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惹火圍欄】九龍公園突增金屬圍欄劏開泳池兩半 泳客嬲爆促康文署收回成命
夏季快至,九龍公園室外泳池(一號嬉水池)將於本月16日重開,但有泳客近日卻發現康文署突然在泳池中央的行人天橋底加設了兩排長長的金屬圍欄,把泳池一分為二,令泳池失去特色、可暢泳的長度及泳池面積均大減,泳客大感冇癮。康文署人員解釋是因天橋底多條柱躉造成救生員視覺盲點,並曾有小孩在上址遇溺,遂決定設圍欄保安全,但泳客質疑康文署做法不合情理。立法會議員梁耀忠亦認為康文署涉矯枉過正,他促請康文署採折衷方案如縮短金屬圍欄,以平衡救援安全以及成人泳客的權益。

記者徐雲庭

梁耀忠議員及近30名九龍公園忠實泳客昨傍晚齊集九龍公園泳池,由梁耀忠做代表與康文署人員再開會。有泳客希望康文署收回成命,把新裝的金屬圍欄拆掉,否則「游游下水要上水才可行去另外半邊泳池,好論盡!」。另有泳客致電給《蘋果》,質疑康文署早已規定小童游泳必須有成人陪同,故若單以小朋友在戶外成人池盲點位游泳容易遇溺而加設圍欄,做法並不合理,亦有泳客認為九龍公園室外泳池的行人天橋原本是其獨特之處,因不少泳客都喜在上天橋底的水中納涼及避開猛烈太陽,但突加設圍欄,既破壞了泳池美感,亦令泳池失去了特色。

突然新加的兩排金屬欄,記者估計長約35米,兩排圍欄相距約4米,故泳池面積變相縮少約140平方米,兩排圍欄剛好設於橫跨九龍公園室外巨型泳池的行人天橋的橋底,上址水深約1.4米,是該室外池其中一個最深水的地方。本身亦是九龍公園泳池常客的梁耀忠稱,康文署人員早前已解釋過,新增金屬圍欄,是因天橋底的十多條柱躉易造成視覺盲點,救生員可能看不到柱後有小童遇溺,事實上上個泳季已曾有兩小童在天橋底遇溺,唯無人死亡,但康文署認為要加強安全及消除盲點,遂增設圍欄。

梁耀忠不反對保障小童泳客安全,但認為康文署做法矯枉過正,他建議採折衷方案,即是把金屬圍欄(約30米長)縮短,例如留下缺口,令泳客可經此缺口游泳往返兩邊的泳池。若這樣做,成年泳客可照樣享受暢泳樂趣,而救生員亦因缺口位置不大(柱躉不多),較易克服視覺盲點問題不致延誤對小童泳客的救援。但梁稱康文署以需等候拯溺總會的意見為由,昨晚開會後暫未決定是否接納他的折衷方案。

康文署回應指,九龍公園戶外的一號嬉水池水深0米至1.4米,泳池上興建了一條貫穿全池的行人天橋,由座落於泳池中央1.4米深水部份的12根結構柱支撐。這些柱對救生員的視線形成了阻礙及多個盲點。因應有關情況,泳池已編配了一定數目的救生員當值,確保各當值救生員的監察區域能盡量覆蓋泳池所有位置,保障泳客安全。然而,當值救生員或會因盲點影響拯救效率。

康文署透露該泳池過往偶有發生小童誤到天橋下面柱位附近的水深地帶。在2016年泳季期間,九龍公園游泳池戶外一號嬉水池曾發生兩宗拯救事件,遇事者均為4歲的小童,拯救後需要召喚救護車到場送往醫院救治。翻查閉路電視記錄,兩名遇事者遇溺位置在嬉水池行人天橋下的游泳區域,該處水深為1.4米。基於泳客安全為首要考慮因素,康文署在諮詢香港拯溺總會意見後,決定將一號嬉水池行人天橋下包括12根柱的游泳區域圍封,防止泳客因在該處游泳而發生意外,並同時移除結構柱所產生的盲點,配合重置瞭望台位置後,加強救生服務及拯救效率,以進一步確保泳客安全。

有關改善工程現已完成,一號嬉水池將於4月16日重新開放予市民使用。現階段,九龍公園游泳池管方正與相關政府部門及團體緊密合作,並會繼續積極聆聽相關工作人員及泳客的意見,以及在本泳季時全面檢討是項工程的成效。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breaking/20170408/56535310
Good0Bad3
2017/04/08, 7:22:54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