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長篇舊文]《狹路上的富貴:香港建國》
我支持陳雲的《城邦論》,更笑稱自己是雲教徒,時刻高舉華夏。然而,現實生活,我在美租界工作。我認同的主張和我現實經驗看似矛盾,其實是互相印證。奇怪嗎?請聽我一一道來。美租界的工作經驗實在是獲益良多,大開眼界。時時刻刻都令我感受到西方文化帶給華人的各種正面作用。華人如何在西方文化的氣氛和環境之下,放開懷抱自信地發揮所長。但同時亦無時無刻提醒我文化的威力和所產生的權力。現實是在這開放多元的文化環境下,只有西方白人才能達到某些權力和位置。你以為我說的是種族歧視?殖民時代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非也!而是事實上、客觀上的「文化繼承者」身分!
舉例說明,技術、營運、採購、訂價種種崗位,華人應付裕如,比西人更好使好用。不過一但牽涉到文化,那崗位華人想都不用想。例如每個部門到相當高級的職位,需要同總公司的匯報、溝通、協調,必然是一個鬼佬,首選的還是同聲同氣的美國白種鬼佬,英國次之,法國更是不入流。更加之明顯的是我工作的娛樂事務部。製作主管、選角主管、部門主管,只會是美國白人。因為美租界售賣的正是美國白人文化,儘管故事中有其他種族做角色、國家做背景,但都只是特洛依木馬,內裏乘載的都是美國文化價值。講到文化價值,就是極端排他的霸權,只有同一種族,自少成長浸淫其中,耳濡目染才可以明白的,是意識形態(mindset),文化繼承者的身分。不單高級管理崗位如此,一些牽涉到文化元素的前線崗位亦如是。漂亮的公主、王子們,能找白人以外的種族做嗎?白雪公主就是白種黑髮藍眼、長髮公主就是白種金髮藍眼。即使你是四大美人再生,潘安托世,想做都要等下一世。那花木蘭呢?那明顯是迎合美國異國風情口味的華裔女性,黑直髮細鳳眼扁鼻方闊面。美租界內有一個笑話,花木蘭在餐廳與賓客見面,大陸遊客以為木蘭是知客,要她帶位呢!然而,這並非不公平的種族歧視,而是公平的客觀事實。這就是文化的絕對領域,說故事的威力無堅不摧(Power of Storytelling)。
反觀自身,華夏幾千年文化可以做的Storytelling 是大茶飯,是威力無窮的力量,是刀槍不入的絕對領域。即使不翻炒亦足以世世代代為用。三國演義一段不足百年的歷史,被日本加些微創新,便無限翻炒至今。華夏為源頭,足以養活整個大東南亞。日本早早就如此,從文化上得到世界肯定,地位穩如泰山,大量華夏文化被用作storytelling,甚至被當作是日本原創文化。韓國亦蒸蒸日上,相信不久能夠和日本分庭抗禮,共享榮華富貴。香港則白白浪費了三十年光陰,從浪尖淪落為末流,甚至不入流。陳雲說要「復興華夏」,「復興香港」,原因就在於此!
可惜是香港人長年崇洋,再經歷近年中共殖民所迫害。淡忘怨恨交加,遮蔽了眼睛,蒙蔽了心智,虛耗了靈性。抗拒中共入侵的強烈心理,再加上華夏即現代中國、甚至中共的錯誤史觀,以至對「復興華夏」四字產生極大反感,更痛罵是「大中華主義」。諷刺的是大家好像完全忘記,或妄故一個事實。陳雲是最早拆穿「民主中國論」,反對泛民左膠以大陸的「六四民運」騎劫香港民主發展,主張中港區間的人。與此同時,催生了港獨、香港民族主義的主張,以香港開埠以來自成一格為由,忽視一切比香港更古遠的元素,而且是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主流元素。
我認同香港自成一格,中西合璧,華洋並重,而且成功之處正是兩者比重恰到好處。尤如牛奶公司的朱古力奶廣告歌的歌詞一樣。「華夏復興」的誤解者,主要誤解華夏等同現今中國中共政權而仇視「華夏」,反對《城邦論》。要解開此誤會,先決是要認清楚夏華不是中共的事實,認清楚中共的本質和真面目。首先可以肯定中共從始至今皆是境外政權代理,而非華夏文化繼承者的身分。先為蘇俄代理,蘇聯解體後,改革開放逐步為跨國資本的新自由主義效勞。新自由主義主張最大限度的商業行為自由,任何影響商業自由的都要讓路。這種主義實際就是削弱政府對規管資本的權力。說白一點就是官商勾結,資本權力無限擴張。新自由主義是為民主國家度身訂造的。由於政府是由人民授權產生,削弱政府規管資本家的權力,就等於剝奪人民對抗資本家的權力。有人跟我說,中國大陸不是新自由主義,因為他是獨裁國家,違背新自由主義反對政府干預商業自由的主張,中國亦長期以來被排擠在新自由主義催生的各種國際組織之外。毫無疑問中共從體制以至行為都不合乎定義。然而本質上中共就是官商勾結,剝削民權。
