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CIA的“第五縱隊”是怎樣策動顏色革命?
戴旭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
當前中國正面臨著安全方面的雙重壓力,意識形態安全已成為國家和民族安全的重心。
冷戰結束後,中國的整體安全態勢一度有所好轉。但隨著美國建立世界帝國戰略的實施、重拾冷戰思維,以及中國的快速發展“脫出”了美國對中國的“設計”軌道,因此,美國戰略東移,妄圖圍堵中國。世界政治格局隨之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安全形勢整體上又陷入了複雜而嚴峻的狀態之中。
今天,在中國沿海,幾乎集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海陸空天兵器,各類針對中國的戰爭預演從太平洋一直延展到印度洋。就在外部戰鼓擂響的同時,中國互聯網上也連續發生多起圍攻軍人和愛國人士、曲解國家政策,甚至造謠煽動、誤導公眾的網絡事件。由於國內大型門戶網站幾乎全部有外資背景,其網絡動員能力巨大,甚至可以任意製造輿論並以此綁架民意。近來,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雖已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並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網絡執法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淨化了網絡空間、打擊了美國“第五縱隊”的囂張氣焰和隱藏在互聯網中的不法份子,但我們更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文化搏殺、思想爭奪,網絡大戰雖無硝煙炮火,但一樣驚天動地、驚心動魄,其對中國安全領域的威脅也將日益凸顯。
聯想到20年前,擁有數萬枚核彈頭和近400萬大軍的蘇聯軍隊,被無影無形卻無處不在的信息思想戰徹底侵蝕、肢解的場景;聯想到不久前,被“推特”(Twitter)輕易“推”倒的突尼斯、利比亞和埃及等國,國家政權傾覆始於思想瓦解,網絡時代“政權一夜垮台”的事實,都讓人不寒而慄。正所謂“靜水流深”,中國打擊網絡謠言的行動引發境外“非民間力量”大舉進行網絡攻擊等,已經讓這種新形態戰爭初露端倪。而美國總統候選人洪博培試圖依靠幾億中國手機用戶和網民“扳倒中國”的公開演說,也從一個側面證明,新型“第五縱隊”應該成為中國政治安全的重要關注點。
二戰以後,美國幾乎每一次戰略轉移都包含著一場由新技術應用引發的世界軍事革命,冷戰是核武器,海灣戰爭是信息化。此次,美國戰略東移包含著的是由網絡技術引發的網電空間戰和信息思想戰的混合物。前者被局限在傳統軍事領域,而後者隱然成形的戰爭形態則突破了一般的軍事概念。當中國人開始重視並認真打量這個逼近眼前的對手和威脅的時候,戰爭的模樣已經似是而非:看起來常規戰爭和核戰爭的輪廓還在,但實際上真正發生著的卻是信息思想戰。這是一種似曾相識但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戰爭。中國人清清楚楚地看到眼前躺著蘇聯和中東列國的“屍體”,但一些人就是不肯相信中國可能會遭遇同樣的“戰爭”。
毋庸置疑,這的確是當今中國面臨的真正的“現代”戰爭,而且這種戰爭正在不分晝夜地進行著。今天,相當多的中國人,還在準備著飛機對飛機、航母對航母,甚至衛星對衛星、導彈對導彈的戰爭。當然,這也是必須準備且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當前情況下,從思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角度而言,只準備此類金屬武器的戰爭,有可能會像“馬其諾防線”裡的法國軍人,手握槍炮,卻沒有等到德軍坦克出現在陣地的正前方。因為,戰爭理念的落後與不對稱,有可能在你一閃念間,原本固若金湯的陣地後方早已燃起了“熊熊烈焰”。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爭,往往導致“後院失火”“不攻自破”,蘇聯的解體便是前車之鑒!
