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中時】太平洋戰場關鍵 瓜達康納爾島戰役75周年
2017-08-08 08:24:46+08:00[/size=2]
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808001670-260417[/size=2][/center]
盟[/size=6]軍在瓜達康納爾島上渡河。(圖/美國陸戰隊)
被後世研究者譽為二戰太平洋戰場關鍵戰役、瓜達康納爾島戰役(Battle of Guadalcanal)是徹底粉碎日本持續擴張野心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場歷時半年的消耗戰,雙方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日軍死亡人數多美軍一倍,迫使日本最終選擇撤軍。也是這一個撤軍的動作,讓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反而由盟軍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反攻的態勢,與同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火炬行動一起,吹響反攻的號角。
瓜達康納爾島位於南太平洋,隸屬索羅門群島之一,繼盟軍取得中途島海戰勝利後,逐漸取得制海權優勢後,為打擊日本海軍的力量、並保護美國與澳洲的補給路線,美國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恩斯特·金恩(Ernest Joseph King)提出攻擊瓜達康納爾島的計畫。由海軍和陸戰隊為主力,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日期為1942年8月7日,率領75艘戰艦和運輸艦、以及16,000名盟軍展開登陸作戰。光是登陸作戰,日軍就損失了30多架戰機,週邊小島的守軍也幾乎全軍覆沒,而美軍也損失了數艘運輸艦,陸戰隊約有百人陣亡。
抵達瓜達康納爾島的美國陸戰隊士兵,正在進行休息。(圖/美國海軍陸戰隊)
戰役後,倒臥在海灘上的日軍遺體。(圖/美國海軍陸戰隊)
回應盟軍的登陸行動,日軍大本營也派出由百武晴吉中將指揮的日本帝國陸軍第17軍,前往瓜達康納爾島進行增援任務,並與山本五十六指揮的聯合艦隊聯手,反攻盟軍登陸所在地的海灘,卻因低估其火力和兵力,勉強抽調的單位在泰納魯河畔遭受盟軍重創。而為了增援更多兵力,日本派遣南雲忠一的航空母艦前往瓜達康納爾島,但卻在海面上與美軍的企業號(USS Enterprise)、胡蜂號(USS Wasp CV-7)和薩拉托加號航母(USS Saratoga CV-)展開戰鬥,此場海戰讓日本海軍以損失61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坐收,對於往後的戰爭制空權,日軍遭受無可替代的痛擊。
美軍企業號航母在瓜島海戰中遭受日軍飛機猛烈攻擊。(圖/美國海軍)
美軍胡蜂號航母,於當年九月海戰中,遭連番砲轟最終導致沉沒。(圖/美國海軍)
美軍和日軍在瓜達康納爾島上陷入僵持戰,雖日軍不斷地從週邊戰場增調兵力,就為了保住這個「可能扭轉戰局」的島嶼,到了戰役尾聲,日軍最大兵力來到約2萬人之多,但仍不敵美軍眾多的火力支援,在路地上集中步槍、機槍、迫擊炮、火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等火力猛烈攻擊,造成近乎於大屠殺的慘況,但美軍自身也因受熱帶疾病影響,被迫保守應對以保護士官兵的安危。
參與瓜島海戰的日本海軍戰艦榛名號。(圖/維基百科)
然而在海上,美軍雖有多艘驅逐艦和一艘航母胡蜂號被擊沉,但整體而言,卻讓日軍意圖從海上增兵與運補糧食和裝備的計畫遭到破壞,長時間受到熱帶疾病、空襲和營養不良侵蝕下的日軍,傷亡速度比同樣疲憊的美軍還高。最終在確認增援無望後,東京大本營內的參謀建議,應盡快從島上撤軍保留實力,年底,杉山元及永野修身將軍,向昭和天皇稟報撤出瓜達康納爾島的決定,取得天皇首肯後開始撤軍。
二戰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影片紀錄。
相反地,美軍卻持續增援,不僅維持運補路線暢通,島上的兵力更增加至5萬人,並開始對日軍陣地展開攻擊,受到地形阻礙,經多次攻擊後成功佔領視野遼闊的三個山嶺和日軍的陣地,並造成日軍有約3,000多人陣亡。不過在此之後,日本海軍20艘驅逐艦成功分多批次,將瓜達康納爾島一萬多名駐軍平安撤出,而美軍也在1943年2月正式接管該島。
從整體戰略意義上,瓜島戰役說服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在太平洋戰區改採主動攻擊策略,並在心理上,讓盟軍轉為樂觀的態度,而在整體的戰略規劃與資源上,美軍和盟軍更逐漸佔上風,最終讓整個太平洋戰爭結果大逆轉,瓜島戰役可說是關鍵一役。
(中時電子報)
