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鄭立: 一直蓋倉庫的村子
https://sosreader.com/cl-firewood/
很久很久之前,有一個村莊,經歷了一個非常酷寒而且漫長的寒冬。
這是一個以木柴作為主要燃料的村子,不論煮東西吃、取暖,都是用木柴。每年寒冬,他們不斷的燃燒木柴取暖,然而今年寒冬比過去認知的都更寒冷,每天都燃燒了更多的木柴,即使每天都有去砍柴補充,可是大雪下得寸步難行,人口又增加了,消耗的速度比起補充更快。最終,木柴終究是用光了,不僅不能取暖,連熱食也沒有,冬天還沒有結束,大家也開始絕望了。
漫長的冬天還是過去了,在春天時,倖存下來的村民,得到了很大的教訓。他們發覺,如果冬天比想像中的更漫長,倉庫的木柴將會不夠使用。所以他們決定在今年,將村裡擴建更多的倉庫,並且努力砍伐木柴。
他們的努力是有成果的,就在這一年,冬天還是漫長而酷寒,但這次的準備更好了。在節斂的控制使用量,以及有更多的儲存下,勉強用到冬天結束,總之,這一年比上一年好。
大家都意識到氣候異常,未來的冬天很可能會越來越冷和漫長。大家很確定地理解,儲下更多的薪柴的重要性,所以再進一步擴建了倉庫,更積極的儲下更多的柴。結果,在這一年,終於大家得到了一個暖和的冬天,村子比之前更適應這個天氣了。
可是,要維持這樣的溫暖,目前柴的儲蓄依然不足,大家還是必須在冬天時也外出砍柴。而大雪令這件事變得非常的辛苦和困難,如果倉庫可以儲存到更多的柴,那冬天就可以減少到外取薪的需求了。於是村子在冬天來臨前,建立了更多的倉庫,去儲蓄更多更多的柴。這次,他們又成功了,他們在冬天時已不用冒雪出外取薪。
後來大家覺得在冬天時配給柴的制度,總使大家感到不夠溫暖,如果可以的話,每天能用更多的柴煮水,或者還可以拿來燒水沐浴?總之,要處理這種願望,答案還是同一個的:更多的倉庫,更多的柴。
漸漸地,整條村養成了一種習慣,他們有空時就擴建倉庫,並在人力有閒時幾乎一定會儲柴。因為只要在冬天有更多的柴儲起來,就一定有更好的生活,除了積穀防飢,更要積柴防寒。建倉和取柴,成為了他們生活文化重要的部分,甚至變成以倉庫的大小去比較彼此的社會地位。整條村的建築物開始越來越多,到處都是倉庫,每個倉庫都擺滿了柴。
這些倉庫不斷的擴張,空地都拿去建了倉庫,房子與房子的距離變得更近,慢慢使村子越來越擠迫了。而溫暖過冬的成果,又吸引了一些外來搬入的移民,使村子的人口增長。好客的村民歡迎這些移民,畢竟都是協助建築倉庫和搜柴的勞動力,可是村民漸漸覺得,村子裡變得窄仄逼人,因為人多了,冬天時又需要更多的柴,附近的樹林都被砍得光禿禿的,需要往越來越遠的地方去取薪。
而且,村民們每天的工作時數增加了,因為只要有一點空,不是跑去弄材料建築倉庫,就是去搜集更多的柴,好像每建築好一座新的倉庫,大家都急不及待的想要填滿它。
不知為何,時間好像越來越少,生活好像越來越累,明明勞動的人口增加了,大家擁有的柴也增加了,可是對於柴的需求卻永無止境,因為大家對於寒冬的不安,也是永無止境。畢竟大自然的再生能力還是有限,現在必須走到更遠去取柴,平均取得柴的時間和成本越來越高了,但是倉庫不填滿,建來又有何意義呢?
當空地開始減少之後,連通道都變得擁擠,附近的樹林都用到極限,村民唯有不斷的向外尋柴。其實倉庫裡早已有足夠大家過冬的柴,可是為了種種和過冬無關的原因,大家已經停止不了繼續的建造倉庫,儲蓄下去。這已經不是一個實用的問題,而是一個道德的問題,只有擁有大量倉庫的人才會被認為是負責的人,而不斷去得到更多柴和儲蓄柴,則被視為美德,這導致了這村子到處都是柴。即使根本不需要用到那麼多,也用不到這麼多。
有些年輕人開始抗拒這些行為,他們看到樹林已變得光禿,取柴已變得困難,倉庫擠壓了其他勞作和居住的空間。而且為了勞動力吸收更多新移民,不是導致了冬天時要消耗更多的柴嗎?這引起了村子裡不同世代的衝突。許多年長的村民們認為,這些年輕人,沒有經歷過他們一開始時的寒冬,不知道沒有柴可燒的困苦,才會說這樣的話。
老人認為年輕人不知道儲蓄更多的柴,以備不時之需的重要性,只是為了懶惰,而做出種種的籍口。年長的村民一方面抱怨,另一方面不斷教育下一代柴的重要性,把質疑的人說成是不道德的懶惰者、廢物;是因為不擁有倉庫、不想取薪,出於妒忌心才會反對這個傳統的廢柴。
最終某一天,一場大火災發生,村子連同柴一起全部都燒光了,所有的努力化為烏有,只剩下一片焦土。
許多村民們悲痛的主張,之所以發生這場大火,是因為大家不夠努力去砍柴,以及年輕人開始抗拒建造更多的倉庫,而被神懲罰。他們決心要把這村子重建起來,他們鼓勵所有人,向大家表示,在共同努力之下,這村子的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倉庫,更多的柴。
他們相信,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再被神懲罰多一次。
