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雙城記:阿姆斯特丹與香港
香港與阿姆斯特丹,大家會想起黑幫,《古惑仔》電影中蔣天生在街頭被槍殺,嫁禍給陳浩南。
我曾經在旅遊作品《過客》一書中寫過阿姆斯特丹,當地的大麻連鎖店The Bulldog開到通街通巷,晚上在Leidseplein廣場街頭流連,空氣中總是感覺到purple haze,這顯示了阿姆斯特丹的「寬容」,這城市歷史由一條漁村開始,當時荷蘭本受西班牙統治,宗教改革後大量新教徒移居荷蘭,當擺脫西班牙獨立後,推行寬容的宗教政策,全歐各地逃避天主教宗教迫害的都來阿姆斯特丹,當中有不少工匠、商人,十七世紀已經成為歐洲自由思想中心,來自佛蘭德斯地區的新教徒印刷工匠,定居此城,令當地成為印刷業中心,今天在海牙的國會所在「騎士之家」,就是當時書商的交易中心。
「當歐洲天主教進入異端裁判所的殘酷迫害時,荷蘭阿姆斯特丹成了避難所,成就了日後商貿大國地位,這與香港何其相似。追求思想、言論自由的人躲到南方小島,有江南文人、國學大師、戲劇老倌、猶太商人、拜火教商人、錫克教警察、逃避印支戰火的華人,親共、反共、托派,各種宗教派系在此共冶一爐,在大英帝國遠東殖民地上竟然開出了一朵自由花。」(摘自《過客》頁188)
我一直認為,香港是亞洲的阿姆斯特丹,不斷接收在內地不能容納的「異端」、受迫害的邊緣人、爭取自由及掌握命運的人。
自由之城
今天我介紹一本將阿姆斯特丹歷史、文化共冶一爐的好作品《阿姆斯特丹──一座自由主義之都》,作者羅素‧修托(Russell Shorto)為《紐約時報雜誌》的特約作家,2008至2013年間曾擔任阿姆斯特丹約翰‧亞當斯學院(John Adams Institute)院長。他認為談這城市歷史,就是談自由主義思想演化史,因為他由一座十三世紀建於水壩濕地上的小漁村,變成全球頂尖城市,其崛起過程正等於自由主義的發展縮影。由於土地由填海而來的獨特地理環境,令他早已脫離歐洲傳統封建采邑制度的社會,同時也令這城市以自由為核心價值,這個差異令這城市變得偉大,甚至改變了世界。
他接納來自歐洲各地的經濟或宗教難民,包容各種思想信仰。世俗權力在此取代教會權力,官方的包容政策醞釀出知識及信仰自由氛圍,吸引歐洲各地的思想家前來,開創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出版中心。東印度公司的貿易令當地商業的蓬勃發展,這城市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市場。經濟富庶推動思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公民個人意識崛起;哲學家史賓諾莎的觀點,影響現代政治思想、倫理及神學的革命性哲學也在如此自由的環境下出現;當歐洲藝術仍受宗教影響之際,荷蘭畫家已推動藝術世俗化。林布蘭以市民肖像和莊嚴華麗的《夜巡》記錄下了阿姆斯特丹人的自我和公民意識。
分水嶺
歐洲自由主義的發展,是代表人擺脫了神權及專制君主,是歷史由中古向近世過渡的分水嶺,中古世界,人類一切思想及觀念均圍繞神權及君權建構出來,人的地位及主體性未確定。是阿姆斯特丹特殊的條件令自由主義得以在此茁壯成長,而自由主義也進而形塑出這座城市的獨特樣貌,成為這城市的ethos。大麻、娼妓、黑幫、享樂與宗教、思想、性傾向、言論自由並行不悖。我們回溯阿姆斯特丹的歷史,是要展現這個以「包容與接納」和「着重平等與個人自由」為核心價值觀的城市,在八百年間由小漁港,成為自由之城!而這歷史軌迹,全世界只有香港足與他相提並論。我們用一百七十年的時間,走過這條自由主義之路,曾幾何時,香港自由之城孕育的革命思想,曾經撼動整個中華大地,也曾經令共產黨焦慮害怕,而今天我們卻處於十字路口,徬徨不已!
《過客》由大麻連鎖店開始寫阿姆斯特丹的寬容。
填海令這城市擺脫貴族封建控制。
撰文:劉細良
編輯:謝慧珊
美術:孔文彬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唔想睇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