蘇聯的解體和中東、北非事變表明,新戰爭的確已經來臨。這不僅是一個需要新技術的時代,還是一個需要新思維的時代。當互聯網技術出現,戰爭不僅從此將進入“無名將”時代,而且與傳統戰爭相比,戰爭平台和戰役、戰術的概念都將發生脫胎換骨的改變。原本涇渭分明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概念,則可能混合成為一個力量綜合體。國防的界線早已被突破,戰爭已經超越軍隊和軍事層面,省略肉體血戰階段,直取對方的人心意志……
二戰後,美國國家戰略已經根據時代的最新特點,從軍事帝國主義轉向經濟帝國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在對蘇冷戰勝利之後,又在中東進行了文化帝國主義和軍事帝國主義配合使用的實驗。現在,美國將這三種帝國主義戰略同時用於對中國的立體夾擊。也就是說,中國不僅面臨著“五維一體”的物理空間的威脅,還面臨著超物理空間的社會和心理空間的全方位合擊。對此,只從純軍事層面強調國防意識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的安全現實。中國的經濟需要抓住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技術特徵佈局發展;中國的文化、教育需要從抵禦入侵、捍衛族群特徵的角度重建、振興,意識形態不再僅僅是一種政黨政治教育,而應是國家和民族安全的重心。中國的軍事,因此也已成為一個具有許多新內涵的大安全概念。
在這個時候,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的話聽起來就如暮鼓晨鐘了:“造就最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於造槍炮,而在於能夠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因此,我們也理解了偉大的毛澤東注重政治思想教育的跨時代意義。
由於網絡把世界事實上組織在一起,世界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和政治理念、不同價值觀念對某一個國家傳統意識形態的衝擊,已遠遠大於對一個國家領土、領空、領海的直接武力威脅。換言之,在政治安全領域,遠比一般性國防安全面臨的威脅和挑戰更嚴峻、更複雜。因此,加強“心防”,就成為國防建設的第一要務。
習主席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必要性強調指出:“當前,我國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安全方面的雙重壓力,需要有兩支專門的抵禦力量去支撐和化解。對於外部的軍事威脅,中國已有完備的軍事體系,足以應對;而在“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方面,我們尚需從思想認識、理論研究等初始階段,盡快著手鎖定主要威脅,有的放矢地構建防控力量體系。
威脅中國“內部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主要敵人,是美國和西方的中國代理人即新型“第五縱隊”。
“第五縱隊”是國際政治學界一個通稱的俗語,用來描述那些隱藏在敵人(國)後方的內應力量。他們不屬於正規軍隊編制,但卻起著遠比正規軍隊更大、更廣泛的破壞作用。他們也不是一般性間諜,中性地說他們是敵方政治思想盟軍更貼切些,其受害母國一般稱其為國家叛徒和民族內奸。
“第五縱隊”一詞來自西班牙內戰時期。佛朗哥的一位將領率領四個縱隊的法西斯軍隊,進攻共和軍控制的首都馬德里。戰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該將領說他會用四個縱隊圍城,但另外還有一個潛伏在城內的縱隊會做內應。從此,“第五縱隊”就作為敵後內應力量的總稱流傳開來。希特拉非常鐘愛使用“第五縱隊”。從二戰前期幾次不流血的征服,到二戰全面爆發後對眾多國家的大規模入侵,德軍每次行動幾乎都能得到不同國家內部支持納粹的“第五縱隊”協助。希特拉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是德國“第五縱隊”的直接培育者和指揮者。他認為,就算在對手內部不存在這股力量或力量很小,也要虛張聲勢,造成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第五縱隊”的假像,以擾亂對手陣腳。
其實,二戰中德國內部也存在著強大的反納粹勢力,但同盟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及時加以利用,而是把過多的資源和精力放在支援淪陷區游擊隊的工作上,因此,錯過了好幾次可以縮短二戰進程的良機。
二戰後,美國對國際政治的本質有了全新認識,其世界觀和戰略理論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形成以經濟、文化力量為主,以軍事力量為輔的征服形式。這是冷戰的根本原因,也是二戰後近70年,世界沒有發生以軍事對決形式為主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原因。而實際上,以蘇聯被解體、東歐和中東社會發生根本性政治劇變為標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當前,美國的戰略東移和對中國的戰略圍堵,是以網絡為主戰場,以心理戰和思想戰為主戰樣式,以傳統軍事力量為佯攻和輔攻的“第四次世界大戰”。它與解體蘇聯和裡應外合解決中東國家的樣式,從戰略上說有類似之處,但在技術手法上又有所不同,主要是依據中國的特點,更加重視各類反政府、反華勢力組成的“第五縱隊”的思想文攻和輿論圍攻,借助美資控制的中國互聯網輿論和經濟平台,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爭奪人心和經濟控制權,伺機策動社會動蕩,挑起民族內鬥,最後以武力介入的方式,完成其征服中國的戰略目的。
伴隨著美國的戰略東移,我們絕不能只看到其人員、裝備、基地的東移,更要看到其隱蔽戰線的重心東移。現在,我國整個信息產業幾乎全部被美國控制,從高校到互聯網的主流輿論聲音也不時被美國的思想同盟軍操縱。美資控制的一些經濟網站,已經基本具備控制中國金融和銷售市場的實力。美國在朝鮮半島、日本和南海地區施加的壓力更像是明修棧道、聲東擊西;而其利用互聯網的壓倒性優勢,培養“第五縱隊”,對中國進行無聲無息、無休無止、無時無刻的進攻,才是暗度陳倉、釜底抽薪!
