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紐約時報] 美國把中國「防火長城」首次列為貿易壁壘
香港——中國對網絡的控制眾所周知。人權團體、企業、中國網民等方面早就在對這種審查進行譴責。
現在,美國政府又給這種控制添加了新的標籤:貿易壁壘。
美國貿易官員首次將中國的互聯網過濾和攔截系統——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防火長城」——列入一個貿易障礙年度清單。相關條目寫着,在過去10年,這種限制「給外國供應商帶來了巨大負擔,遭受損失的既有網站本身,也包括往往需要使用這些網站開展業務的用戶」。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發佈的這份報告稱,在過去一年裡,「網站被徹底屏蔽的現象似乎有所惡化」,全球25個人氣最高的網站中,有八個在中國遭到屏蔽。
「很多屏蔽案例顯得相當隨意,例如,一家知名的美國家裝網站,看上去完全沒有惡意,卻是可能遭防火長城封鎖的典型對象,」文中稱。
中國屏蔽了一些互聯網巨頭的服務,比如谷歌(Google)、Facebook和Twitter。這可能會削弱外國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能力,無論是通過屏蔽網站本身,還是讓人在工作場所無法訪問谷歌的電子郵件服務Gmail。中國還屏蔽了越來越多的境外新聞媒體,其中就包括《紐約時報》的網站。
中國的商務部、外交部及最高級別互聯網監管機構的官員,均未對置評請求做出回應。
近年來,中國和美國在科技業貿易領域發生過衝突。去年,歐巴馬政府對一些美國企業的遊說做出了回應。這些公司對中國的若干法律不滿,稱它們的目的是把自己從中國趕走。之後,北京放軟了一部反恐法的語氣,廢除了一項限制外國硬件銷往中國的銀行的監管規定。
不過,美國說服中國減少互聯網審查的努力全都可能無功而返。中國政府認為,對網上交流的嚴密控制事關國家安全,主要是因為互聯網可以幫助人們組織抗議活動、散播異見,令他們擔憂。其結果就是,北京一直在審查問題上沒有顯示出什麼彈性,往往會屏蔽它覺得無法完全控制的任何網絡媒體。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費和中國研究項目(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學者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這個舉動顯示了兩種態度之間的鴻溝:一方面是中國嚴控互聯網所體現的態度,另一方面則是美國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這樣的貿易協議表現出來的態度。
「比起美國,中國極不願意把商業和國家安全問題分割開來,」他在電子郵件中寫道。「無論美國對這一議題怎麼強調,這種處理手法的不同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失。」
中國把網絡間諜威脅作為一個理由,指出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僱員愛德華·J·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曝光的文件顯示,美國情報界試圖利用境外的美國硬件來搜集信息。
中國的網絡過濾機制營造出了一個與世界嚴重隔離的互聯網,違反了「網絡是溝通世界各地人們的開放渠道」這個基本理念。批評者稱,這種做法是反競爭的,限制了言論自由,而且阻礙了人們對信息的獲取,最終會損害中國的經濟增長。支持中國這種政策的人則認為,它讓中國有機會培養了一批繁榮的本土互聯網企業。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把中國的互聯網審查政策添加到其年度《貿易評估報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中。全文於3月31日發佈。行業刊物《美國貿易內情》(U.S. Trade)在4月1日報導了這個添加。
美國貿易官員過去就對「防火長城」進行過審視。2011年,美國貿易辦公室稱,中國的這些過濾機制屬於商業壁壘,損害了美國小企業利益。美國當時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給中國一些正式問題,涉及什麼樣的法規決定了商業網站在中國的可用性,而這一論斷是其中之一。
美國一些互聯網巨頭和大型外貿團體長期開展遊說活動,想讓美國把中國的審查當作貿易問題來對待。例如在2008年,谷歌的副總法律顧問出席參議院一個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宣稱美國政府應該將此事納入貿易談判的核心議題。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d3qlz4p8smvoli.cloudfront.net/business/20160408/c08chinatrade/zh-hant/
