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陶君行: 拒悼六四 如助中共開脫
【陶君行:傘運後躁動拒悼六四】
學聯曾是港人參與八九民運的先鋒,到今年正式結束與支聯會27年關係,平反六四薪火相傳似已走到盡頭?於八九年擔任學聯秘書長的陶君行接受本報訪問,談當年香港學生在這場席捲全國運動的角色,及如今新一代應承傳的責任。
1989年4月中,陶君行接任香港學聯秘書長,隨即上京聲援學運,4月22日學聯在天安門廣場出席胡耀邦追悼會,當時僅以「研究訪問團」名義與學運領袖接觸。陶君行解釋,六四前,學聯與中央政府關係較密切,啟程往北京前,學聯內有代表認為,未了解清楚北京學運的性質、方向和運作,不宜太早表態。
反省送帳幕上京做錯
他憶述當年上京,既承接學聯曾派人到內地支持八六學潮;加上胡耀邦4月15日逝世後,北京及全國學生在一周內陸續成立自治組織,藉悼念提出教育、新聞自由等多方面訴求。學聯上京支援勢在必行,只礙於過去親共立場,以及與新華社(香港分社)素有往來,學聯起初不敢開宗明義支持北京學運。
陶君行返港後,學聯轉為公開聲援學運,先在5月成立「中國民主基金」,「這是吾爾開希叫我們做,一是要表達香港學生立場,支持內地這場運動;二是籌款支援北京學生組織脫離官方。」基金籌得逾600萬元,學聯往後至少再有3團人赴京,帶現金和物資予廣場絕食學生。陶君行說,當日向學生送帳幕是錯誤決定,「當時最大爭議是會否幫倒忙,香港人愈撐,即係推學生同老共鬥,輸了,學生好大鑊。」
學聯自1989年紀念五四運動70周年開始,多次辦遊行集會,到5月底參與廣州的省港澳大遊行,香港學生參與人數屢破紀錄。5月21日香港百萬人大遊行後支聯會正式成立,學聯屬民促會成員,順理成章成為支聯會創始成員。陶君行指出,民主派之前對支援學運戰戰兢兢,同樣怕幫倒忙,「司徒華、張文光都同我講,你們在前線搞,我們後面幫。」學聯當時判斷,學運已演變成全國運動、跨階層,由學聯主導遊行不利香港市民投入,於是「大台」變成民主派,陶君行稱:「我們有掙紮,覺得三會(即匯點、太平山學會和民協)都有少少政客,但當年想團結所有可團結的力量,你係政客關我鬼事?」
客觀上如助中共開脫
六四後,學聯對繼續參與支聯會沒太大爭議,不像今天與泛民大有芥蒂。六四亦令學聯與中共全面決裂,提出與中方「不承認、不接觸、不妥協」的三不政策。新華社批評陶君行本質是反共。
學聯今年退出支聯會、有學生會稱不應再悼念六四,陶君行說很失望,「退出的意義係咩?是否代表你支持89年屠城?你心裏不這樣想,但客觀上係幫中共開脫,叫香港人不要理,那誰會理?」有學生主張應先關心香港前途,陶君行冷嘲:「鬼唔知呀?」並說學聯早年綱領已是「放眼世界、關心祖國、建設民主香港」(學聯近年稱這僅是決議案),「真正做的當然是香港民主,一年得一日去六四,你講到天咁大?」
他指出, 看待六四從沒想過自己是否中國人,不能接受因虛無縹緲的身份認同,便停止要求平反六四。陶君行說,不相信學界走本土路線是因「有鬼」,「10多間學生會有一兩個係鬼,我會信;但這樣定不了路線,除非餘下八九個係『膠』嘅!」陶君行更願相信,是雨傘運動失敗令這群學生躁動不安,要推倒所有體制,反大台、退學聯、退出支聯會,皆是不安的具體表現。
(六四人物專訪二之二)
採訪、撰文:羅奕熙
Good1Bad6
2016/06/03, 5:38:51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