美國現在借助互聯網優勢,正在對中國展開全面戰略進攻,“第五縱隊”在中共十八大後以近乎總攻的姿態,一邊展開憲政攻擊,一邊瘋狂製造網絡謠言,絞殺著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保衛者。
美國在互聯網方面對於中國的優勢,遠遠超過核武器和信息化軍事體系的優勢。在這樣的新型戰爭面前,中國的核武庫、中國龐大的常備軍將無用武之地,有勁也使不出來。蘇聯解體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新時代的新戰爭模式下,網絡輿論思想戰遠比軍隊之間的任何作戰樣式都現實。“第五縱隊”通過他們的言行,利用強大的互聯網優勢,每時每刻都在把中國的一些青年變成他們的“媒體戰士”,並進一步將其塑造為下一步社會動亂的主力。如埃及那樣的“傻子革命”的炮灰。“第五縱隊”的威脅,已經超過美國的核武器和美國的傳統軍事威脅,成為中國政治安全領域的心腹之患。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
當前中國正面臨著安全方面的雙重壓力,意識形態安全已成為國家和民族安全的重心。
冷戰結束後,中國的整體安全態勢一度有所好轉。但隨著美國建立世界帝國戰略的實施、重拾冷戰思維,以及中國的快速發展“脫出”了美國對中國的“設計”軌道,因此,美國戰略東移,妄圖圍堵中國。世界政治格局隨之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安全形勢整體上又陷入了複雜而嚴峻的狀態之中。
今天,在中國沿海,幾乎集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海陸空天兵器,各類針對中國的戰爭預演從太平洋一直延展到印度洋。就在外部戰鼓擂響的同時,中國互聯網上也連續發生多起圍攻軍人和愛國人士、曲解國家政策,甚至造謠煽動、誤導公眾的網絡事件。由於國內大型門戶網站幾乎全部有外資背景,其網絡動員能力巨大,甚至可以任意製造輿論並以此綁架民意。近來,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雖已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並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網絡執法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淨化了網絡空間、打擊了美國“第五縱隊”的囂張氣焰和隱藏在互聯網中的不法份子,但我們更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文化搏殺、思想爭奪,網絡大戰雖無硝煙炮火,但一樣驚天動地、驚心動魄,其對中國安全領域的威脅也將日益凸顯。
聯想到20年前,擁有數萬枚核彈頭和近400萬大軍的蘇聯軍隊,被無影無形卻無處不在的信息思想戰徹底侵蝕、肢解的場景;聯想到不久前,被“推特”(Twitter)輕易“推”倒的突尼斯、利比亞和埃及等國,國家政權傾覆始於思想瓦解,網絡時代“政權一夜垮台”的事實,都讓人不寒而慄。正所謂“靜水流深”,中國打擊網絡謠言的行動引發境外“非民間力量”大舉進行網絡攻擊等,已經讓這種新形態戰爭初露端倪。而美國總統候選人洪博培試圖依靠幾億中國手機用戶和網民“扳倒中國”的公開演說,也從一個側面證明,新型“第五縱隊”應該成為中國政治安全的重要關注點。
二戰以後,美國幾乎每一次戰略轉移都包含著一場由新技術應用引發的世界軍事革命,冷戰是核武器,海灣戰爭是信息化。此次,美國戰略東移包含著的是由網絡技術引發的網電空間戰和信息思想戰的混合物。前者被局限在傳統軍事領域,而後者隱然成形的戰爭形態則突破了一般的軍事概念。當中國人開始重視並認真打量這個逼近眼前的對手和威脅的時候,戰爭的模樣已經似是而非:看起來常規戰爭和核戰爭的輪廓還在,但實際上真正發生著的卻是信息思想戰。這是一種似曾相識但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戰爭。中國人清清楚楚地看到眼前躺著蘇聯和中東列國的“屍體”,但一些人就是不肯相信中國可能會遭遇同樣的“戰爭”。