究竟中共和新自由主義兩頭魔獸是如何同時互相鬥爭又互相配合,又以鬥爭掩飾配合的事實?配合方面是兩者一致的邪惡本質:官商勾結,剝削民權,為資本服務,這不用多講。鬥爭方面比較複雜,既然目標一致,又鬥甚麼呢?跨國資本在民主國家用新自由主義進行壓榨,在獨裁國家則直接的以政權代理壓榨。中共獨裁政權本身就無伸張民權的負擔,所以不需要乜乜主義護航,直接號召勞動,進而剝削,就可以為跨國資本服務了。中國大陸的產業,本國所得利潤比率微薄得可憐,中共如何作為代理人進行抽水呢?就是所謂的招商引資,中外合資的方式,直接向跨國資本收取全世界最大的剝削勞工樂園的入場費。後來鬥爭開端是樂園越做越大,入場費越來越貴,跨國資本的利益不斷被壓縮。最肥的金融服務卻無法沾手。中共儲夠一定資本,大陸亦已剝削得所剩無幾,便想到利用新自由主義的網絡,自己化身跨國資本,做國際剝削勾當,並且將資產轉移到外國分散風險,就是所謂的「走出國際」。中共承諾開放金融等領域換取加入各種國際組織,各取所需。中資走出去,於已發展國家,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Volvo 富豪汽車。再於發展中國家投資基礎,收購原材料生產,風頭一時無兩,威風八面。 看似合作愉快的美夢很快便要醒來,請君入甕的圖謀展現。中國買來的很多只是次等劣質業務,各地基建資源開發亦受到諸多限制,更要面對先進國家的競爭,結果是損手爛腳,無利可圖。作為報復,更是出於自保,中共沒有對兌現開放金融的承諾,但實際上國際資本一直轉移投資至其他新興市場,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亦明白中國內部只剩爛攤子,根本無興趣接貨。之後就是兩邊陣營一輪經濟戰,直至今天十面埋伏的局面。
香港處於兩個世界最大的官商勾結陣營中立區。本來就有巨大好處,港英政府透過合理地與民分利,維持社會穩定以取得更多利益。當中最重要的治術是一方面容讓華夏主流作為對抗國際資本的文化屏障,別一方以英式法度作為對抗中共的制度屏障。令中共和國際資本在此地安份套利,而不致令香港淪陷。九七以後港共政府,無民意授權之下,挾實然主權將香港兩面出賣,既實行新自由主義,又服務中共殖民侵略。以多元取代主流,將香港文化逐步瓦解,敞開絕對領域讓國際資本魚肉。中共看在眼裏,自然不甘後人,大力在港建立大陸文化,以佔一席之地,保障自己權益。一但多元而無主流,觀眾多元,則港產片絕種變成合拍片,媒體不需使用廣東話、正體字;學生多元,則教育界不聘請廣東話母語的老師,亦不需廣東話正體字教學;病人多元,醫護人員不需本地訓練,不用符合本土主流期望的水準。
陳雲所構思的《城邦論》,實際是要將香港沿用英國治術,以文化抗拒國際資,法制制衡中共獨裁,達致微妙平衡的局面。更玄妙的是國際其實對華夏文化有巨大需求,而中共亦對英式制度有高度依賴。《城邦論》所主張的是兩邊合作,兩邊抗拒,若即若離的政治操作,是真正現實政治。真正的現實絕對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城邦論》的主張不會是非黑即白,非統即獨的人所能明白。至於高舉「復興華夏」更是基於香港現實情況。香港華夏文化的部分,比起英式制度的部分衰頹更多更快,新自由主義比中共肆虐得更嚴重。因而要高舉「復興華夏」,如果情況是相反,我相信陳雲高舉的會是「復興港英文化」。事實上,陳雲屢屢以英語發言,更有份參加《殖民地美學》一書,都反映他對兩者同樣重視,只是因應實際情況,以不同的強度作出平衡調節。某程度上,香港人主動放棄華夏主流文化的屏障,擁抱多元文化,引新自由主義惡狼入室,是引發中共恐懼,以大陸文化入侵的主因。沒有香港主流華夏文化屏障保護,中共唯有在香港自行設立文化屏障,保護在港利益。
所謂富貴險中求,香港繁榮從來就是兩面深淵的狹路上走出來。若然混淆了中共與華夏,看不清中共與新自由主義的相同本質。加之以當前一味強烈排拒中共的心態,進行所謂香港民族主義、公民民族主義的港獨,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只會引發兩頭魔獸全面開戰,而戰場就在香港。最終無論是那一邊勝利,都是將香港推向深淵,分別只是狹路的左邊,還是右邊。香港人面前有三條路可走:一,維持現狀,直至中共、與國際多元並立,將香港文化壓迫陰乾枯死。二、搞港獨,將香港推向赤化或新自由主義其中一個深淵。三、城邦建國,與各大勢力若即若離。學陳雲話齋「一直糾纏」,成為東方瑞士,復興華夏,中興香港,食大茶飯。最後奉勸香港人:睇路呀!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