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中國自由行走了 香港開始恢復正常
「自由行少了,租金平了」 波鞋街大王逆市擴充成億萬富豪
2015/12/27 12:04:00 發表於 | 社會
文:信報月刊記者李潤茵
鞋字半邊難,一步難,一步佳。今年65歲的彭漢釗,40年前於銅鑼灣富豪戲院後開第一間舖,靠賣波鞋(球鞋)養妻活兒,時至今日,四分之一條波鞋街屬於他。目前擁有4間舖及一幢舊樓,公司富豪集團(Fulvo)旗下有38間分店,代理多個體育品牌,身家保守計過億。「自由行」降溫,但彭仍能逆市擴張,近半年相繼於中環及灣仔,開設逾千呎分店。「我們這行不是高利潤,很辛苦、很濕碎,但勝在平穩。」
「自由行」走了 一切恢復正常
「之前總是水泄不通的!內地團從街口落車過來。」彭生坐在店內對記者承認自由行旅客減少,對生意額構成很大影響,[#ff0011]「跌了30%」。「即使國內都有專門店,但內地人始終喜歡來港購買。原因只有一個字,真。」他說:「老闆不會造假,但職員卻有機會造假;給你看那對是真,但入倉拿那對卻是假。在國內經常發生,香港就買得安心。」[/#ff0011]
「自由行」好景不再,但彭生絲毫不擔心。「跌30%都好的,起碼租金、人手都回復正常。」他坦言:「十幾年前,自由行湧下來時,他們愈湧得多,我就愈驚!」原因一是租金不斷升,二是不知道他們何時不再來。「現在真的不來了!生意額跌,租金也跌,我寧願租金跌。」
[#ff0011]
彭漢釗:「生意額跌,租金也跌,我寧願租金跌」[/#ff0011]
第一桶金靠儲 勞動階層疏爽
做生意不會一帆風順,今日的波鞋街大王入行幾番波折。「我的第一桶金不是賺到,而是儲到。」中學畢業後,彭漢釗打過火油公司及電器代理工,後來想創業,向親戚借錢賣牛仔褲。「當時,打工仔賺幾百,盤生意都是搵幾百,但由朝到晚都看舖,所以無用錢。」見熨畫衫流行,從英國入口機器,卻買錯縮水衫,於是「到製衣廠請師傅飲茶,學成再開工場」。
三年後,那桶金愈滾愈大。自幼熱愛運動,喜好各項球類,甚至玩花式泳術。「我想到美國讀體育,但家境不許可。」賺到第一桶金後,他立即想到最愛的體育用品生意。「當年無Adidas及Puma就不是體育用品舖了,還有香港『馮強』布鞋及大陸『前進』。」只是當年想買對Adidas都難。「日本公司代理,香港有四個拆家,所有人都向拆家拿貨,但他們很壟斷,我捧錢上去,他們也不賣,嫌你太年輕。」
最後,他親自飛菲律賓、台灣入貨。「做生意跟踢波一樣,輸波不是問題,最緊要全力以赴,敢試。」七十年代末,他在花園街發跡。「港島人坐辦公室識計數,每月使費分配很精;九龍人不同,勞動階層今日出糧就買,很爽手,所以生意好好做!」
營運傳統急變 沙士悶聲發財
彭憶述,波鞋曾經是「有貨就有生意,次貨都有人買」。1997後,運營傳統卻劇變。「從前零售商不用存貨,不用貨倉,最重要不用冒險!」但後來品牌要求他們存貨,「很多老行家都很抗拒」。
[#ff0011]他形容業界經營環境日趨艱難。沙士最差嗎?「不差!」他解釋:「沙士無人出街,個個去行山,總之不到人煙稠密地方。條街都無人行的,但他們來到就買行山鞋、行山棍、普通outdoor jacket。」市民注重健康令體育用品初嚐逆市增長。他笑說:「那時賣很多,而且行山用品不平的。」反而,「現在生意額才是最差的時候」。[/#ff0011]
但禍福相倚,在最壞的時候,反是擴張最好的時機。「現在開舖可以跟業主還價。」半年前,他在中環恒生銀行總行旁開了間7000幾呎、兩層的Nike Running專賣店。「那個位原本是Cartier,從前無150萬都租不到,最後連Cartier都要走。現在我們傾,不過100萬。」他認為,當競爭日趨激烈,更要進取開舖,以抵消舊舖租金及爭取市場份額,否則「死硬!」
