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深圳樓市似九七
【新聞點評】深圳樓市似九七
在財金世界打滾得久,愈來愈體會到「太陽底下無新事」這句老話,眼前很多情景都似曾相識,只不過換了時間和地方上演,以及有少許枝節變化。例如最近深圳樓價急升,一年內升了53%,新盤作價起碼每平方米6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呎價7000港元),遠超中產家庭的負擔能力,卻仍有大批買家通宵排隊,爭相以「十成按揭」炒樓;此情此景,難免令人聯想到1997年、正值癲狂的香港樓市,最少有五點相同之處。
5種情景似曾相識
首先是急升的幅度,回憶當時的香港,中原指數由1996年6月的66點,升至1997年6月的102點,一年內升了54%。至於現在的深圳,根據國家統計局,當地樓價在過去一年升了53%。尤其是最近幾個月,深圳樓價幾乎每個月都上漲5%,這意味每遲一個月買樓,就要多付5%樓價,猶如一列無法追趕的高鐵,促使很多「未上車」的人心慌意亂,不惜一切也要「上車」,這種心理狀況也跟當年的香港一樣。
其次,一如當年香港,深圳樓價已遠超過中產家庭的負擔能力。據內地長江證券研究,深圳目前的樓價收入比率達到28.17倍,意味一個中等收入家庭要不吃不喝28.17年才買得起樓,比香港目前的19倍(據Demographia統計)還更高得多。
正如筆者去年12月在〈深圳樓價貴過新界〉一文指出,當地最近開售的新盤,作價起碼要每平方米6萬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平方呎7000港元),已貴過香港新界天水圍、粉嶺的二手樓價;稍為高檔的新盤更動輒索價每平方米逾10萬元人民幣(每平方呎1.2萬港元),這就比新界同期開售的一手新盤更貴了。
另一方面,雖說深圳現在科網行業火熱,是創業家天堂,遍地機會,但根據國家統計局,當地打工仔去年月入中位數為3764元人民幣,相當於4470港元,仍比香港的1.5萬港元低一大截,由此可反映當地樓價之天高。
通宵排隊 十成按揭
第三,深圳樓價雖難以負擔,可是為數不少的「無殼蝸牛」卻前仆後繼心急想「上車」,以致現時每逢新盤開售,都有大批準買家通宵排隊輪候,甚至有「排隊黨」搶先霸定頭位,再用數萬元人民幣把位置轉售。
此外,除了用家搶購,現在入市的炒家比率也愈來愈高,甚至很多地產經紀自己落場「揸鑊剷」,把樓盤單位互相買賣,令價錢猶如乾炒乾升,每次轉手可賺數十萬元人民幣。種種異象,都跟1997年香港樓市的癲狂幾乎一模一樣
。
第四,隨着樓價高企,當地民眾叫苦連天,深圳政府亦注意到這問題,並作出對策,剛於上周宣布,將增加住宅土地供應,並在未來5年興建40萬個保障房(相當於香港的公屋)單位,平均每年8萬個,是否令人聯想到董特首在1997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八萬五」?目前深圳常住人口接近1100萬,比當年的香港高出八成,不過,當年香港的「八萬五」包括私樓和公營房屋,深圳今日的「八萬」只計保障房。總言之,在樓價天高之際,按照當局房策,深圳未來幾年的住宅供應將會大幅增加。
最後,眼見樓價高昂,卻又急於上車,買家們惟有「借到盡」。據人民銀行深圳支行統計,當地買樓客如今平均按揭比率高達65%,冠絕內地所有城市,高出全國平均數超過10個百分點。比起1997年香港最高的九成按揭,深圳目前的按揭比率似乎不太高,但現在有一件當年未出現的新事物,內地名為「首付貸」,香港叫做「二按」。[#ff0011]即是由P2P金融平台、地產中介及小額貸款公司等,以較高息率向買樓客額外借出貸款,由於缺乏監管,連同一按的總按揭比率甚至可超過十成。[/#ff0011]在樓價每月升5%之際,這當然問題不大,但一旦樓價逆轉、甚至只是橫行,這些「借到盡」的物業便很易淪為負資產。
「放水」恐火上加油
尤其令人擔心的是,香港政府經歷過當年樓價爆煲、負資產遍地的慘痛經歷,現在已懂得實行「逆周期」對策,隨着樓價升高不斷收緊按揭要求。但內地當局則似乎未有經驗,不但沒「逆周期」,反而在最近不斷「放水」及鼓勵銀行借出房貸,藉之刺激放緩中的經濟。內地樓市存在嚴重的二元分化,中小型城市或會受惠於「放水」,但對於深圳、上海等樓價已經天高的大城市,卻猶如火上加油,令泡沫愈來愈大,一旦爆煲不但會產生大量負資產,更恐會釀成金融危機;而在中港經濟緊密「互聯互通」之下,屆時香港也難免會被殃及。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新聞點評-深圳樓市似九七-202100849.html
