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流浪貓安樂窩 年輕人建貓屋遮風擋雨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07/30/3406332/20170731_sub387NEWNEWAD_w.mp4
藝術工作者Ricky(後排左)和Brandon(前排左)最近聯同幾個年輕人為流浪貓設計貓屋。
提起「社區」,都會理所當然地想到人際關係的課題。人類學家安東尼·科恩(Anthony P. Cohen)就定義社區為「一個人對其完全認同的實體」。藝術工作者陳百堅(Brandon)和陸家豐(Ricky)卻有另一種看法,「除了人類,社區其實還有不少動物,牠們又可以擔當甚麼角色呢?」最近他們聯同幾個年輕人親手為流浪貓建了三間貓屋,希望大眾反思流浪動物於社區的價值。
香港仔的老街坊踏着緩慢腳步,間或有幾隻小貓從小巷伸出頭來,「這裏因為背山面海,所以有不少流浪動物,單是流浪貓也有近200隻。」Ricky解釋。我詫異他明明不是香港仔街坊,怎麼對這裏的生態瞭如指掌,「這些都是貓婆告訴我的啦。」他笑說。
一個多月前,他們應蒲窩青少年中心的邀請,來辦一個社區藝術的課程。碰巧他們一直想以藝術形式去了解不同社區遇到的問題,因此沒多想就答應了。初來埗到,社區中心的負責人偶爾提及這區有很多流浪貓,他們就開始萌生各種念頭,「我們想過做貓貓遊樂場或是攀爬設施。」Ricky憶述。然而前陣子適逢滂沱大雨,Brandon便提議為流浪貓做間小屋,好等牠們有瓦遮頭,「這間小屋其實不是Home(家),只是Shelter(庇護站)而已。」但他們畢竟不是香港仔居民,連這裏的流浪貓在哪聚集也不知道,更遑論為牠們設計棲息處,因此社區中心職員就幫忙找來區內的權威「貓婆」和他們合作。
餵貓30年 貓婆幫忙提點
束一頭短鬈髮的「貓婆」,乍看有點似德文鬈毛貓。她的廣東話帶點東南亞口音,細問才知道她原是印尼華僑。「我在香港仔餵流浪動物已經快30年了。」初時她多餵地盤狗,因為每到長假期,地盤狗就無人理會,她就動了惻隱之心。「有次我在馬路見到一隻被車輾得扁扁的貓,才知道巷裏藏了很多小貓。」自此她也會準備貓糧,甚或帶牠們去絕育和看醫生。她視流浪貓如己出,每次餵貓都是親自走到貓貓的住處,更試過用水泥和泥土做貓屋,但每遇上大雨就打回原形。
除了餵飼,貓婆亦會帶流浪貓絕育和看醫生,不過花費不少,希望有心人能幫忙。
貓屋由構思到動工都由幾個年輕人包辦。
木造防水 內放貓糧清水
「多得貓婆帶我們參觀她的土炮貓屋,才有現在的木貓屋。」Ricky說,貓婆憑她餵貓的經驗,無疑為他們提供了很多具體的建議,包括盡量用貼近自然的素材,好吸引貓貓走入屋內休息。他們幾個年輕人就以輕便的木材為基礎,再加上天然的防水鍍膜製作貓屋。他們亦特意托高屋底,以免沙泥沖進去。貓屋放有貓糧和清水,還設有兩個出入口,好讓流浪貓逃避狗隻的追捕。透過這個簡單的課程,他們不僅了解多了香港仔,更改善了社區中心職員和貓婆及青年人的關係,「這個社區中心已成立了30年,貓婆也餵貓30年,若不是因為這個項目,他們可能這一世都不會連繫。」Ricky滿足地說。
對於貓屋會否引來流浪貓聚集,他們卻反問,「現在絕育的技術這麼好,究竟流浪貓是從哪來呢?是牠們不斷繁殖還是有人棄養呢?」現時貓屋會暫時寄放於社區中心,好讓職員和居民可以留意到流浪貓的狀況,以防區內活躍的虐貓分子傷害牠們。「我們做這間貓屋,其實不是要討厭動物的人愛上流浪貓,我們只是想讓大家反思,流浪動物在社區到底充當甚麼角色。」Brandon淡然再拋出一個問題,「流浪貓是因為流浪才是流浪貓,但當流浪貓有屋,牠還算不算流浪貓呢?」
在香港仔單是流浪貓已有近200隻。
貓屋放了三天,已經有流浪貓爬入屋內避雨。其實只要不棄養,牠們或不至流浪街頭。
貓屋以木材為主,質料輕便,方便移動。底部故意托高,防止大雨時沙泥沖進屋內。
木屋還會加上三層防水鍍膜,這樣就不會發霉。
屋內只放清水和乾糧,一來衞生,二來容易補給。
餵飼流浪貓須知
1.根據《狂犬病條例》421章20條,若漁農署豎立告示禁止餵飼非人畜養的動物,任何人均不得於該處餵飼流浪動物。
2.若於其他地方餵飼,宜注意衞生,食物最好以乾糧為主。
3.切勿餵食冷飯剩菜和湯渣,一來容易引來昆蟲,二來或會讓流浪動物生病。
4.切勿與附近的居民或不喜歡動物之人士起衝突。
蒲窩青少年中心
香港仔大道116號
採訪:黃映嫚
攝影:劉永發
編輯:馮秀珍
美術:楊永昌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貓貓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