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你的老豆如何 你的日子也必如何] 香港階級論:家庭背景如何影響一生前途
女鬼膠評:
1. 根本好似鐵達尼咁, 一等艙權貴, 二等艙中產, 三等艙賤民
2. 社會流動性越來越低, 三等艙賤民子女想上位難過登天
3. 窮鬼唔好生仔, 生出黎害死佢

-------------------------------------------------------------------------------------------------

http://stealjobs.com/香港階級論:家庭背景如何影響一生前途/

2016年的香港是貧富懸殊的代名詞,坐擁全球最高Gini Coefficient。在香港,同一天空下,有著截然不同的幾個世界。當大多數大學生月入一萬幾千,慨嘆買樓無望時,有另一班20-30歲的年輕人個個星期日開著超過200萬一部的超級跑車去西貢兜風。

2016來到尾聲,梁振英宣布不再參選。這位上台時聲稱要解決貧窮問題的特首,幾年過去除了成為過街老鼠,似乎未能取得大成績。然而,要認清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必須先理解香港根深蒂固的階級,其中包括其特殊歷史背景及政經因素,從而了解在香港獨有的社會文化中,家庭背景如何影響你一生的前途。SJ一於拋磚引玉,為眾多知識淵博的learned readers寫下一點點自己的親歷的處境與愚見,歡迎大家評論甚至投稿。

香港最頂層:塔尖的政商精英

1.億元級別富豪

根據Merrill Lynch在2016年的研究,香港有1,330個身家超過2.34億港元資產的 “Super Rich”。這些Super Rich,大部份都是商人,他們的企業是各行各業的龍頭。例如你賣魚蛋,大部份人覺得你無乜前途,但假如你能賣到四海魚蛋的規模,一樣可以成為Super Rich。所以有講法是 ” It’s not about what you do. It’s about how good you are at what you do.”

這些Super Rich,住宅盤踞在山頂南區的別墅,中半山的名廈,及九龍新界的豪宅等。他們未必個個都高調,但個個一年所得的公司股息,或做一單Deal所賺取的Capital Gains,是一般人十世都未必賺到的錢。

2.月球人:頂尖專業人士,上市公司C Suite 及財金高層

香港的高級專業人士,主要受惠於香港殖民地特殊背景,英式制度下的優越與鄰近地方構成重大差異,而導致香港專業服務市場能成為亞太區龍頭。

高級專業人士主要在法律,醫學,測量,會計等專業領域獨當一面,是行業精英。例如,香港有接近100個資深大律師 (Senior Counsel),開一次會隨時收取幾萬至十數萬不等的費用,上一庭打官司堂費隨時每日30萬起跳。又例如上市公司C suite級別的高級企管,即係 CEO,CFO,COO等 C乜O人士,連花紅隨時年薪過千萬,又係月球人。他們一個月賺取的錢,隨時等於你5年的收入,問你服未?

這些人以服務富豪為主,賺取高昂的專業顧問費用。他們賺錢雖多,但與超級富豪有一段距離。但他們除了金錢資本外,更強大的是掌握制度規則的知識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人脈資本,及對社會的重大影響力。醫學會會長固然不能為所欲為,但對行內醫生有重大影響力,動員起來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決策,而且相對富豪而言,他們一言一行更容易得到公眾信任,因為公眾普遍認為專業人士有崇高的道德觀與專業操守。

3. 政府高官

政府高官由秘書長階級起,紀律部隊總警司等階級,上至正副司局長及特首等。在塔尖階級,他們收入最低(雖然也連各樣津貼月入20萬- 50萬不等)。但他們社會影響力最大,直接手握香港政策決定,連超級富豪都要巴結 (當然,也有時是直接收買,例如延後利益,是否貪污則留待執法部門及公眾考慮了。)。

他們子女的前途:

香港塔尖的子女,清一色都在國際學校(例如German Swiss, 英基, CIS等 )或在英美名校接受最上乘的教育,也有少部分入讀本地名校。在家庭環境督促下,在精英文化盛行的上流社會,他們很多也成為高材生,入讀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頂尖名校而一級榮譽畢業。他們自幼在上流社會見過世面,多數有一流的社交手腕,性格自信外向,而且精通中英文,所謂presentable,其實就是這樣。

他們畢業後,大多加入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及其他頂尖企業,月入50,000起跳。部分做幾年野,得到一點社會經驗後,便回到家族企業,管理上億元的資產。

「香港菁英會」可見到不少這個階級的人的蹤影。假如你是個普通平凡香港人,基本上一世人也不會與個階級的人及他們的子女有任何來往,是完全屬於兩個世界的人。他們像外星人一樣,係報紙就見得多,也聽說過很多關於他們的傳聞與傳奇故事,但基本上你與你身邊的人無一個見過他們。

香港中產:被誤解為「好有錢」的人


1.專業人士

與前述的高級專業人士不同,他們未必是行業有頭有面的精英。例如,大家都係醫生,但中環有寫字樓的心臟科名醫,與屋村開診所的醫生,其實也是一個「高山低谷」。前者月入百萬,後者實際可能月入「只有」十萬八萬。

會計師亦然:專做M&A Advisory work或是幫匯豐做Audit (收幾億 )的 Big 4 的Partner,與在佐敦唐樓開檔,專幫細公司做年度 Audit 每件收$5,000的會計師,雖然只要「密食當三番」也可能月入10萬,但無論以收入及影響力來說,與前者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2. 中小企老闆