毋庸置疑,這的確是當今中國面臨的真正的“現代”戰爭,而且這種戰爭正在不分晝夜地進行著。今天,相當多的中國人,還在準備著飛機對飛機、航母對航母,甚至衛星對衛星、導彈對導彈的戰爭。當然,這也是必須準備且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當前情況下,從思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角度而言,只準備此類金屬武器的戰爭,有可能會像“馬其諾防線”裡的法國軍人,手握槍炮,卻沒有等到德軍坦克出現在陣地的正前方。因為,戰爭理念的落後與不對稱,有可能在你一閃念間,原本固若金湯的陣地後方早已燃起了“熊熊烈焰”。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爭,往往導致“後院失火”“不攻自破”,蘇聯的解體便是前車之鑒!
蘇聯的解體和中東、北非事變表明,新戰爭的確已經來臨。這不僅是一個需要新技術的時代,還是一個需要新思維的時代。當互聯網技術出現,戰爭不僅從此將進入“無名將”時代,而且與傳統戰爭相比,戰爭平台和戰役、戰術的概念都將發生脫胎換骨的改變。原本涇渭分明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概念,則可能混合成為一個力量綜合體。國防的界線早已被突破,戰爭已經超越軍隊和軍事層面,省略肉體血戰階段,直取對方的人心意志……
二戰後,美國國家戰略已經根據時代的最新特點,從軍事帝國主義轉向經濟帝國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在對蘇冷戰勝利之後,又在中東進行了文化帝國主義和軍事帝國主義配合使用的實驗。現在,美國將這三種帝國主義戰略同時用於對中國的立體夾擊。也就是說,中國不僅面臨著“五維一體”的物理空間的威脅,還面臨著超物理空間的社會和心理空間的全方位合擊。對此,只從純軍事層面強調國防意識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的安全現實。中國的經濟需要抓住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技術特徵佈局發展;中國的文化、教育需要從抵禦入侵、捍衛族群特徵的角度重建、振興,意識形態不再僅僅是一種政黨政治教育,而應是國家和民族安全的重心。中國的軍事,因此也已成為一個具有許多新內涵的大安全概念。
在這個時候,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的話聽起來就如暮鼓晨鐘了:“造就最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於造槍炮,而在於能夠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因此,我們也理解了偉大的毛澤東注重政治思想教育的跨時代意義。
由於網絡把世界事實上組織在一起,世界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和政治理念、不同價值觀念對某一個國家傳統意識形態的衝擊,已遠遠大於對一個國家領土、領空、領海的直接武力威脅。換言之,在政治安全領域,遠比一般性國防安全面臨的威脅和挑戰更嚴峻、更複雜。因此,加強“心防”,就成為國防建設的第一要務。
習主席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必要性強調指出:“當前,我國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安全方面的雙重壓力,需要有兩支專門的抵禦力量去支撐和化解。對於外部的軍事威脅,中國已有完備的軍事體系,足以應對;而在“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方面,我們尚需從思想認識、理論研究等初始階段,盡快著手鎖定主要威脅,有的放矢地構建防控力量體系。
威脅中國“內部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主要敵人,是美國和西方的中國代理人即新型“第五縱隊”。
“第五縱隊”是國際政治學界一個通稱的俗語,用來描述那些隱藏在敵人(國)後方的內應力量。他們不屬於正規軍隊編制,但卻起著遠比正規軍隊更大、更廣泛的破壞作用。他們也不是一般性間諜,中性地說他們是敵方政治思想盟軍更貼切些,其受害母國一般稱其為國家叛徒和民族內奸。
