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冇泛民左膠,「一國兩制」場戲又點演下去?
冇泛民左膠,「一國兩制」場戲又點演下去?
這篇文的主要觀點,來自呂大樂於本年九月在《明報》觀點版所寫的文章〈退一步,進兩步〉,本文只是對他的觀點稍作延伸而已。本人雖然不同意呂氏對泛民的建議──在政改方案交上立法會表決前,就全體總辭,但他對泛民與「一國兩制」關係之分析,本人極為佩服,七十多天雨傘革命的經過,以及金鐘清場的過程,充份證明了呂大樂分析的精準獨到:
在中央眼中,(泛民的抗爭)大致上只是可預計的、無傷大雅的『顛覆』而已。沒有這樣那樣的聲音,一國兩制便不夠兩制的了。
然後他再解釋:
整個一國兩制的設計,對北京和香港來說,都是一個相當矛盾和巧妙的佈局。於前者來說,他們需要接受某種不太想接受的自由、開放與相對性的自主,但同時又要想盡辦法要將以上特點,納入到一個仍可全面受控的範圍。太多的控制會令兩制的不足太過顯眼,不太好看。所以,雖然表面上中央與泛民看似水火不容,但實際上某程度上更似是歡喜冤家,如果對手不踏上台板,那場戲演來便會略有所失,總是缺少了一些什麼似的。而以上的一套邏輯,同時應用到激進和溫和的泛民身上,身體上的動作和言語上的調子,不會構成很大的差別;在中央的佈局之中,激進、溫和都屬於劇本中的角色,有時候某個角色太「搶戲」,或會破壞氣氛,但不會改變整個劇本的結構。
不過,一國兩制這場大龍鳳,又豈止泛民有份演出,被指為「左膠」的傳統社運人士(下文為求簡潔,均稱為「左膠」),也擔當著重要角色。「左膠」自保衛天星碼頭以至後來的反高鐵,雖然慷慨激昂,但都堅持和平抗爭。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本來是由新冒起的學生組織「學民思潮」發起,經他們絕食抗爭,政府終於取消「三年開展期」,隨後,「左膠」有份組織的「反國教大聯盟」集會,就突然宣佈散場告終。及至2014年6月的反新界東北撥款集會,有「左膠」更以「大家要和平示威」.、「村民唔係咁諗」為由,阻止數名抗議者企圖用鐵馬衝進立法會。
(Derek Wen 攝)
「928」當日大量民眾突然衝出馬路、佔領道路,絕非因「左膠」領導而成,更遠遠超出了泛民的預想。到了佔領後期,有人打碎立法會門口玻璃,部份「左膠」即指打碎玻璃者是內奸,泛民議員更齊聲讉責。在金鐘清場之際,十多位泛民議員(包括被視為激進民主派的社民連梁國雄及人民力量陳偉業)堅持唔走等拉,結果被警察很平和地帶走。事後,民主黨製作文宣,說他們的議員「無悔公民抗命」。
就是這樣,特區政府就可以對外宣稱,香港人的集會示威權利得到保障,議會內亦有不同聲音,即使示威者涉嫌違法抗爭,警方依然堅持「專業、理性、克制」去執法,香港仍是「自由、開放、多元」的社會,可見一國兩制之成功。多年來英國國會每半年的香港報告,原則上肯定了他們與特區政府的演出,是成功的:
「一國兩制依然運作良好,聯合聲明所保證的權利及自由得到尊重」 (the principle has continued to work well and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guaranteed in the Joint Declaration have been respected)
(節錄自THE SIX-MONTHLY REPORT ON HONG KONG, 1 JANUARY TO 30 JUNE 2012, Presented to Parliament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by Command of Her Majesty, October 2012, p. 12)
總之,我們難以確知泛民左膠的意圖,但以客觀效果而論,他們其實都是建制一部份,不過只是「保皇黨」、「愛字頭」扮演黑臉,泛民左膠扮白臉而已。
本人相信,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會有保皇泛民以外的第三勢力參選,他們會清楚指出:「泛民唔係真反對派,佢地只係建制派B隊」,至於左膠以外的社運新力量,則已在雨傘革命中充份展示其潛力,他們並不是一國兩制這場戲的演員,而是試圖衝上舞台搗亂的觀眾,儘管他們最終都不能令這台戲腰斬,但已令全世界人知道這台戲,原來只是爛戲一場。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12/14/93373/