他們可能只有一個細寫字樓,請少過20個員工,部分甚至在家工作,無請任何Full time員工。從事各樣產品的貿易與批發等之類的生意。 這些公司在行外名不經傳,但他們總算生意穩定,好景時甚至幾十萬甚至上一百萬一個月。只有不揮霍,他們過著非常安泰舒適的生活,開Benz S class,一年去幾次旅行也不是大問題。

3. 公務員

從紀律部隊的警長階級,到各部門的甚麼主任,月入3萬-7萬不等。他們收入可能比前兩者低,但收入最穩定及predictable,不受經濟環境影響。相比做生意的三更窮五更富,公務員實際上係鐵飯碗。

小結:香港中產是最被誤解的一個階級。普羅大眾在親戚朋友當中,總難免有幾個這些中產階級的人。在他們眼中,這些中產已經是 「好有錢」的人:住在個名好Fancy而且有會所的私樓(XX豪庭,XX峰),出入有車,部分又係專業人士「乜師物師」,一年又去一兩次旅行,肯定好有錢。 但其實,他們看似是社會精英,但其實距離塔尖的距離,是普羅大眾無法想像中的遙遠,而且經濟負擔佔收入相對重大的比重,例如供樓供車,其實也苦不堪言。

他們子女的前途:

香港中產的子女,成長背景有著極大的variation。從普通平民學校而且「放養式」不干預管教,到讀名校或國際學校再加高壓式催谷。

當然,人的天賦還是很重要的。但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下,普遍來說還是父母在採取積極鼓勵的情況下,子女在學業上得到較好成績。

而在影響前途的選科決定,共同探討(而非一味逼他們讀神科)前途選項其實也是明智之舉。其中一些天生的 drive 及好勝心比較強的,假以時日終於有機會晉升上一個社會階級,所謂 Upward social mobility不過是這樣。

當然,也有不少比較懶惰的,縱然父母提供了良好的中產背景與培養,終於在社會慢慢向下流,也是無可避免的事。尤其在今時今日的香港,人材競爭激烈,樓價高昂,中產階級慢慢萎縮,後生仔在社會,可謂不進則退。

平民百姓: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

粗略來說(以及政治不正確來說),月入3-4萬以下的,基本上都可以歸類為非中產(或Lower middle class)的平民百姓。他們可能一樣有良好學歷,在各行各業擔當中流砥柱的支援或前線角色。大部份人沒有專業技能,但有工作經驗,總算在自己的行業立足,足以賺取一份養活一頭家的人工。只要適當地節儉的話,他們還是可以過著幸福快樂,安居樂業的生活,但未必可以有車有樓。

他們子女的前途:

縱然也有部分子女入讀名校,這越來越是exception而不是主流。他們更多進入普通學校,當然也有不少進入Band 1學校,但傳統名校則較少,至於國際學校以及海外留學更加是鮮有他們的蹤跡。

可能礙於自己缺乏相關學歷與經歷,很多時平民百姓家長傾向採取「放養式」不干預的態度,事事以無為而治的精神而順其自然,期望子女自己會somehow在十幾歲時探索出自己想行的路,以及自己會「識諗」好好讀書。然而,對於十幾歲的小朋友而言,只愛唱K與影貼紙相 (起碼80 90後的當年是這樣的,如今00後喜歡做乜則不得而知 )。 他們不知道社會天高地厚才是正常的。父母應該適當地培養子女讀書的興趣,及開始探索人生前路,而非期望一個十幾歲的小朋友會自己突然間 magically有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領悟。

平民百姓子女也有在DSE得到優異成績而考入神科,成為專業人士或banker,晉升為中產階級。但普遍礙於成長背景缺乏系統性systematic的培養,相對來說比較不 presentable,而且在行內多數舉目無親,而非像塔尖及中產的子女,有很多banker世伯可以幫手安排internship,所以起動比較困難。

當然,長遠來說,當自己建立起信譽時,自己就是最強的人脈,而無需過分強求建立人脈(但也不是說完全不用social),這也是SJ給平民子女最重要的advice。

SJ結語

以上的分析,其實還不包括年輕人創業的出路。在這年頭,確實有不少80後90後憑創意與idea寫網寫App,幾年間創造千萬級收益及上億元的市值。但始終這是非常極端的另類例子,一個成功startup背後,就有超過99個失敗的startup及數以百計的創業失敗團隊。搞Startup賭博性太高,除非閣下是銅皮鐵骨,骨骼精奇的奇才,而且不畏懼失敗甚至幾年無收入,否則也很可能是浪費時間。所以便專注於分析單純以讀書搵工計的傳統出路。

在香港,大家都會同意的是Upward social mobility越來越低,起碼看起來是這樣的。從前有很多草根窮小子成為社會精英的故事,如今更多的是某梁姓學生讀緊中學已經可以直入頂尖 ibank做intern的醜聞。

像決定參選特首的胡法官所講,這些未必代表社會趨勢是這樣,但觀感已經非常難看,好肉酸。

有報紙曾經訪問SJ有關香港社會向上流動力的問題,談了一個鐘,最終只出了兩句。今天終於有時間比較詳盡寫出自己的一點點愚見,希望大家覺得有用的話,都可以分享比身邊的朋友,尤其係家長。

因為,起碼SJ是這樣認為:階級對子女前途的影響,其實不夠父母管教方式來得直接。當然,不同階級的父母,at the risk of being accused of stereotyping,確實又有不同的習慣,很多時甚至其實有明顯的correlation。

中產及平民父母,更需要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在有限資源內,為子女提供最好的支援,而大部份時候其實投資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及心機。
Good2Bad0
2016/12/18, 7:39:10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