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星期日文章 陶傑】怪教育?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columns/坐看雲起時/20160403/378762
【星期日文章 陶傑】怪教育?
香港特區兩個月內二十多名學生自殺身亡,有人怪責傳媒不應該報導「炒作」。當然,萬箭齊發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命令吳局長責成原因。吳局長不服氣,開口反抗:發生任何問題,都怪責教育制度,我條氣唔順。
吳局長條氣唔順也情有可原。香港的教育制度不是由吳克儉設計的,而是殖民地時代英國宗主,根據香港中國人家長「望子成龍」、交了學費希望得到最大消費回報,亦即讓子女啃讀最多的書做最多的功課、一切「物超所值」的小農口腔文化心理精心設計的。不是填鴨式嗎?填鴨就是一個民族喜歡吃飽,既然除了腸胃口腹,並無其他追求,那麼好,張大嘴巴,我讓你的兒女填個飽。
香港今日政務官隊伍是彭定康一手推許的「世界第一流管治隊伍」。香港的教育制度,由董建華讀中學的愛國「中華中學」、曾蔭權的華仁、梁振英的英皇,還有無數精英出身的名校,培養成今日「當家作主、吐氣揚眉」的治港人才,香港的教育制度,又有什麼問題?
一切只是常識邏輯吧。當然,疑神疑鬼的,又會指罵英國人撤走時埋下地雷。埋什麼地雷呢?也不是沒有道理:英國人既然在香港設計金字塔,殘酷淘汰,為什麼九十年代初,在衞奕信主政之下,突然將其他專上學院和書院升格為大學,令香港一下子頒發學位的「大學」數目增到九家?
二十多年前,我已經以隔岸觀火的身份,指出英國人這招高明。如果鄧小平肯續約二十年,可以肯定:今日的大學只有三家:港大、中大和科大,其他仍維持學院和書院,五十年不變。但香港家長個個想子女戴四方帽,而中國要收回香港,英國人當然臨別要做個順水人情,完成香港家長的普遍心願。今日香港的中國人家長,個個懷念撤出前開放大學學位的英國人,卻詛咒東施效顰、又在學位上僭建「副學士」的董特府,此一精心布局,實令我拍案叫絕。
衞奕信當年這招,非常聰明,也有很強的道理。因為在祖家,馬卓安上台,宣稱要成立「無階級社會」,將全國的理工學院升格為大學。馬卓安是保守黨首相,自己沒有劍橋牛津學歷,可能有點心理不平衡,打破英國的精英階級意識。衞奕信在這邊看到,心領神會,也跟隨祖家,讓你們這幫人無話可說。
殖民宗主要愚弄一個智商不高的殖民地民族,有千百種方法,此是其中之一。有人會問:那麼今日英國,也是大學學位大開,拿着個大學畢業證書,一樣找不到工作,人家今日的保守黨政府,又如何矯正此一弊端?
許多香港學生湧到英國讀寄宿學校,問問他們吧。今日許多英國寄宿學校,在中五尚未畢業這年,邀請了一批沒有學位、白手興家、而且工作事業是砌水泥、造磚牆、修屋簷、開坑渠的藍領小型富豪,讓他們來寄宿中學向學生訓話。
學校讓學生在大門外等:一列名牌汽車,由積架到保時捷,從遠處開至,在學校停車場泊定。走下車來的全部是白手創業的勞動富翁。這伙水喉匠和坑渠師告訴學生:今天你們這家貴族學校,也是小弟我們年幼時可望不可即的精英學府,但那時我們讀不上書,升讀不了牛津劍橋,於是投身工專,學了一門手藝。我們是用雙手勞動而積聚財富的,今天我們都有千萬家財。你們看看替你們上課的歷史和英國文學教師,他們都是牛津劍橋畢業,他們的月薪多少,而我們又賺多少?
校長和教師讓這幫老粗富豪誇誇而談,個個帶倫敦基層或北部鄉村口音,讓學生知道:由於大學學位太多太濫,在這個高科技時代,不一定個個要做醫生律師和銀行金融分析員,不要個個指望摩根史丹利,讀不起大學的,自我評估能力和才華,如果不進大學轉做學徒,前景可能更好。
然後這幫水泥師和木匠即刻招收學生:將來你們畢了業,即使考到大學,進大學之前,如果想有一年的Gap Year,不要到歐洲揹背囊、兜順風車,到那裡你們不是一樣吃喝玩樂?歐洲有伊斯蘭國的恐怖襲擊,歡迎你們在Gap Year的一年找我們做學徒,學一門手藝,再進你們的牛津劍橋,以後你們會多一項選擇。
英國許多寄宿學校,早已因應時勢,對二十多年前馬卓安濫開學位派街坊的政策自我修正。最難得的是,寄宿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有此等胸襟:確實,教師穿一件舊夾克,年薪三四萬鎊,但請來的沒有牛津劍橋學位的水喉匠,收入卻比自己高十倍。此一前途和就業的指導課,讓我孩知道:不要以後這個世界一窩蜂,你就要跟潮流,想想自己是何等性格,研判自己的優點在哪裡,不要怕,讀不了名校,人生條條大路通羅馬。
環顧小特區香港,有哪個官員有如此想像力?這是英帝國縱橫四海之後,見多識廣的多元氣魄。眼看今日特區香港之亂,教育制度之醬成一團,官員束手無策、民怨沸騰,九成市民懷念英國管治(這是馬雲主管的「南華早報」最新的民意調查),真令人禁不住大笑三聲。
【星期日文章 陶傑】怪教育?