這篇文的主要觀點,來自呂大樂於本年九月在《明報》觀點版所寫的文章〈退一步,進兩步〉,本文只是對他的觀點稍作延伸而已。本人雖然不同意呂氏對泛民的建議──在政改方案交上立法會表決前,就全體總辭,但他對泛民與「一國兩制」關係之分析,本人極為佩服,七十多天雨傘革命的經過,以及金鐘清場的過程,充份證明了呂大樂分析的精準獨到:
在中央眼中,(泛民的抗爭)大致上只是可預計的、無傷大雅的『顛覆』而已。沒有這樣那樣的聲音,一國兩制便不夠兩制的了。
然後他再解釋:
整個一國兩制的設計,對北京和香港來說,都是一個相當矛盾和巧妙的佈局。於前者來說,他們需要接受某種不太想接受的自由、開放與相對性的自主,但同時又要想盡辦法要將以上特點,納入到一個仍可全面受控的範圍。太多的控制會令兩制的不足太過顯眼,不太好看。所以,雖然表面上中央與泛民看似水火不容,但實際上某程度上更似是歡喜冤家,如果對手不踏上台板,那場戲演來便會略有所失,總是缺少了一些什麼似的。而以上的一套邏輯,同時應用到激進和溫和的泛民身上,身體上的動作和言語上的調子,不會構成很大的差別;在中央的佈局之中,激進、溫和都屬於劇本中的角色,有時候某個角色太「搶戲」,或會破壞氣氛,但不會改變整個劇本的結構。
不過,一國兩制這場大龍鳳,又豈止泛民有份演出,被指為「左膠」的傳統社運人士(下文為求簡潔,均稱為「左膠」),也擔當著重要角色。「左膠」自保衛天星碼頭以至後來的反高鐵,雖然慷慨激昂,但都堅持和平抗爭。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本來是由新冒起的學生組織「學民思潮」發起,經他們絕食抗爭,政府終於取消「三年開展期」,隨後,「左膠」有份組織的「反國教大聯盟」集會,就突然宣佈散場告終。及至2014年6月的反新界東北撥款集會,有「左膠」更以「大家要和平示威」.、「村民唔係咁諗」為由,阻止數名抗議者企圖用鐵馬衝進立法會。
(Derek Wen 攝)
「928」當日大量民眾突然衝出馬路、佔領道路,絕非因「左膠」領導而成,更遠遠超出了泛民的預想。到了佔領後期,有人打碎立法會門口玻璃,部份「左膠」即指打碎玻璃者是內奸,泛民議員更齊聲讉責。在金鐘清場之際,十多位泛民議員(包括被視為激進民主派的社民連梁國雄及人民力量陳偉業)堅持唔走等拉,結果被警察很平和地帶走。事後,民主黨製作文宣,說他們的議員「無悔公民抗命」。
就是這樣,特區政府就可以對外宣稱,香港人的集會示威權利得到保障,議會內亦有不同聲音,即使示威者涉嫌違法抗爭,警方依然堅持「專業、理性、克制」去執法,香港仍是「自由、開放、多元」的社會,可見一國兩制之成功。多年來英國國會每半年的香港報告,原則上肯定了他們與特區政府的演出,是成功的:
「一國兩制依然運作良好,聯合聲明所保證的權利及自由得到尊重」 (the principle has continued to work well and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guaranteed in the Joint Declaration have been respected)
(節錄自THE SIX-MONTHLY REPORT ON HONG KONG, 1 JANUARY TO 30 JUNE 2012, Presented to Parliament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 by Command of Her Majesty, October 2012, p. 12)
總之,我們難以確知泛民左膠的意圖,但以客觀效果而論,他們其實都是建制一部份,不過只是「保皇黨」、「愛字頭」扮演黑臉,泛民左膠扮白臉而已。
本人相信,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會有保皇泛民以外的第三勢力參選,他們會清楚指出:「泛民唔係真反對派,佢地只係建制派B隊」,至於左膠以外的社運新力量,則已在雨傘革命中充份展示其潛力,他們並不是一國兩制這場戲的演員,而是試圖衝上舞台搗亂的觀眾,儘管他們最終都不能令這台戲腰斬,但已令全世界人知道這台戲,原來只是爛戲一場。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12/14/93373/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