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抽水文] 港資可入不可出 道理何在? 田北俊
港資可入不可出 道理何在? [/size=5]
[信報財經新聞]
田北俊

近期內地官方媒體一再對李嘉誠口誅筆伐,一時指他撤資、不愛國,一時又說有關輿論只是對他「去神化」云云。其實,外資進出本是尋常事,但內地官媒不理自己身份特殊,竟口徑一致抨擊一位港商的正當商業行為,難免惹人猜疑他們所說的,是否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央對港資的看法?又是否意味內地對港資政策將有改變?此事無疑已給香港商界帶來困擾,如此下去,恐怕更會削弱商界的投資信心。

自內地改革開放以後,一眾港商利用香港自由經濟的優勢,加上國家的互惠互利開放政策鼓勵,紛紛到內地投資設廠,引進大量資金、技術和人才;當中港商以至香港經濟固然有所得益,而我們港商當年在國家經濟亟待發展之際,帶來所需的大量資金資源,為今天國家經濟起飛打穩基礎,亦功不可沒。

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愈來愈多內地企業能夠「走出去」到世界各地投資,而香港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則由回歸時16%下降到現在3%。不過,若有人因為國家對港商的需要減少了,就以政治或其他因素去衡量經濟行為,實有違改革開放的國策初衷,亦與習近平主席正倡導的「擴大開放」策略方針不符。

官媒惡評 不符國策

習主席強調「擴大開放」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堅定不移引進外資,表明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而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亦不會變。既然如此,為何一向屬於外資的港資企業卻遭到內地官媒的特別看待,要我們的投資「易入難出」呢?

說來有趣,有官媒形容李嘉誠從中國市場「逃跑」是有違「商業邏輯」,我倒覺得如果他們真的明白什麼是「商業邏輯」,就應該知道私營企業不是國企,運作必然以商業考慮為主要依歸,在市場上低入高出、適時改變投資策略,為股東尋求最大回報是自然不過的商業行為。

這樣絕不應被官媒視作「過橋抽板」。身為跨國上市集團的主席,倘若李嘉誠沒有這樣做,反而是失職,對不起廣大股東。

其實,近年內地營商成本不斷上漲,很多港商都是無可奈何要把生意由內地遷移到成本較低地區,如東南亞等地。單以工資為例,廣東省最低工資已升至約2000元人民幣,而越南、緬甸等地的平均工資則大概只是內地的四分一。在商言商,一些勞工密集的企業只可遷移業務,才能減低負擔,持續經營下去。

君子相分 不出惡言

假如那些官媒評論的目的,是希望能為國家留住外資或港資,我可以肯定地說:他們只在幫倒忙,替國家「倒米」。所謂「君子相分,不出惡言」,姑勿論李嘉誠是否真的撤資,也應該保持以禮相待,因為如果連一個合法正常的商業行為,也會惹來官媒惡評如潮,不嚇怕其他投資者才怪。

[#FF0000]話說回來,經常把「適度有為」掛嘴邊的超然特首是否也應該有所作為,跟進一下有關輿論,以釋除香港商界的疑慮呢?[/#FF0000]

https://m.facebook.com/tienjames/photos/a.578840672157323.1073741825.247953171912743/977504045624315/?type=3&source=48&refid=17&_ft_=top_level_post_id.977504045624315:tl_objid.977504045624315



田少挑黨報機
Good0Bad0
2015/10/07, 2:26:33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