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壓迫與寬恕:希望小提琴

6月的日子,怎樣同小孩子談人權、民主自由?我介紹台灣繪本《希望小提琴》,此書由金鼎獎作家幸佳慧與兩次入選意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的插畫家蔡達源合作,是台灣第一本以白色恐怖歷史為主題的繪本。《希望小提琴》是直面台灣一段黑暗、踐踏人權的歷史,沒有轉彎抹角,故事主角陳孟和先生,由1952到1967年15年間,被政權以莫須有的罪名,監禁在綠島。
綠島囚犯 15年黑暗歲月
抗戰結束日本戰敗,1947年由大陸進駐台灣的國民黨政權與當地人爆發衝突,造成眾多民眾傷亡的「二二八事件」,根據行政院公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總計死亡人數有18,000人至28,000人左右,自此進入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稱為白色恐怖統治,在這期間,政權隨意拘捕被指控者,囚禁於四面環海的綠島。這個政治犯監獄源於日治時期在島上設置「火燒島浮浪人收容所」,綠島舊名為火燒島,據說黃昏時分,從外海遠眺這座島嶼時,有如火燒一樣,1950年代開始專門用作囚禁異見者和政治犯等。陳孟和當時就讀師範學院美術系,1952年4月26日被指「參加叛亂組織」判刑15年囚禁綠島。在那裏他曾想過自殺,妹妹的來信成為他生存下去的動力。因為是孤島,囚犯在島上可自由活動,他們修橋築路、起屋種菜,也有為島上的孩子補習。陳孟和知悉妹妹誕下女兒,他決定用島上的木頭、廢料,花了一整年時間親手做小提琴送給外甥女,以感謝妹妹對他的支持。這個小提琴今天已送贈予人權博物館,而陳孟和於今年1月逝世。
繪本是以第一人稱寫作,作者通過訪問、整理他囚於綠島時的心路歷程,故事內容沒有太多歷史背景,時代背景在附送的小冊子作交代,繪本集中在主角的故事,虛擬一位在綠島生活的小女孩,描述兩人的互動,而最後將琴贈予她,作者用溫暖、關懷的方式,描述主角走過這黑暗15年。台灣走向民主,是需要勇氣去承認歷史的錯誤,而受害人也回報以寬恕、原諒。幸佳慧說:「我看到英國或德國人在回首帝國主義或納粹主義時代下他們的所作所為時,身為教養者的他們,不僅低頭反省,為過去的錯誤致歉,並且修正其想法。我清楚感受到這是因為他們知覺眼前面對的是一群稚嫩、熱切學習的年輕人,因而有一份人類傳承的責任感,使他們更加謹慎的以身作則。」她於是決定寫下陳孟和的故事。

繪本講述被囚綠島的政治受害者陳孟和的故事。

陳孟和親手做來送給外甥女的小提琴,已送贈予人權博物館。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
編輯:馮秀珍
美術:孔文彬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去綠島好慘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