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廣東雞有幾俗? 雞字俗語耐人尋味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01/27/3264731/20170128_Vvvsub557_clean_w.mp4
Hayson認為語言如果畫公仔畫出腸,便失去趣味,廣東話歇後語、俗語可以讓大家停一停,諗一諗。
雞全部都係雞,身邊的雞字老是常出現,更是與桃色風月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但雞又稱德禽,《韓詩外傳》中謂,雞有五德,分別是文、武、仁、勇、信,雞冠養眼、好勇鬥狠,會與雞群分享美食,每日守時啼叫,一鳴天下白,自古也是吉祥動物,甚至是人類德行的典範,何解落戶廣東便成黃腳雞?今次找來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講師廖舜禧(Hayson),拆解常用雞字俗語、歇後語,大家咪走雞。
廣東話有九聲調,俗語變化自然特別多,Hayson認為俗語耐人尋味之處,就是不用講得太明白,「為何電影《潛行空間》好看?因為要思考,歇後語、俗語過癮之處,就是要停一停,諗一諗,雞食放光蟲,即是心知肚明,這就是語言的味道。」古語有云「情到深處,每說不出,蓋一說出,情便淺也」,談情說愛,最肉麻便是直說我愛你,曲線表達,反而更受落,「好多學生身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與其寫勁掛、超掛、爆掛、狂掛,不如問今年有冇留月餅給自己。」
九聲俗語多變 表達更傳神
雖然香港活雞難求,但雞也算是港人生活中最常見的家禽,雞的形象,自然融入廣東語言當中。我們常說失去機會,叫「走雞」,不勞而獲、執到機會,叫「執死雞」或「偷雞」,驚慌失措叫「揗(音騰)雞」,看不見、看漏眼,會被罵「發雞盲」,指揮大局叫「吹雞」,「因為雄雞會雞啼,與我們吹哨子的聲音相似,所以就『吹雞』。」
說到形容人一味黐飲黐食黐上位的歇後語「菠蘿雞」,其實源頭來自廣州有一千四百年歷史的南海神廟,「南海神廟又叫波羅廟,附近多地攤販賣名物,廟內最出名的便是波羅雞,傳傳吓便成為菠蘿雞。波羅雞是一種民間工藝,師傅用竹籤紮一個雞形,然後將彩紙、雞毛,一層一層黐上去,黐好多層,紙雞栩栩如生,引申菠蘿雞一味靠黐的說法,諷刺人鍾意佔便宜。」波羅雞牙尖嘴利,不少信眾會求回家解除厄運、保平安,功能與車公廟的風車不相伯仲,雖然香港沒有波羅廟,但早年的譚公誕,筲箕灣天后古廟不時也有攤販擺賣「波羅雞」。
習字二十多年的Hayson,即席揮毫贈港人對聯,望來年着數滾滾來。
現時全港約一百三十個活雞檔,實行「活雞日日清」政策,每日入黑前通殺。
據說波羅雞牙尖嘴利,可以解除厄困,近年的波羅雞已改由塑膠製成。
對號入座 德禽枉添風月痕
雞在香港人心裏,通常容易聯想到妓女,因為粵音「雞」同普通話的「妓」相似,「召妓」便演化成為「叫雞」,很多人也說「一蚊雞」與香港二、三十年代的塘西風月有關,公子哥兒想邀約紅牌妓女,會在花紙、花箋寫下花姑名稱,然後找人將花箋送去妓寨,假若妓女接單,公子便要付一蚊出局費,再人約黃昏後,但也流傳另一說法,「在清末時候,很多外國流入中國的銀元(墨西哥銀元),即是當時的大洋,上面鑄有鷹,廣東人戲稱鷹做雞,便將外國流入的一文錢銀元說成一文雞。」
男人若不幸行衰運中桃色伏,便稱作「捉黃腳雞」,有學者認為是取自「設黃雀計」諧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即是設局的意思。亦有說與農戶捉黃腳公雞拜神有關,「雄雞隻腳是深黃色,母雞就淺黃色。從前農戶主要是養母雞,當拜神時需要公雞,便放一群母雞出來餵食,一路啄地,野生雄雞、對家雄雞一見,便色心大起,走過來擒母雞,這個時候的雄雞戒心較弱,最容易捉,所以便有捉黃腳雞之說。」談到召妓,又引申一個有趣歇後語「石罅米」,「直接話你雞蟲就唔過癮,要話你石罅米先夠傳神。」Hayson解釋,藏在石罅之間的米,只有雞容易啄食,用「石罅米」諷刺經常徘徊於風月場所的男士,自動送上門被妓女燒錢。
塘西風月的紅牌阿姑,精通琴棋書畫,打扮密實,絕非《金雞》般花枝招展。
塘西風月的紅牌阿姑,精通琴棋書畫,打扮密實,絕非《金雞》般花枝招展。
南海神廟位於廣州廟頭村,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四海神廟。
「魚蝦蟹」體現民間智慧
農曆新年多種中國民間流傳的賭博遊戲之中,「魚蝦蟹」最能體現民間智慧,皆因魚、蝦、蟹、公雞等都是民間見到最多的物件及家禽,「聽過南洋沿海一帶的廣東老前輩說,市集工友會圍起來聚賭,亦是不錯的聯誼活動。」「魚蝦蟹」源頭已無從稽考,但在越南又稱「匏蟹魚虎」,也有以老虎代替金錢的設計。
記者:王佩兒
攝影:潘志恆、資料圖片
編輯:伍德良
美術:黃創泰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有 d 真係唔識喎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