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研究:大多父母都偏心 傷害遠比想像大
你童年時期關於父母偏心的直覺可能是對的。
去年在《婚姻與家庭雜誌》(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75%的母親承認自己和某個成年子女關係更近。研究者們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70%的父親和74%的母親都會對某個子女表現出優待。
來自華盛頓特區的心理學家、《最受寵的孩子》(The Favorite Child)一書的作者Ellen Weber Libby指出,偏心雖然是一種忌諱,但卻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家長必須知道偏心是正常的,”她稱,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這種情況。部分家長可能偏愛更像自己的孩子。隨着時間的改變,他們偏愛的孩子也可能發生變化。一位家長可能在某個特定階段,如嬰兒期或青少年時期,偏愛某個孩子。
不過,她補充道,“如果父母的優待持續集中在某一個孩子身上或者被用於增強家長的自尊心或自我價值認同,這很容易越界,變得不健康。”
數十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當孩子們覺得自己沒有被平等對待,他們可能更容易變得沮喪和自卑,同時也更容易陷入困境。根據2014年在《家庭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僅是認為父母偏心的看法就可能對一個孩子的行為產生負面的影響。
不過,這取決於環境。來自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首席研究員Alex Jensen招募了282個家有多名青少年子女的家庭,以評判所感知到的優待行為對他們的影響。通過採訪這些家長和孩子,對他們的親子關係親密度、衝突和風險行為進行評估,Jensen博士發現,在整體關係更淡、更疏遠的家庭,認為自己不那麼受寵的孩子飲酒、抽煙或吸毒的可能性是其他孩子的兩倍。而在整體關係親密的家庭,認為父母偏心的看法卻沒有什麼影響。
根據2015年在《老年學雜誌:社會科學》(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發表的一項研究,最受寵的孩子也可能面臨一系列包袱。研究人員採訪了725名成年子女和他們的母親,對感情親密度、衝突,關於母親的驕傲與失望緣由的感知,以及這些子女的抑鬱癥狀進行了評估。
研究人員發現,被認為和母親感情最好的孩子付出了代價。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社會學教授J. Jill Suitor稱,和其他兄弟姐妹相比,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出現抑鬱癥狀的情況更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和兄弟姐妹之間關係緊張,或者更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有責任給予母親情感關懷。
對父母而言,偏愛某個孩子可能讓他們心懷歉疚,從而可能對此矢口否認。Libby博士稱,“否認自己偏心對父母而言是大錯特錯,因為這可能讓你無法注意到這一事實。”她表示,接受自己可能偏心某個孩子的現實能幫助你更坦然地和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
在家庭中維持平衡的幾點建議:
不要拿孩子們進行比較。Jensen博士最近的研究發現,部分孩子更喜歡和兄弟姐妹比來比去,而這類人更可能出現抑鬱的癥狀。當父母的要避免作出諸如“你為什麼不能像哥哥(或弟弟)一樣?”的評論,這可能讓有害的比較行為正常化,甚至鼓勵這種行為。
公平地“偏心”。確保每個孩子都得到優待:例如,如果把周末花在女兒的足球比賽上,那就在工作日找些時間關注你兒子的興趣愛好。
尋求反饋。Libby博士稱,從配偶處收集反饋,不斷檢查自己的行為。如果你是單親家長,那就問一問自己信賴的朋友。你可以這樣開啟對話:“說實話,你覺得我對待孩子們是否公平?我有沒有意識到他們每個人的需求?”
傾聽抱怨。Libby稱,當孩子們指出你的偏心行為時,傾聽他們。抱着開放地心態接受他們想說的話,不要急着為自己辯護或者進行否認。反過來,要對開放式對話的機會表示歡迎。
http://hk.aboluowang.com/2017/0802/971255.html
去年在《婚姻與家庭雜誌》(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75%的母親承認自己和某個成年子女關係更近。研究者們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70%的父親和74%的母親都會對某個子女表現出優待。
來自華盛頓特區的心理學家、《最受寵的孩子》(The Favorite Child)一書的作者Ellen Weber Libby指出,偏心雖然是一種忌諱,但卻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家長必須知道偏心是正常的,”她稱,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這種情況。部分家長可能偏愛更像自己的孩子。隨着時間的改變,他們偏愛的孩子也可能發生變化。一位家長可能在某個特定階段,如嬰兒期或青少年時期,偏愛某個孩子。
不過,她補充道,“如果父母的優待持續集中在某一個孩子身上或者被用於增強家長的自尊心或自我價值認同,這很容易越界,變得不健康。”
數十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當孩子們覺得自己沒有被平等對待,他們可能更容易變得沮喪和自卑,同時也更容易陷入困境。根據2014年在《家庭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僅是認為父母偏心的看法就可能對一個孩子的行為產生負面的影響。
不過,這取決於環境。來自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首席研究員Alex Jensen招募了282個家有多名青少年子女的家庭,以評判所感知到的優待行為對他們的影響。通過採訪這些家長和孩子,對他們的親子關係親密度、衝突和風險行為進行評估,Jensen博士發現,在整體關係更淡、更疏遠的家庭,認為自己不那麼受寵的孩子飲酒、抽煙或吸毒的可能性是其他孩子的兩倍。而在整體關係親密的家庭,認為父母偏心的看法卻沒有什麼影響。
根據2015年在《老年學雜誌:社會科學》(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發表的一項研究,最受寵的孩子也可能面臨一系列包袱。研究人員採訪了725名成年子女和他們的母親,對感情親密度、衝突,關於母親的驕傲與失望緣由的感知,以及這些子女的抑鬱癥狀進行了評估。
研究人員發現,被認為和母親感情最好的孩子付出了代價。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社會學教授J. Jill Suitor稱,和其他兄弟姐妹相比,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出現抑鬱癥狀的情況更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和兄弟姐妹之間關係緊張,或者更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有責任給予母親情感關懷。
對父母而言,偏愛某個孩子可能讓他們心懷歉疚,從而可能對此矢口否認。Libby博士稱,“否認自己偏心對父母而言是大錯特錯,因為這可能讓你無法注意到這一事實。”她表示,接受自己可能偏心某個孩子的現實能幫助你更坦然地和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
在家庭中維持平衡的幾點建議:
不要拿孩子們進行比較。Jensen博士最近的研究發現,部分孩子更喜歡和兄弟姐妹比來比去,而這類人更可能出現抑鬱的癥狀。當父母的要避免作出諸如“你為什麼不能像哥哥(或弟弟)一樣?”的評論,這可能讓有害的比較行為正常化,甚至鼓勵這種行為。
公平地“偏心”。確保每個孩子都得到優待:例如,如果把周末花在女兒的足球比賽上,那就在工作日找些時間關注你兒子的興趣愛好。
尋求反饋。Libby博士稱,從配偶處收集反饋,不斷檢查自己的行為。如果你是單親家長,那就問一問自己信賴的朋友。你可以這樣開啟對話:“說實話,你覺得我對待孩子們是否公平?我有沒有意識到他們每個人的需求?”
傾聽抱怨。Libby稱,當孩子們指出你的偏心行為時,傾聽他們。抱着開放地心態接受他們想說的話,不要急着為自己辯護或者進行否認。反過來,要對開放式對話的機會表示歡迎。
http://hk.aboluowang.com/2017/0802/971255.html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