逆市中環開舖 港人愈玩愈精
[#ff0011]「本地客一定養得起整個行業!」彭漢釗說:「起初我們都好驚!Nike只開running?還要在中環7000幾呎?得唔得啊?但結果是得的!我們半年都賺錢。」港人喜歡運動,近年更愈來愈講究。[/#ff0011]「相信很多人無6對,都有5對波鞋,分門別類;本身女仔不玩瑜珈的,現在全中環女仔都玩,高溫瑜珈、空中瑜珈,款式多樣;近期足球熱,山膠底波boot銷量都增加了。」
「愈來愈多人玩運動玩得很專注,所以跑步都開到專門店,甚至有night run,螢光產品賣得非常好。」他準備聘請識跑步的職員。「Nike要求的。在中環專賣店,客人買完鞋就登記,夜晚試跑會有人陪跑。」彭大笑:「真正運動的人才是我們真正的客人。因為他們會穿爛。一個認真的足球員一年起碼要4對鞋,折舊很快!」
家族式經營 兩代拚王國
「行家都覺幸運,跌30%還有生意。我們不是賣百幾萬一對鞋,較平民化。」他說:「體育用品在美國是四大行業,雖然是四大之末,但也是四大啊!」彭續道:「做實業會跌,但不會輸,前景不灰,年賺一千幾百萬不成問題的。」在波鞋街,彭劍釗向記者介紹自家品牌「FITTER」,是當年中學籃球隊的名字,然後一間接一間代理專門店Adidas、Nike、Timberland、Converse、VANS......
4年前,他拿下意大利品牌Lotto總代理,今年再簽10年合約。「不少意大利品牌都是家族式,由小做起,跟香港很相似,所以格外親切。」力不到不為財,他會親赴總部談代理、揀貨。這時,他步入Nike Skateboard(滑板)專賣店。「現在交給兒子揀了!大仔喜歡板仔look,所以他物色,其他行家未必做咁專。」兩名兒子繼承父親衣砵。會上市嗎?「有人叫過,但留給後生做了。」他報以一個欣慰的笑容。
http://hk.thenewslens.com/post/263070/
2015/12/27 12:04:00 發表於 | 社會
文:信報月刊記者李潤茵
鞋字半邊難,一步難,一步佳。今年65歲的彭漢釗,40年前於銅鑼灣富豪戲院後開第一間舖,靠賣波鞋(球鞋)養妻活兒,時至今日,四分之一條波鞋街屬於他。目前擁有4間舖及一幢舊樓,公司富豪集團(Fulvo)旗下有38間分店,代理多個體育品牌,身家保守計過億。「自由行」降溫,但彭仍能逆市擴張,近半年相繼於中環及灣仔,開設逾千呎分店。「我們這行不是高利潤,很辛苦、很濕碎,但勝在平穩。」
「自由行」走了 一切恢復正常
「之前總是水泄不通的!內地團從街口落車過來。」彭生坐在店內對記者承認自由行旅客減少,對生意額構成很大影響,[#ff0011]「跌了30%」。「即使國內都有專門店,但內地人始終喜歡來港購買。原因只有一個字,真。」他說:「老闆不會造假,但職員卻有機會造假;給你看那對是真,但入倉拿那對卻是假。在國內經常發生,香港就買得安心。」[/#ff0011]
「自由行」好景不再,但彭生絲毫不擔心。「跌30%都好的,起碼租金、人手都回復正常。」他坦言:「十幾年前,自由行湧下來時,他們愈湧得多,我就愈驚!」原因一是租金不斷升,二是不知道他們何時不再來。「現在真的不來了!生意額跌,租金也跌,我寧願租金跌。」
[#ff0011]
彭漢釗:「生意額跌,租金也跌,我寧願租金跌」[/#ff0011]
第一桶金靠儲 勞動階層疏爽
做生意不會一帆風順,今日的波鞋街大王入行幾番波折。「我的第一桶金不是賺到,而是儲到。」中學畢業後,彭漢釗打過火油公司及電器代理工,後來想創業,向親戚借錢賣牛仔褲。「當時,打工仔賺幾百,盤生意都是搵幾百,但由朝到晚都看舖,所以無用錢。」見熨畫衫流行,從英國入口機器,卻買錯縮水衫,於是「到製衣廠請師傅飲茶,學成再開工場」。
