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玩具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1:12活現老香港 手作男:歲月痕迹最難做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6/11/05/3199812/20161106_Vsub35AD_clean_w.mp4


安泰自2012年開始接觸微型手作,題材多是以老香港為主。

籠屋、公屋、揮春檔,看似是真的,其實是比例1:12的微型世界。戴佑安(安泰)2012年開始接觸微型手作,做的作品題材主要是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童年回憶,「例如樓下米舖、賣蝦米舖、飛機欖、在鐵閘等人經過賣的啄啄糖等等,那個年代的東西令我很懷念,亦覺得是香港經典,所以才會造出這個題材。」



七層公屋作品就是記錄他和婆婆的相處點滴。


籠屋作品是他受社區組織邀請而製作的,希望可以揭示香港住屋問題的獨特性。(受訪者提供圖片)


七十年代的舊舖最令安泰懷念,揮春檔是其中之一。(受訪者提供圖片)


紀念婆婆故居倒模雞寮七層公屋
為了紀念曾經與婆婆住的家,安泰第一個作品就做雞寮七層公屋,認真的他還訪問了身邊的老人家,「他們說原來紅地磚是舊時有錢的人才會買來鋪。經濟能力差的人無錢,就用英泥加紅粉再用麻繩在地上拉線,印出一個個的格仔,實在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不過,最花時間和心機,原來是把嶄新的手作進行舊化,他解釋:「舊化是重要的一環。例如看電視劇場景是舊的,但看的人會覺得有說不出的奇怪,正正欠了舊化。」例如要做出籠屋的生鏽效果,他曾試把老鼠籠浸在鹽水兩日,再拿出來曬乾,再用沾上醋的紙巾侷着它,反覆做了一個星期後再上色。連看似簡單的灰塵效果,常人會以為塗上黑色就可以,其實是用幾種彩色顏料堆壜,花足七八小時才做出來的。

後來有次他出席台灣一個微型佈展(展前佈置過程)時,巧合遇上一個製作模型人的師傅。看畢他的示範,他連開幕禮也不去,跟他學足整個行程。回到香港,他嘗試在作品加入人的元素提升真實感,「例如籠屋作品中角色年紀老邁,不是和家人一起住,我會代入他們的處境,做一些舊照片和他子女的畢業證書在他的床頭。不過最難的,是做出人的歲月痕迹。」為了突顯人的肌膚感,血管和皮膚會用半透明顏料和幼細的筆逐筆畫上去。至於頭髮紋理,則需要用工具刻劃,再用不同灰度的黑色逐層壜上去,出來效果才像真。過程中因為用的物料很快乾,所以要15分鐘內完成,與時間競賽。



手作多是根據1:12的比例而造的,而紅色地磚是安泰用老人家說的方法仿做而成。


安泰會專登用刮刀,再塗上灰黑色顏料令報紙更有又舊又殘的感覺。


特製的幼細筆和透明顏料,可繪畫出人的肌膚感。


籠屋公屋被評負面 堅持「香港的經典」
雖然作品很細緻,甚至被邀請在海外展出,但主辦單位最後只選了揮春檔,並建議他做多些正面點的香港題材。安泰無奈地說:「但我絕不覺得籠人和七層公屋是負面,反而是香港的經典。外國人眼中看到籠人的相和作品,他們會用欣賞的角度去看,很可惜本地人反而不懂得欣賞。」他直言做這類題材偶爾碰壁難免想放棄,例如做雞寮的香爐時在現實找不到那麼幼的東西,「本身放棄了,但當我一有時間不論坐下來、乘車,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解決辦法。後來忽然想到拆家裏的電線芯,再為它上色,真的很開心。雖然現在流行立體印刷,畫得到就列印得到,但當你看到一個微型作品,你會驚嘆如何做得到。猜想做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樂趣來。我會繼續透過微型創作,表達我對香港的意念。」就是這份熱誠和滿足感,令他一直堅持造微型手作的原因。



製作頭髮雖是複雜的過程,但因樹脂黏土會硬化,所以需時十五分鐘內完成。(受訪者提供圖片)


雨傘運動的微型人不論造型和身體比例都是超現實的,亦是安泰打算之後再研究的題材之一。(受訪者提供圖片)


facebook:On Tai Mini Workshop
記者:鍾藹寧
攝影:許先煜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以為建築師做
Good2Bad0
2016/11/06, 12:08:24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