很久很久之前,有一個村莊,經歷了一個非常酷寒而且漫長的寒冬。
這是一個以木柴作為主要燃料的村子,不論煮東西吃、取暖,都是用木柴。每年寒冬,他們不斷的燃燒木柴取暖,然而今年寒冬比過去認知的都更寒冷,每天都燃燒了更多的木柴,即使每天都有去砍柴補充,可是大雪下得寸步難行,人口又增加了,消耗的速度比起補充更快。最終,木柴終究是用光了,不僅不能取暖,連熱食也沒有,冬天還沒有結束,大家也開始絕望了。
漫長的冬天還是過去了,在春天時,倖存下來的村民,得到了很大的教訓。他們發覺,如果冬天比想像中的更漫長,倉庫的木柴將會不夠使用。所以他們決定在今年,將村裡擴建更多的倉庫,並且努力砍伐木柴。
他們的努力是有成果的,就在這一年,冬天還是漫長而酷寒,但這次的準備更好了。在節斂的控制使用量,以及有更多的儲存下,勉強用到冬天結束,總之,這一年比上一年好。
大家都意識到氣候異常,未來的冬天很可能會越來越冷和漫長。大家很確定地理解,儲下更多的薪柴的重要性,所以再進一步擴建了倉庫,更積極的儲下更多的柴。結果,在這一年,終於大家得到了一個暖和的冬天,村子比之前更適應這個天氣了。
可是,要維持這樣的溫暖,目前柴的儲蓄依然不足,大家還是必須在冬天時也外出砍柴。而大雪令這件事變得非常的辛苦和困難,如果倉庫可以儲存到更多的柴,那冬天就可以減少到外取薪的需求了。於是村子在冬天來臨前,建立了更多的倉庫,去儲蓄更多更多的柴。這次,他們又成功了,他們在冬天時已不用冒雪出外取薪。
後來大家覺得在冬天時配給柴的制度,總使大家感到不夠溫暖,如果可以的話,每天能用更多的柴煮水,或者還可以拿來燒水沐浴?總之,要處理這種願望,答案還是同一個的:更多的倉庫,更多的柴。
漸漸地,整條村養成了一種習慣,他們有空時就擴建倉庫,並在人力有閒時幾乎一定會儲柴。因為只要在冬天有更多的柴儲起來,就一定有更好的生活,除了積穀防飢,更要積柴防寒。建倉和取柴,成為了他們生活文化重要的部分,甚至變成以倉庫的大小去比較彼此的社會地位。整條村的建築物開始越來越多,到處都是倉庫,每個倉庫都擺滿了柴。
這些倉庫不斷的擴張,空地都拿去建了倉庫,房子與房子的距離變得更近,慢慢使村子越來越擠迫了。而溫暖過冬的成果,又吸引了一些外來搬入的移民,使村子的人口增長。好客的村民歡迎這些移民,畢竟都是協助建築倉庫和搜柴的勞動力,可是村民漸漸覺得,村子裡變得窄仄逼人,因為人多了,冬天時又需要更多的柴,附近的樹林都被砍得光禿禿的,需要往越來越遠的地方去取薪。
而且,村民們每天的工作時數增加了,因為只要有一點空,不是跑去弄材料建築倉庫,就是去搜集更多的柴,好像每建築好一座新的倉庫,大家都急不及待的想要填滿它。
不知為何,時間好像越來越少,生活好像越來越累,明明勞動的人口增加了,大家擁有的柴也增加了,可是對於柴的需求卻永無止境,因為大家對於寒冬的不安,也是永無止境。畢竟大自然的再生能力還是有限,現在必須走到更遠去取柴,平均取得柴的時間和成本越來越高了,但是倉庫不填滿,建來又有何意義呢?
當空地開始減少之後,連通道都變得擁擠,附近的樹林都用到極限,村民唯有不斷的向外尋柴。其實倉庫裡早已有足夠大家過冬的柴,可是為了種種和過冬無關的原因,大家已經停止不了繼續的建造倉庫,儲蓄下去。這已經不是一個實用的問題,而是一個道德的問題,只有擁有大量倉庫的人才會被認為是負責的人,而不斷去得到更多柴和儲蓄柴,則被視為美德,這導致了這村子到處都是柴。即使根本不需要用到那麼多,也用不到這麼多。
有些年輕人開始抗拒這些行為,他們看到樹林已變得光禿,取柴已變得困難,倉庫擠壓了其他勞作和居住的空間。而且為了勞動力吸收更多新移民,不是導致了冬天時要消耗更多的柴嗎?這引起了村子裡不同世代的衝突。許多年長的村民們認為,這些年輕人,沒有經歷過他們一開始時的寒冬,不知道沒有柴可燒的困苦,才會說這樣的話。
老人認為年輕人不知道儲蓄更多的柴,以備不時之需的重要性,只是為了懶惰,而做出種種的籍口。年長的村民一方面抱怨,另一方面不斷教育下一代柴的重要性,把質疑的人說成是不道德的懶惰者、廢物;是因為不擁有倉庫、不想取薪,出於妒忌心才會反對這個傳統的廢柴。
最終某一天,一場大火災發生,村子連同柴一起全部都燒光了,所有的努力化為烏有,只剩下一片焦土。
許多村民們悲痛的主張,之所以發生這場大火,是因為大家不夠努力去砍柴,以及年輕人開始抗拒建造更多的倉庫,而被神懲罰。他們決心要把這村子重建起來,他們鼓勵所有人,向大家表示,在共同努力之下,這村子的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倉庫,更多的柴。
他們相信,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再被神懲罰多一次。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