現在,美國政府又給這種控制添加了新的標籤:貿易壁壘。
美國貿易官員首次將中國的互聯網過濾和攔截系統——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防火長城」——列入一個貿易障礙年度清單。相關條目寫着,在過去10年,這種限制「給外國供應商帶來了巨大負擔,遭受損失的既有網站本身,也包括往往需要使用這些網站開展業務的用戶」。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發佈的這份報告稱,在過去一年裡,「網站被徹底屏蔽的現象似乎有所惡化」,全球25個人氣最高的網站中,有八個在中國遭到屏蔽。
「很多屏蔽案例顯得相當隨意,例如,一家知名的美國家裝網站,看上去完全沒有惡意,卻是可能遭防火長城封鎖的典型對象,」文中稱。
中國屏蔽了一些互聯網巨頭的服務,比如谷歌(Google)、Facebook和Twitter。這可能會削弱外國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能力,無論是通過屏蔽網站本身,還是讓人在工作場所無法訪問谷歌的電子郵件服務Gmail。中國還屏蔽了越來越多的境外新聞媒體,其中就包括《紐約時報》的網站。
中國的商務部、外交部及最高級別互聯網監管機構的官員,均未對置評請求做出回應。
近年來,中國和美國在科技業貿易領域發生過衝突。去年,歐巴馬政府對一些美國企業的遊說做出了回應。這些公司對中國的若干法律不滿,稱它們的目的是把自己從中國趕走。之後,北京放軟了一部反恐法的語氣,廢除了一項限制外國硬件銷往中國的銀行的監管規定。
不過,美國說服中國減少互聯網審查的努力全都可能無功而返。中國政府認為,對網上交流的嚴密控制事關國家安全,主要是因為互聯網可以幫助人們組織抗議活動、散播異見,令他們擔憂。其結果就是,北京一直在審查問題上沒有顯示出什麼彈性,往往會屏蔽它覺得無法完全控制的任何網絡媒體。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費和中國研究項目(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學者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這個舉動顯示了兩種態度之間的鴻溝:一方面是中國嚴控互聯網所體現的態度,另一方面則是美國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這樣的貿易協議表現出來的態度。
「比起美國,中國極不願意把商業和國家安全問題分割開來,」他在電子郵件中寫道。「無論美國對這一議題怎麼強調,這種處理手法的不同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失。」
中國把網絡間諜威脅作為一個理由,指出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僱員愛德華·J·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曝光的文件顯示,美國情報界試圖利用境外的美國硬件來搜集信息。
中國的網絡過濾機制營造出了一個與世界嚴重隔離的互聯網,違反了「網絡是溝通世界各地人們的開放渠道」這個基本理念。批評者稱,這種做法是反競爭的,限制了言論自由,而且阻礙了人們對信息的獲取,最終會損害中國的經濟增長。支持中國這種政策的人則認為,它讓中國有機會培養了一批繁榮的本土互聯網企業。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把中國的互聯網審查政策添加到其年度《貿易評估報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中。全文於3月31日發佈。行業刊物《美國貿易內情》(U.S. Trade)在4月1日報導了這個添加。
美國貿易官員過去就對「防火長城」進行過審視。2011年,美國貿易辦公室稱,中國的這些過濾機制屬於商業壁壘,損害了美國小企業利益。美國當時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給中國一些正式問題,涉及什麼樣的法規決定了商業網站在中國的可用性,而這一論斷是其中之一。
美國一些互聯網巨頭和大型外貿團體長期開展遊說活動,想讓美國把中國的審查當作貿易問題來對待。例如在2008年,谷歌的副總法律顧問出席參議院一個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宣稱美國政府應該將此事納入貿易談判的核心議題。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d3qlz4p8smvoli.cloudfront.net/business/20160408/c08chinatrade/zh-hant/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