印度公司遠銷歐洲。

從陶器包裝紙中發現浮世繪的美

關於浮世繪,亦即精巧的彩色印刷木版畫「錦繪」,據說是在1765年問世的,不過遠銷海外則是很久以後的事了。最初將浮世繪帶到海外的人,是長崎荷蘭商館館長蒂進(Isaac Titsingh)。其後,作為荷蘭商館醫師來日的西博德(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把北齋的作品帶回了歐洲。

葛飾北齋《北齋漫畫》(1812年左右)第十五卷(東壁堂1878年出版,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日本美術品開始獲得法國人的高度讚揚,是在19世紀中期。1851年,龔古爾兄弟(Edmond & Jules de Goncourt)在《日記》中對裝飾了日本美術品的沙龍進行了描寫。換而言之,我們也可以說在法國進入第二共和國時期時,一股「日本熱潮」已在有識之士之間廣泛流行開來。有記錄顯示,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時,已經出現了狂熱的「日本粉絲」。

眾所周知,浮世繪最早是因《北齋漫畫》而吸引了法國人。當時,作為運輸中防止破損的填充物,它被用在由日本進口而來的陶器包裝中。據說是因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受到版畫家布拉克蒙(Félix Bracquemond)的關注——這是1856年的事。得索瓦(Desoye)夫婦在巴黎開設第一家日本美術店,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日本浮世繪獲得了眾多印象派畫家的高度讚揚,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馬奈(Édouard Manet)的《左拉像(Portrait d’Emile Zola)》的背景中,就繪有日本屏風;莫內(Claude Monet)在1876年第二次印象派畫展中展出了《穿和服的女人(Madame Monet en costume japonais)》;竇加(Edgar Degas)、高更(Paul Gauguin)、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等人也都受到了日本美術的影響。位於巴黎郊外吉維尼(Giverny)的莫內故居中,裝飾著大量的浮世繪,從中可以看出畫家對浮世繪的高度關注。在日本美術商人林忠正(1853~1906年)的推動下,龔古爾(Edmond Huot de Goncourt)出版了《歌麿》(1891年)和《北齋》(1896年)。此第一次日本熱潮風行期,也是以浮世繪為代表的日本美術品獲得認識和好評的時期。
Good2Bad0
2015/10/05, 11:36:02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