三年後,那桶金愈滾愈大。自幼熱愛運動,喜好各項球類,甚至玩花式泳術。「我想到美國讀體育,但家境不許可。」賺到第一桶金後,他立即想到最愛的體育用品生意。「當年無Adidas及Puma就不是體育用品舖了,還有香港『馮強』布鞋及大陸『前進』。」只是當年想買對Adidas都難。「日本公司代理,香港有四個拆家,所有人都向拆家拿貨,但他們很壟斷,我捧錢上去,他們也不賣,嫌你太年輕。」
最後,他親自飛菲律賓、台灣入貨。「做生意跟踢波一樣,輸波不是問題,最緊要全力以赴,敢試。」七十年代末,他在花園街發跡。「港島人坐辦公室識計數,每月使費分配很精;九龍人不同,勞動階層今日出糧就買,很爽手,所以生意好好做!」
營運傳統急變 沙士悶聲發財
彭憶述,波鞋曾經是「有貨就有生意,次貨都有人買」。1997後,運營傳統卻劇變。「從前零售商不用存貨,不用貨倉,最重要不用冒險!」但後來品牌要求他們存貨,「很多老行家都很抗拒」。
[#ff0011]他形容業界經營環境日趨艱難。沙士最差嗎?「不差!」他解釋:「沙士無人出街,個個去行山,總之不到人煙稠密地方。條街都無人行的,但他們來到就買行山鞋、行山棍、普通outdoor jacket。」市民注重健康令體育用品初嚐逆市增長。他笑說:「那時賣很多,而且行山用品不平的。」反而,「現在生意額才是最差的時候」。[/#ff0011]
但禍福相倚,在最壞的時候,反是擴張最好的時機。「現在開舖可以跟業主還價。」半年前,他在中環恒生銀行總行旁開了間7000幾呎、兩層的Nike Running專賣店。「那個位原本是Cartier,從前無150萬都租不到,最後連Cartier都要走。現在我們傾,不過100萬。」他認為,當競爭日趨激烈,更要進取開舖,以抵消舊舖租金及爭取市場份額,否則「死硬!」
逆市中環開舖 港人愈玩愈精
[#ff0011]「本地客一定養得起整個行業!」彭漢釗說:「起初我們都好驚!Nike只開running?還要在中環7000幾呎?得唔得啊?但結果是得的!我們半年都賺錢。」港人喜歡運動,近年更愈來愈講究。[/#ff0011]「相信很多人無6對,都有5對波鞋,分門別類;本身女仔不玩瑜珈的,現在全中環女仔都玩,高溫瑜珈、空中瑜珈,款式多樣;近期足球熱,山膠底波boot銷量都增加了。」
「愈來愈多人玩運動玩得很專注,所以跑步都開到專門店,甚至有night run,螢光產品賣得非常好。」他準備聘請識跑步的職員。「Nike要求的。在中環專賣店,客人買完鞋就登記,夜晚試跑會有人陪跑。」彭大笑:「真正運動的人才是我們真正的客人。因為他們會穿爛。一個認真的足球員一年起碼要4對鞋,折舊很快!」
家族式經營 兩代拚王國
「行家都覺幸運,跌30%還有生意。我們不是賣百幾萬一對鞋,較平民化。」他說:「體育用品在美國是四大行業,雖然是四大之末,但也是四大啊!」彭續道:「做實業會跌,但不會輸,前景不灰,年賺一千幾百萬不成問題的。」在波鞋街,彭劍釗向記者介紹自家品牌「FITTER」,是當年中學籃球隊的名字,然後一間接一間代理專門店Adidas、Nike、Timberland、Converse、VANS......
4年前,他拿下意大利品牌Lotto總代理,今年再簽10年合約。「不少意大利品牌都是家族式,由小做起,跟香港很相似,所以格外親切。」力不到不為財,他會親赴總部談代理、揀貨。這時,他步入Nike Skateboard(滑板)專賣店。「現在交給兒子揀了!大仔喜歡板仔look,所以他物色,其他行家未必做咁專。」兩名兒子繼承父親衣砵。會上市嗎?「有人叫過,但留給後生做了。」他報以一個欣慰的笑容。
http://hk.thenewslens.com/post/263070/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