“第五縱隊”一詞來自西班牙內戰時期。佛朗哥的一位將領率領四個縱隊的法西斯軍隊,進攻共和軍控制的首都馬德里。戰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該將領說他會用四個縱隊圍城,但另外還有一個潛伏在城內的縱隊會做內應。從此,“第五縱隊”就作為敵後內應力量的總稱流傳開來。希特拉非常鐘愛使用“第五縱隊”。從二戰前期幾次不流血的征服,到二戰全面爆發後對眾多國家的大規模入侵,德軍每次行動幾乎都能得到不同國家內部支持納粹的“第五縱隊”協助。希特拉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是德國“第五縱隊”的直接培育者和指揮者。他認為,就算在對手內部不存在這股力量或力量很小,也要虛張聲勢,造成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第五縱隊”的假像,以擾亂對手陣腳。
其實,二戰中德國內部也存在著強大的反納粹勢力,但同盟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及時加以利用,而是把過多的資源和精力放在支援淪陷區游擊隊的工作上,因此,錯過了好幾次可以縮短二戰進程的良機。
二戰後,美國對國際政治的本質有了全新認識,其世界觀和戰略理論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形成以經濟、文化力量為主,以軍事力量為輔的征服形式。這是冷戰的根本原因,也是二戰後近70年,世界沒有發生以軍事對決形式為主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原因。而實際上,以蘇聯被解體、東歐和中東社會發生根本性政治劇變為標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當前,美國的戰略東移和對中國的戰略圍堵,是以網絡為主戰場,以心理戰和思想戰為主戰樣式,以傳統軍事力量為佯攻和輔攻的“第四次世界大戰”。它與解體蘇聯和裡應外合解決中東國家的樣式,從戰略上說有類似之處,但在技術手法上又有所不同,主要是依據中國的特點,更加重視各類反政府、反華勢力組成的“第五縱隊”的思想文攻和輿論圍攻,借助美資控制的中國互聯網輿論和經濟平台,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爭奪人心和經濟控制權,伺機策動社會動蕩,挑起民族內鬥,最後以武力介入的方式,完成其征服中國的戰略目的。
伴隨著美國的戰略東移,我們絕不能只看到其人員、裝備、基地的東移,更要看到其隱蔽戰線的重心東移。現在,我國整個信息產業幾乎全部被美國控制,從高校到互聯網的主流輿論聲音也不時被美國的思想同盟軍操縱。美資控制的一些經濟網站,已經基本具備控制中國金融和銷售市場的實力。美國在朝鮮半島、日本和南海地區施加的壓力更像是明修棧道、聲東擊西;而其利用互聯網的壓倒性優勢,培養“第五縱隊”,對中國進行無聲無息、無休無止、無時無刻的進攻,才是暗度陳倉、釜底抽薪!
美國現在借助互聯網優勢,正在對中國展開全面戰略進攻,“第五縱隊”在中共十八大後以近乎總攻的姿態,一邊展開憲政攻擊,一邊瘋狂製造網絡謠言,絞殺著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保衛者。
美國在互聯網方面對於中國的優勢,遠遠超過核武器和信息化軍事體系的優勢。在這樣的新型戰爭面前,中國的核武庫、中國龐大的常備軍將無用武之地,有勁也使不出來。蘇聯解體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新時代的新戰爭模式下,網絡輿論思想戰遠比軍隊之間的任何作戰樣式都現實。“第五縱隊”通過他們的言行,利用強大的互聯網優勢,每時每刻都在把中國的一些青年變成他們的“媒體戰士”,並進一步將其塑造為下一步社會動亂的主力。如埃及那樣的“傻子革命”的炮灰。“第五縱隊”的威脅,已經超過美國的核武器和美國的傳統軍事威脅,成為中國政治安全領域的心腹之患。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