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陳曉蕾出版《大人》:香港人好唔識死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06/25/3377920/20170626_Vsub531newAD_clean_w.mp4
上周第一期《大人》月刊已經出版。
「香港人太不識死了。」這幾年,大家都知陳曉蕾是「寫書的」,開講座,談生死,指點你「最後一程」怎麼走。歸根究底,港人識威識玩識食識拼搏,就係唔識死。「臨終時好多鬱結,其實因為臨終前沒處理好。而踏入人生下半場,你可能突然患病,要照顧自己,也可能變了照顧者。」她訪問腫瘤科醫生,醫生告訴你,個腫瘤其實是你十五年前某種生活方式,吃的東西種下的果;人到中年喝奶補鈣?營養師同事告訴她28歲前就要補鈣防骨質疏鬆,曉蕾愕然:「28歲?現在大部份人都過了啦!所以,好多事其實要比想像中更早要留意的。」
剛推出的《大人》月刊,圍繞着45歲至65歲讀者群,寫優質衣著、生活、旅遊、飲食、健康、運動等知識,但其實講的,都是二十多三十歲都要知、該及早準備的事情。個個問佢「紙媒寒冬」你仲夠膽出書?邊個唔識死?但其真身其實是個NGO機構「大銀力量」,他們會搞活動、搞講座,有facebook、有專書,月刊只是其中一個部份。
人口老化,那不只是「老人」的問題,未來對年青人影響更大:「影響到連紅綠燈的時間都可能要延長。」1980年時家庭平均人數接近四人,2011年已跌至2.9人,香港現在有八分一人口是獨居老人或雙老住戶,未來到底誰去照顧他們呢。除了早前照顧者忍痛殺病妻的新聞,日本幾乎每個月都有這樣的新聞,做了五年關於安老的訪問,朋友家人出事,都問她怎麼辦怎麼辦,社工朋友更幾乎天天都收到這類電話,「你有認識的朋友就問到,你不懂可以問誰?我都有兩個超過九十歲的嫲嫲婆婆,我有長壽基因,未來要怎麼照顧她們,照顧自己呢?」趁後生,除保持健康身體,就是要預先摸清社會或社區裏有甚麼可用資源。
而香港更可怕的,還是戰後湧來的二百萬人一起老:「在其他地方的老化,有六、七十年時間慢慢老,我們是在二十多三十年間,大家嘭一聲好大班人同時老去。」而上一輩的爺爺嫲嫲,生活質素沒那麼高,曉蕾的爺爺因為眼睛不好,十多年不上街也不覺有甚麼大問題,但這一代的爺爺嫲嫲呢,他們可能住美孚、太古城,感受過提升了的生活質素,做仔女的也不忍,會為他們找日間中心,找上門服務,找尋改善與豐富生活的方法。但你知道打到哪找這些服務嗎?幾年下來採訪的許多服務許多機構,都呼天搶地喊服務沒人理沒人知呀,作為記者,看着大堆大堆有心有力的服務無人問,總急着想把事情公諸於世:「但這題目比臨終更大,因為時間長,每個人不同,我就想我要用更大的媒體。我除了出書外要用facebook,要有月刊,我每次出書我都會搞讀書會,討論有甚麼可以做,讓關心這些題目的人有見面機會,令這些事滲透出去。」這本雜誌,這個機構,這一堆人,只想大家好好檢視,面對自己的人生。抬頭,多一點知識,多一點選擇,「推出《剩食》一年後,其實多了二十多三十個機構做食物回收,好大迴響,但我沒錢寫《剩食2》啊,我要成立一個NGO機構,如果我做的事是有影響力的話就可以申請不同基金,繼續做公眾教育了。」
心目中本只是個得數人的小組織,沒想到大家自動請纓,發展成廿人全面的團隊。
FB專頁:大銀Big Silver
其實社區上有許多不同服務的NGO,認知障礙的、腦退化的、情緒問題的,有些很積極,得到更多的關注,申請到基金支持,越做越好;相對內斂的,其服務就無人問津:「像港島區有個認知障礙的服務,竟然無人報名。」而有些,則等到服務終結時才有一兩個報道,結果人人以為「服務完畢」。好些NGO試着自己做報道,又寫得不夠吸引:「看到條題已知道不想看下去。」最重要的,是媒體轉型,以前有份實體報紙有本書,你怎都會「順便」看到些小消息;網絡裏,你圈子裏沒人分享關注,消息永遠不會出現在你的資訊頁裏。回歸紙本,創刊號主題「食──唔落」,老來病弱食唔落的人生滋味,誰願面對?她用本土粟米、百五蚊一碗老火靚粥講起;物理治療師的「肩頸痛」小運動,如果插圖不是「爆炸頭」0靚仔而是正正經經醫師話,讀者應該無意識揭過咗都唔記得。他們就是要把這些「很重要但無人願睇」的話題,消化包裝融入生活,變得容易入口。
做了獨立記者多年,曉蕾已經習慣了一個人。一個人專心採訪、閉關寫書研究、大家直接向她買書,多次澄清「自由業者多數褲穿窿」的都市傳說:「讀者從來沒讓我餓肚子。」在得到這種安定與平衡的時候,她就要放下這些,走出來搞壇大嘢。從她兩年前在facebook透露動向,兩年來不時呼喊幾句,同路人自動埋班,記者、社工、營養學家、市場人員、大內總管、剪片美術、設計,有人辭掉厚職鼎力相助,由預想中的幾人小組,變成多達廿人,還有許多專家、義工支持的Dream Team,是她最大的突破:「沒哭,但我一直發胖。」原來多了戰友,習慣一人工作的她會勁多嘢講,開心,成日笑,易感動;同時壓力大,成日食住朱古力蛋糕打稿,「人們常想像我會自己耕田,食有機食物,但你看我工作量就知道我哪有時間煮飯呢?別開玩笑。梗係隊叮叮嘢啦!」喂,出得嚟行遲早要還,她比你我都清楚。
上周,第一期《大人》月刊已分發到特定站點,以及在「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裏,借用別人攤位裏的梳化作站點免費派發,大堆人聞風而至來撐場訂書,往後每期定價$10,正正就是一個「大銀」的力量,你感受到了嗎?
記者:陳慧敏
攝影:劉永發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url]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老真係一個問題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