[#e876c8][right]This post is generated by auto-bot.[/right][/size=2][/#e876c8]
中時電子報
盟[/size=6]軍在瓜達康納爾島上渡河。(圖/美國陸戰隊)
被後世研究者譽為二戰太平洋戰場關鍵戰役、瓜達康納爾島戰役(Battle of Guadalcanal)是徹底粉碎日本持續擴張野心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場歷時半年的消耗戰,雙方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日軍死亡人數多美軍一倍,迫使日本最終選擇撤軍。也是這一個撤軍的動作,讓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反而由盟軍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反攻的態勢,與同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火炬行動一起,吹響反攻的號角。
瓜達康納爾島位於南太平洋,隸屬索羅門群島之一,繼盟軍取得中途島海戰勝利後,逐漸取得制海權優勢後,為打擊日本海軍的力量、並保護美國與澳洲的補給路線,美國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恩斯特·金恩(Ernest Joseph King)提出攻擊瓜達康納爾島的計畫。由海軍和陸戰隊為主力,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日期為1942年8月7日,率領75艘戰艦和運輸艦、以及16,000名盟軍展開登陸作戰。光是登陸作戰,日軍就損失了30多架戰機,週邊小島的守軍也幾乎全軍覆沒,而美軍也損失了數艘運輸艦,陸戰隊約有百人陣亡。
抵達瓜達康納爾島的美國陸戰隊士兵,正在進行休息。(圖/美國海軍陸戰隊)
戰役後,倒臥在海灘上的日軍遺體。(圖/美國海軍陸戰隊)
回應盟軍的登陸行動,日軍大本營也派出由百武晴吉中將指揮的日本帝國陸軍第17軍,前往瓜達康納爾島進行增援任務,並與山本五十六指揮的聯合艦隊聯手,反攻盟軍登陸所在地的海灘,卻因低估其火力和兵力,勉強抽調的單位在泰納魯河畔遭受盟軍重創。而為了增援更多兵力,日本派遣南雲忠一的航空母艦前往瓜達康納爾島,但卻在海面上與美軍的企業號(USS Enterprise)、胡蜂號(USS Wasp CV-7)和薩拉托加號航母(USS Saratoga CV-)展開戰鬥,此場海戰讓日本海軍以損失61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坐收,對於往後的戰爭制空權,日軍遭受無可替代的痛擊。
美軍企業號航母在瓜島海戰中遭受日軍飛機猛烈攻擊。(圖/美國海軍)
美軍胡蜂號航母,於當年九月海戰中,遭連番砲轟最終導致沉沒。(圖/美國海軍)
美軍和日軍在瓜達康納爾島上陷入僵持戰,雖日軍不斷地從週邊戰場增調兵力,就為了保住這個「可能扭轉戰局」的島嶼,到了戰役尾聲,日軍最大兵力來到約2萬人之多,但仍不敵美軍眾多的火力支援,在路地上集中步槍、機槍、迫擊炮、火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等火力猛烈攻擊,造成近乎於大屠殺的慘況,但美軍自身也因受熱帶疾病影響,被迫保守應對以保護士官兵的安危。
參與瓜島海戰的日本海軍戰艦榛名號。(圖/維基百科)
然而在海上,美軍雖有多艘驅逐艦和一艘航母胡蜂號被擊沉,但整體而言,卻讓日軍意圖從海上增兵與運補糧食和裝備的計畫遭到破壞,長時間受到熱帶疾病、空襲和營養不良侵蝕下的日軍,傷亡速度比同樣疲憊的美軍還高。最終在確認增援無望後,東京大本營內的參謀建議,應盡快從島上撤軍保留實力,年底,杉山元及永野修身將軍,向昭和天皇稟報撤出瓜達康納爾島的決定,取得天皇首肯後開始撤軍。
二戰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影片紀錄。
相反地,美軍卻持續增援,不僅維持運補路線暢通,島上的兵力更增加至5萬人,並開始對日軍陣地展開攻擊,受到地形阻礙,經多次攻擊後成功佔領視野遼闊的三個山嶺和日軍的陣地,並造成日軍有約3,000多人陣亡。不過在此之後,日本海軍20艘驅逐艦成功分多批次,將瓜達康納爾島一萬多名駐軍平安撤出,而美軍也在1943年2月正式接管該島。
從整體戰略意義上,瓜島戰役說服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在太平洋戰區改採主動攻擊策略,並在心理上,讓盟軍轉為樂觀的態度,而在整體的戰略規劃與資源上,美軍和盟軍更逐漸佔上風,最終讓整個太平洋戰爭結果大逆轉,瓜島戰役可說是關鍵一役。
(中時電子報)
[#e876c8][right]This post is generated by auto-bot.[/right][/size=2][/#e876c8]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