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講團隊精神落槳一致 龍舟教練:贏就一齊贏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05/28/3356533/20170529_Vsub188newnewAD_clean_w.mp4
Lister說扒龍舟最緊要講效率,除了扒的方法,整隊人節奏一致才最有效率。
端午將至,龍舟先行。以為龍舟是五月初五期間限定,其實早在4月開始全港各區已陸續打響龍舟鼓,有傳統漁民賀天后誕的賽事,也有灣頭艇會辦的私人比賽,一年約50場賽事鬥到10月。近年扒龍舟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公司組隊以龍舟作為team building,藉運動提振士氣,也培養同事間的默契,君不見近年端午正日,赤柱超過200隊伍參與龍舟賽事?龍舟教練胡國威(Lister)說得準:「扒龍舟沒有個人主義」,龍舟之上沒有英雄,只有團隊,單槳獨扒只會原地打轉,20人齊上齊落先有得贏!
「扒得快當然要練習,懂得用力兼要扒得齊,不齊是冇得搞的!」去年帶領香港遊艇會龍舟隊在澳洲奪得Club Crew World Championship in Adelaide的龍舟教練Lister,1994年開始扒龍舟,跟大部份人開始迷上一項運動的初衷一樣——因為好玩,「都是一班人聚在一起玩玩,扒完船去飲啤酒吃東西,都是社交性質多一點,又可做做運動,總比夜蒲好,後來比較認真就不一樣。」開始明白健碩身形配一個啤酒肚是怎麼一回事。年輕時Lister一星期扒三、四日龍舟,拿過不少獎項,2002年開始換個角色做教練,結果在龍舟上的時間還要多,高峯期同時執教6、7隊,一周七日天天落水,「現在各行各業都有人玩,近年多了不少公司隊,貪其不像其他球類活動般有衝撞性、容易受傷,又講求團隊精神,可以team building,以前,沒認識的人介紹就冇得玩。」
個人主義 識飛也不會贏
「扒龍舟沒有個人主義,一個人扒到識飛都冇用,你好氣好力,但跟前面落槳節奏不同,只會阻水拖慢隻船。」龍舟賽後不會有個人成績或數據,一條船只有一個完成500米的時間,「一隊人個個都重要,缺一不可。」由最前方的鼓手到最後的舵手,各有角色,「鼓手是個重要的崗位,掌握全船落槳的節奏,以往一般是德高望重的師傅去打,現在有些隊則只為應付賽例所需,而找體重較輕的人擔當;舵手則負責確保條船直線奔向終點。」
乘訪問之便,跟Lister的隊伍扒龍舟。某晚趕到深水灣的外島,未搞清楚執槳姿勢便被派到其中一隻艇上,跟着旁邊的師兄手起槳落,個半小時雙手亂七八糟的起落,勉強跟着前方搏命扒幾乎氣絕還是不敢停手,死去活來過後雙手不舉,連洗頭之力都欠奉,卻仿似中了毒,回家途上暗自期待着下一課操練。
Lister執教的香港遊艇會龍舟隊(右圖)成績不俗,女子隊更經常奪冠。
現代龍舟比賽似開Party
「老一輩有句說話:『番鬼佬扒龍舟,倒數第一!』」 Lister在外國讀書,他執教的隊伍中,有不少是居港外籍人士,操練時主要以英語溝通,「香港雖然無職業龍舟隊,卻能把龍舟帶到國際。」既因為自1976年開始每年舉辦的國際龍舟邀請賽,亦因為越來越多居港外籍人士參與賽事,澳洲、加拿大、英國等國家也有了自己的國家隊,成為正式國際比賽項目,「傳統的扒龍舟方法可以幾騎呢的,現在就科學化得多了,技術更講究,器材要求也更高,甚至用上碳纖維槳,更輕巧,扒得更快。」比賽氣氛也較以往不同,「傳統漁民賽會多一點儀式,例如賽前會拜神和在海上撒衣紙。赤柱比賽就似開party,扒完成班人在大街上飲酒跳舞,似嘉年華。」而比賽過後是不分輸贏的,「輸了,都飲啤酒,下次再來,不然怎樣,一個比賽只得一隊人贏,其他全部都是輸的。」
雖說龍舟沒有衝撞性,但傷患還是會有,年屆47歲的Lister也不例外,「扒龍舟勞損性的傷患比較多,像我有網球肘,即將要休息一個月,物理治療師要我的手臂休息,盡量不要再有其他長期傷患,香港仔有些運動員扒到70歲,連孫也在玩。自己希望玩得一日得一日。」
現代龍舟不少已轉用玻璃纖維船,較輕身,適合外國人扒。
4月舉行的深水灣龍舟賽氣氛十足開party。
記者:曾冠輝
攝影:林栢鈞、梁志永、張志孟
編輯:譚寶君
美術:楊永昌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當然係咁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