在財金世界打滾得久,愈來愈體會到「太陽底下無新事」這句老話,眼前很多情景都似曾相識,只不過換了時間和地方上演,以及有少許枝節變化。例如最近深圳樓價急升,一年內升了53%,新盤作價起碼每平方米6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呎價7000港元),遠超中產家庭的負擔能力,卻仍有大批買家通宵排隊,爭相以「十成按揭」炒樓;此情此景,難免令人聯想到1997年、正值癲狂的香港樓市,最少有五點相同之處。
5種情景似曾相識
首先是急升的幅度,回憶當時的香港,中原指數由1996年6月的66點,升至1997年6月的102點,一年內升了54%。至於現在的深圳,根據國家統計局,當地樓價在過去一年升了53%。尤其是最近幾個月,深圳樓價幾乎每個月都上漲5%,這意味每遲一個月買樓,就要多付5%樓價,猶如一列無法追趕的高鐵,促使很多「未上車」的人心慌意亂,不惜一切也要「上車」,這種心理狀況也跟當年的香港一樣。
其次,一如當年香港,深圳樓價已遠超過中產家庭的負擔能力。據內地長江證券研究,深圳目前的樓價收入比率達到28.17倍,意味一個中等收入家庭要不吃不喝28.17年才買得起樓,比香港目前的19倍(據Demographia統計)還更高得多。
正如筆者去年12月在〈深圳樓價貴過新界〉一文指出,當地最近開售的新盤,作價起碼要每平方米6萬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平方呎7000港元),已貴過香港新界天水圍、粉嶺的二手樓價;稍為高檔的新盤更動輒索價每平方米逾10萬元人民幣(每平方呎1.2萬港元),這就比新界同期開售的一手新盤更貴了。
另一方面,雖說深圳現在科網行業火熱,是創業家天堂,遍地機會,但根據國家統計局,當地打工仔去年月入中位數為3764元人民幣,相當於4470港元,仍比香港的1.5萬港元低一大截,由此可反映當地樓價之天高。
通宵排隊 十成按揭
第三,深圳樓價雖難以負擔,可是為數不少的「無殼蝸牛」卻前仆後繼心急想「上車」,以致現時每逢新盤開售,都有大批準買家通宵排隊輪候,甚至有「排隊黨」搶先霸定頭位,再用數萬元人民幣把位置轉售。
此外,除了用家搶購,現在入市的炒家比率也愈來愈高,甚至很多地產經紀自己落場「揸鑊剷」,把樓盤單位互相買賣,令價錢猶如乾炒乾升,每次轉手可賺數十萬元人民幣。種種異象,都跟1997年香港樓市的癲狂幾乎一模一樣
。
第四,隨着樓價高企,當地民眾叫苦連天,深圳政府亦注意到這問題,並作出對策,剛於上周宣布,將增加住宅土地供應,並在未來5年興建40萬個保障房(相當於香港的公屋)單位,平均每年8萬個,是否令人聯想到董特首在1997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八萬五」?目前深圳常住人口接近1100萬,比當年的香港高出八成,不過,當年香港的「八萬五」包括私樓和公營房屋,深圳今日的「八萬」只計保障房。總言之,在樓價天高之際,按照當局房策,深圳未來幾年的住宅供應將會大幅增加。
最後,眼見樓價高昂,卻又急於上車,買家們惟有「借到盡」。據人民銀行深圳支行統計,當地買樓客如今平均按揭比率高達65%,冠絕內地所有城市,高出全國平均數超過10個百分點。比起1997年香港最高的九成按揭,深圳目前的按揭比率似乎不太高,但現在有一件當年未出現的新事物,內地名為「首付貸」,香港叫做「二按」。[#ff0011]即是由P2P金融平台、地產中介及小額貸款公司等,以較高息率向買樓客額外借出貸款,由於缺乏監管,連同一按的總按揭比率甚至可超過十成。[/#ff0011]在樓價每月升5%之際,這當然問題不大,但一旦樓價逆轉、甚至只是橫行,這些「借到盡」的物業便很易淪為負資產。
「放水」恐火上加油
尤其令人擔心的是,香港政府經歷過當年樓價爆煲、負資產遍地的慘痛經歷,現在已懂得實行「逆周期」對策,隨着樓價升高不斷收緊按揭要求。但內地當局則似乎未有經驗,不但沒「逆周期」,反而在最近不斷「放水」及鼓勵銀行借出房貸,藉之刺激放緩中的經濟。內地樓市存在嚴重的二元分化,中小型城市或會受惠於「放水」,但對於深圳、上海等樓價已經天高的大城市,卻猶如火上加油,令泡沫愈來愈大,一旦爆煲不但會產生大量負資產,更恐會釀成金融危機;而在中港經濟緊密「互聯互通」之下,屆時香港也難免會被殃及。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新聞點評-深圳樓市似九七-202100849.html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