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賄選經濟學 — 用M1找出選舉中有無人「買票」 
econreporter
http://econreporter.com/2015/12/2634

賄選經濟學 — 用M1找出選舉中有無人「買票」 

選舉「買票」這回事,相信香港及台灣的讀者都相當「熟悉」。買票雖是一個「經濟」行為,但少見經濟學對買票行為有太多分析,一方面可能因為買票動機太明顯,二來選票不記名,且買票犯法,買票相關數據難求,要做分析不易。

以往經濟學者較多注意「宏觀買票」問題,亦即是所謂的政治經濟週期問題,即在位政治為求在下屆選舉勝選,有動機在任期完結前推出特別刺激性的經濟政策,以提高下屆勝選機會。這類分析的重點是政府以「經濟政策」間接買票,與更「貼身」的政黨向選民直接提供現金或禮物,以賄賂選民投該黨的情況,有顯着的分別。

一份由四名學者撰字的論文《[#0000FF]Vote Buying or (Political) Business (Cycles) as Usual?[/#0000FF]》(https://www.google.com.hk/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cad=rja&uact=8&ved=0ahUKEwiYvdKy8tHJAhVElpQKHZHNBNIQFggcMAA&url=http://ftp.zew.de/pub/zew-docs/dp/dp15017.pdf&usg=AFQjCNGMuwh5NcxGcTh1mmaAQKLaZRGEZA)就為選舉買票的經濟分析,帶來新一個角度。論文的名題是,如果買票通是在選舉前一兩天向選民提供現金或禮物,這是否等於現金的需求,會在選舉前特別高?

研究發現,在不少發展中國家的選舉前一個星期或當月(因為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公佈週度數字),M1是有明顯上升情況。

論文找來以下幾個案例


尼日利亞2007年總統大選 | EconReporter
根據Afro-barometer調查,12%受訪尼日尼亞選民承認自己在曾收受賄賂而出賣自己的選票,賄款有以現金形式支付,亦有以禮品(如糧食及衣服)的形式支付。據知當時買票的市價為4美元。 數據顥示,尼日尼亞的M1在選舉前後都有上升,然後再慢慢回到正常水平。


亞美尼亞2012年5月6日國家大選 | EconReporter
這次大選被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形容為「具競爭性」但「有明顯違規情況」,例如「出現可信的買票指控」,而當地媒體亦大量有關買票的報道,並指出一張票的「市價」約為10至20美元,在這個約三百萬人的國國有數十萬票「被買」。 亞國央行有每日的貨幣量數字公布,而在選舉前十日,亞國的現金大增5%(200億亞美尼亞幣),並且愈近選舉升幅愈大,到選舉後一個工作天見頂,然後再慢慢回落。


波利維亞2009年大選 | EconReporter
雖然歐盟指選舉「整體來說公正及自由」,但亦指出有發現有挪用國家資源作選舉用途的情況,而不少國際媒體亦有報道選舉期間,原政府「向窮人家庭提供現金援助」助選。 調查就指約有10%的選民認為買票活動可以接受。 選舉在12月的第二個星期舉行,而數據顯示M1由11月第四個星期開始上升,直至選舉期間。


印尼2014年國會及總統大選 | EconReporter
去年4月9日為國會大選,而7月8日為總統大選。一個在雅加達做的調查指出,有41.5%的印尼受訪者認為,「政客提供現金或日常用品,作為選舉工程的一部份」是可以接受。而在東爪哇,有候選人承認曾經花一萬美元,以求向地區組織買5000張選票。而當地報道亦指買票市價為4至8美元。 研究發現,在總統選舉期間M1上升兩成,反而在國會選舉無明顯上升。


買票同M1有何關係呢? 其實只有當買票行為涉及以下情況,才會在M1反映出來。第一個情況,是進行買票的政治團體,用來買票的資金是由出售固定資產(更準確的說法是非流動資產,illiquid Assets)所得來,因為M1本身包含現金及各位放在銀行支票戶口內的款額,所以如果政黨直接將手上持有的現金,用來買票,基本上是不會在M1數字中觀察得到的。但如果政黨先出售一些資產,例如股票、基金,或者將錢由定期存款轉出來,這才會顯現在M1數字之中。

另一個情況,是政黨的買票現金,是由「影子經濟」轉出來,即是錢是由非法活動而來,如犯毒、賣軍火等,這些現金一直被黑幫存放在「不見光」的地方。當要用現金買票,錢就由影子經濟轉出來,重見天日,當選民收錢存入銀行,M1就出現增長。

研究發現,選舉期間出現M1顯著增加的疑似買票情況的,主要是較為窮困及教育水平較低的國家,如下圖就可見,當一國的大專教育水平比例較高,出現選舉-M1增長的幅度愈低。


而這圖就顯示,當收入低於2美元(以PPP匯價換算)的人口比例愈高,選舉-M1增長的幅度愈大。


正因為上述兩大原因,選舉-M1增長效應較大的地區,主要為南亞、非洲、東亞及拉美地區。


當然,有人會問所謂的選舉-M1增長關系,是否只是因為選舉本身有大量正當開支,而這些開支令M1增加。撰寫研究的學者指,如果在這個情況下,M1增加不會集中在選前一星期或一個月,亦不會只在較落後的地區出現。

讀到這裏,你可能心中出現一個疑問:「香港及台灣選前的M1有否出現顯著升幅?」抱歉,這個我未有時間調查(更大的原因是我唔想死),所以各位看官不妨自行查看一下。



參考資料:[#0000FF]Detecting vote buying in monetary aggregates: New evidence on monetary political cycles [/#0000FF]
http://www.voxeu.org/article/election-day-vote-buying-evidence-monetary-aggregates
[#0000FF]Cover Photo:[/#0000FF]thegoldguys.blogspot.com/
Good4Bad0
2015/12/15, 8:16:21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