香港特區兩個月內二十多名學生自殺身亡,有人怪責傳媒不應該報導「炒作」。當然,萬箭齊發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命令吳局長責成原因。吳局長不服氣,開口反抗:發生任何問題,都怪責教育制度,我條氣唔順。
吳局長條氣唔順也情有可原。香港的教育制度不是由吳克儉設計的,而是殖民地時代英國宗主,根據香港中國人家長「望子成龍」、交了學費希望得到最大消費回報,亦即讓子女啃讀最多的書做最多的功課、一切「物超所值」的小農口腔文化心理精心設計的。不是填鴨式嗎?填鴨就是一個民族喜歡吃飽,既然除了腸胃口腹,並無其他追求,那麼好,張大嘴巴,我讓你的兒女填個飽。
香港今日政務官隊伍是彭定康一手推許的「世界第一流管治隊伍」。香港的教育制度,由董建華讀中學的愛國「中華中學」、曾蔭權的華仁、梁振英的英皇,還有無數精英出身的名校,培養成今日「當家作主、吐氣揚眉」的治港人才,香港的教育制度,又有什麼問題?
一切只是常識邏輯吧。當然,疑神疑鬼的,又會指罵英國人撤走時埋下地雷。埋什麼地雷呢?也不是沒有道理:英國人既然在香港設計金字塔,殘酷淘汰,為什麼九十年代初,在衞奕信主政之下,突然將其他專上學院和書院升格為大學,令香港一下子頒發學位的「大學」數目增到九家?
二十多年前,我已經以隔岸觀火的身份,指出英國人這招高明。如果鄧小平肯續約二十年,可以肯定:今日的大學只有三家:港大、中大和科大,其他仍維持學院和書院,五十年不變。但香港家長個個想子女戴四方帽,而中國要收回香港,英國人當然臨別要做個順水人情,完成香港家長的普遍心願。今日香港的中國人家長,個個懷念撤出前開放大學學位的英國人,卻詛咒東施效顰、又在學位上僭建「副學士」的董特府,此一精心布局,實令我拍案叫絕。
衞奕信當年這招,非常聰明,也有很強的道理。因為在祖家,馬卓安上台,宣稱要成立「無階級社會」,將全國的理工學院升格為大學。馬卓安是保守黨首相,自己沒有劍橋牛津學歷,可能有點心理不平衡,打破英國的精英階級意識。衞奕信在這邊看到,心領神會,也跟隨祖家,讓你們這幫人無話可說。
殖民宗主要愚弄一個智商不高的殖民地民族,有千百種方法,此是其中之一。有人會問:那麼今日英國,也是大學學位大開,拿着個大學畢業證書,一樣找不到工作,人家今日的保守黨政府,又如何矯正此一弊端?
許多香港學生湧到英國讀寄宿學校,問問他們吧。今日許多英國寄宿學校,在中五尚未畢業這年,邀請了一批沒有學位、白手興家、而且工作事業是砌水泥、造磚牆、修屋簷、開坑渠的藍領小型富豪,讓他們來寄宿中學向學生訓話。
學校讓學生在大門外等:一列名牌汽車,由積架到保時捷,從遠處開至,在學校停車場泊定。走下車來的全部是白手創業的勞動富翁。這伙水喉匠和坑渠師告訴學生:今天你們這家貴族學校,也是小弟我們年幼時可望不可即的精英學府,但那時我們讀不上書,升讀不了牛津劍橋,於是投身工專,學了一門手藝。我們是用雙手勞動而積聚財富的,今天我們都有千萬家財。你們看看替你們上課的歷史和英國文學教師,他們都是牛津劍橋畢業,他們的月薪多少,而我們又賺多少?
校長和教師讓這幫老粗富豪誇誇而談,個個帶倫敦基層或北部鄉村口音,讓學生知道:由於大學學位太多太濫,在這個高科技時代,不一定個個要做醫生律師和銀行金融分析員,不要個個指望摩根史丹利,讀不起大學的,自我評估能力和才華,如果不進大學轉做學徒,前景可能更好。
然後這幫水泥師和木匠即刻招收學生:將來你們畢了業,即使考到大學,進大學之前,如果想有一年的Gap Year,不要到歐洲揹背囊、兜順風車,到那裡你們不是一樣吃喝玩樂?歐洲有伊斯蘭國的恐怖襲擊,歡迎你們在Gap Year的一年找我們做學徒,學一門手藝,再進你們的牛津劍橋,以後你們會多一項選擇。
英國許多寄宿學校,早已因應時勢,對二十多年前馬卓安濫開學位派街坊的政策自我修正。最難得的是,寄宿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有此等胸襟:確實,教師穿一件舊夾克,年薪三四萬鎊,但請來的沒有牛津劍橋學位的水喉匠,收入卻比自己高十倍。此一前途和就業的指導課,讓我孩知道:不要以後這個世界一窩蜂,你就要跟潮流,想想自己是何等性格,研判自己的優點在哪裡,不要怕,讀不了名校,人生條條大路通羅馬。
環顧小特區香港,有哪個官員有如此想像力?這是英帝國縱橫四海之後,見多識廣的多元氣魄。眼看今日特區香港之亂,教育制度之醬成一團,官員束手無策、民怨沸騰,九成市民懷念英國管治(這是馬雲主管的「南華早報」最新的民意調查),真令人禁不住大笑三聲。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