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穆迪降中國評級展望 新華社反擊
http://www2.finet.hk/Newscenter/news_detail/56d68eeae4b05c29d068aaa5
穆迪降中國評級展望 新華社反擊
2016年03月02日 下午02:02
對於穆迪對中國主權評級展望降至負面,新華社作出反擊。新華社報導,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國任何實體發行外債的信用等級上限,僅僅調降評級展望不會降低企業外債的信用基準,對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融資成本沒有影響。
穆迪指中國負債上升,新華社引述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佔GDP比重高達32%。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僅為2.3%。種種指標充分表明,中國政府的償債能力遠好於許多西方主要經濟體。不容忽視的是,中國政府債務水準的提高是為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會在未來創造持續的現金流,並不是一種毫無產出的壞賬投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指出,穆迪只關注了中國政府的負債而沒看到中國政府的資產,中國政府的資產數量非常龐大,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經營性資產,流動性非常高。然而,按照西方的評級體系,中國的主權信用不但低於美英德法等西方大國,也不如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等海灣國家。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當前對中國經濟的極端看空觀點缺乏事實基礎支撐,中國決策層將通過財政擴張來支持經濟增長;在高儲蓄的支撐下,能夠通過多次降準等手段確保寬鬆的貨幣信貸條件。
有分析人士認為,長期以來,西方評級機構把持著信用諮詢市場的壟斷地位,利用信用評級對西方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一褒一貶,人為製造“融資剪刀差”。
新華社指西方評級機構的信譽早已備受質疑,其權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穆迪一直將希臘的A1評級保持到2009年底,這是穆迪評級體系中的第五高評級,僅次於當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因此對歐債危機沒有起到預警作用。這說明穆迪評級有失公允,存在嚴重的滯後性,並且缺乏前瞻性。
穆迪降中國評級展望 新華社反擊
2016年03月02日 下午02:02
對於穆迪對中國主權評級展望降至負面,新華社作出反擊。新華社報導,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國任何實體發行外債的信用等級上限,僅僅調降評級展望不會降低企業外債的信用基準,對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融資成本沒有影響。
穆迪指中國負債上升,新華社引述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佔GDP比重高達32%。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僅為2.3%。種種指標充分表明,中國政府的償債能力遠好於許多西方主要經濟體。不容忽視的是,中國政府債務水準的提高是為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會在未來創造持續的現金流,並不是一種毫無產出的壞賬投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指出,穆迪只關注了中國政府的負債而沒看到中國政府的資產,中國政府的資產數量非常龐大,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經營性資產,流動性非常高。然而,按照西方的評級體系,中國的主權信用不但低於美英德法等西方大國,也不如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等海灣國家。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當前對中國經濟的極端看空觀點缺乏事實基礎支撐,中國決策層將通過財政擴張來支持經濟增長;在高儲蓄的支撐下,能夠通過多次降準等手段確保寬鬆的貨幣信貸條件。
有分析人士認為,長期以來,西方評級機構把持著信用諮詢市場的壟斷地位,利用信用評級對西方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一褒一貶,人為製造“融資剪刀差”。
新華社指西方評級機構的信譽早已備受質疑,其權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穆迪一直將希臘的A1評級保持到2009年底,這是穆迪評級體系中的第五高評級,僅次於當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因此對歐債危機沒有起到預警作用。這說明穆迪評級有失公允,存在嚴重的滯後性,並且缺乏前瞻性。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