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拾級而上 老外教授拆解樓梯故事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05/25/3354483/20170526_Vsub148NEWAD_clean_w.mp4
Melissa(左)跟Stefan設計樓梯遊戲,只希望更多香港人了解身邊樓梯背後的故事。
「第一次來到香港,相信與很多香港人一樣,慨嘆:『救命!為何有這麼多樓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Melissa Cate Christ如是說。她是香港唯一研究樓梯的教授,原住西雅圖的她,2011年來港當教授,始與香港樓梯結下不解之緣,本月更跟一眾藝術家舉辦了一個樓梯文獻展覽。
自小住在西雅圖高山上的Melissa,每天都上落山,生活與樓梯密不可分。她本身是一位園境師,專門研究地理環境,後來輾轉在2011年來到香港,發現香港樓梯空間有別於家鄉功能性為主的樓梯,「香港樓梯有非常悠久嘅歷史,而香港人亦視樓梯為公共空間,人會停落嚟同鄰居交談,而唔係喺扶手電梯打聲招呼就完。」香港樓梯的多元化,深深吸引了她,於是開始中西區的樓梯研究,碰巧當時政府提倡在上環磅巷興建扶手電梯鏟平所有樓梯階,「香港嘅諮詢程序同加拿大、英國好唔同,政府會有既定嘅發展藍圖先去諮詢公眾,但喺香港,公眾只有兩個月時間發表意見,最後計劃通常都會照去。」Melissa就想倒不如把對樓梯的研究與磅巷計劃結合,與磅巷關注組的一班街坊帶頭反對,始令計劃成功擱置。
道路應以人為本 樓梯有獨特風景
扶手電梯方便大眾,但樓梯是否不值得保留?她解釋在外國,路以人為本,但普遍香港人要讓車,結果大眾的走路方式向上升,只好走扶手電梯或行人天橋,「例如2008年前特首提議喺旺角區加行人天橋,對我嚟講係浪費公帑。香港要改善嘅係地面問題,例如疏通車流、擴闊行人路,以及提供足夠休憩空間。」換言之,路面需要切合人的需要,而非一味改變人的步行模式,所以磅巷的樓梯值得保留。數年來她還成立了研究資料庫,為中西區樓梯作詳盡記錄,全因香港的樓梯有很多外國沒有的獨特風景。「例如樓梯街有好多人做買賣,有人織鐵絲籃,新年期間會有人將針織裝飾圍喺樓梯扶手。」香港連普通公園也有十多項禁止項目,反而樓梯成為了另類公共空間,「任何人都可以好休閒咁坐喺樓梯、識朋友,又或者吸煙,任何事都喺樓梯間發生。」住在中西區的她,最難忘是樓梯遍佈塗鴉藝術,「香港對塗鴉較寬鬆,可以喺樓梯注入藝術元素而唔使申請。」樓梯,就是如此隨意和變化多端。
本月她除了聯同一班藝術家舉辦「永遠在邊緣永遠在過渡」的樓梯文獻展覽,更與兩名遊戲設計師Mela Kocher和Stefan Schmidlin合作研發樓梯遊戲「Stair Quest」。玩家只需透過網站連線,去不同的樓梯做任務,例如數樓梯級、拍下樓梯照片、寫下有關樓梯的創作故事等等,再輸入樓梯的基本資料就完成。Mela說:「每條樓梯只要有三個人去過,就已經可以幫到我哋建立資料庫。集齊樓梯資訊後,就可以救出遊戲中嘅龍。」Stefan指靈感來自香港人最愛玩的Pokemon Go:「對象係乜人都可以玩,我哋想藉這個遊戲鼓勵人多啲周圍走。」他們加入遊戲元素,無非希望多點人留意身邊的樓梯,推動城市的步行文化。樓梯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大家平日多走一步,不難發現香港的文化和歷史故事,其實就在我們腳下。
Melissa與兩位遊戲設計師Mela Kocher(左)和Stefan Schmidlin合作研發樓梯遊戲,鼓勵大眾做任務之餘亦協助學術研究。
住在中西區的她,最難忘是香港樓梯遍佈塗鴉,有着特別的藝術風景。
展覽展出了Melissa與一班藝術家對樓梯的研究傑作,相展、中西區平面圖,以及樓梯VR體驗。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6月3日
時間:10:00-19:00
地點:北角堡壘街18-20號華健大廈地下
遊戲網址:https://quest.stairculture.com/
記者:鍾藹寧
攝影:徐振國
編輯:梁浩維
美術:利英豪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幾得意喎,得閒去睇吓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