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吹水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支那]二字,原來是中性詞
這一詞彙於9世紀初通過佛教交流傳入日本。江戶時代之後,「支那」成為日本民間一種對中國的普遍非正式稱呼,此用語在明治維新之後傳回中國,也在中國知識份子中使用。

「支那」對日本、對世界而言,是地區通稱,原因是中國改朝換代頻繁,國號不固定。對日本而言,「支那」原本是中性稱呼,但在甲午戰爭之後,因為日本國力強大,這個稱呼慢慢失去中性之意。

梁啟超曾以支那少年為筆名,文章中常以支那自稱,但也有以中國自稱者[58]。康有為之女康同璧有「我是支那第一人」的詩句傳世,曾得毛澤東贊賞。另如孫中山的革命夥伴,日本人梅屋莊吉,在辛亥革命成功後在日本發起成立「支那共和國公認期成同盟會」,敦促日本政府承認中華民國。

1910年,同盟會成員,仿效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人斬,結合洪門等勢力,成立支那暗殺團(又稱東方暗殺團),以刺殺清朝政要為目標。

1912年宣統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之後,由於中國沒有完全統一,處於軍閥割據之下,「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並沒有立即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規定:今後不論中國的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支那」稱呼中國。日本將中華民國稱為「支那共和國」,也始於此時,直接譯自中華民國自定之英文「Republic Of China」。

1914年,孫文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伯爵的密函中即自稱支那、對支政策、支那革命黨­、支那國民、支那人等,共計34次 。
Good0Bad0
2016/05/06, 8:13:58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