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挑戰單車公路賽 63歲換肝伯伯:一定得!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08/23/3425033/20170824_sub743newNEWAD_w.mp4
香港移植運動協會顧問何繼良醫生幫手特訓小梅,關係亦師亦友。
63歲的梅應全(小梅)四年前接受肝臟移植,現在已康復,將會在10月8日舉行的新鴻基香港單車節參加30公里賽事,由尖沙嘴出發,經長青隧道入青衣,再經南灣隧道和昂船洲大橋折返尖沙嘴。「絕對是個挑戰,是困難的,尤其我們年紀不小。比賽就是要告訴市民,我們換了器官後同樣可以做到。」
小梅平時喜歡做運動和踩單車,參加公路賽則是第一次,「讓自己試試參加大型活動看看自己可以去到哪裏。」身邊換過腎的朋友之前成功挑戰珠?大本營亦激勵了他,「腎友可以做到,肝友也要以行動證明肝友都做到,一定得!」參加過各地公路賽的何繼良醫生更幫手特訓小梅,「30公里不算是很長的距離,但當然也不算短,有一定難度。」經過頭兩次訓練,何醫生對小梅很有信心,「之前未正式跟他踩過車,但上星期試過在沙田區試踩,見到他的基本技術和心肺功能都不錯。」距離比賽尚有一個月多,何醫生說最重要靠轉數,「年紀比較大的運動員跟後生仔的踩法不同,他們肌力比我們好,我們練習時要配合轉波,保持在每分鐘80轉,那就30公里、50公里和70公里都冇問題啦!」
首要任務推廣器官捐贈
小梅目標在個半小時內完成,但成績都是其次,他說最主要是推廣器官捐贈。本身有乙型肝炎的他48歲時發現有肝硬化,至2012年更確疹肝癌,需要即時換肝,「我兩個哥哥都因肝病去世,當時真的很害怕,等不到肝就要拜拜了。」幸好,一年多後得熱心人士捐肝,順利完成肝臟移植手術,「我很感恩,多謝捐肝給我的人。」他說並非個個如他幸運,「我聽過有人去到手術室都兩次被搶先一步,因為有需要即時換肝的病人。」
他形容成功移植器官是一種重生,「未換肝前,我經常抽筋,踩單車和游水都抽筋。」記者問:「你自小就很喜歡運動嗎?」小梅點頭,「對呀,我很喜歡行山。」他生病前又會參加三千米競步和保齡球運動等等,但肝病令他容易疲累和抽筋,失去最大樂趣。失而復得令他更珍惜,現在不時跟病友打羽毛球,又做單車活動搞手,「我都有跟病友踩過去南生圍;從大埔踩去大尾督。」他充滿朝氣,「現在個人開心點,運動量又增加,做人最緊要開心。」
小梅不時做義工,到處宣傳器官捐贈。
小梅自發做搞手,帶領病友一起到南生圍和大埔等地方踩單車。
醫生:運動提升免疫能力
即使接受了器官移植,病人仍然要食一世抗排斥藥,副作用是削弱免疫系統,小梅笑言:「很容易傷風感冒,如你現在打個噴嚏,我都有機會病。」而運動對病人來說,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香港移植運動協會顧問何繼良醫生表示:「運動可以把整體的健康狀況提升,不單是心肺功能和肌肉,而是免疫能力和狀況都會整體改善。」器官移植病人大多是長期病患,體質比普遍人差,「病人做完手術後,器官發揮正常功能,再配合體能訓練,狀態可以慢慢提升後。」不時做「隨行軍醫」,領隊器官移植病人到外地參加運動比戴的他說:「他們體質上不像專業運動員那麼良好,過於疲勞、運動量過高、水土不服或天氣太熱,都令他們很容易柒上傷風和流感這些小病。」他亦提醒,在手術後頭六個月時間暫時不可做劇烈運動。
兩位哥哥都因肝病去世,令小梅不禁慨歎人生短暫,在太太支持下,他48歲時決定放棄電話維修工作。
至肝癌階段,小梅因時常抽筋而失去做運動的樂趣,幸好現在健康得可以挑戰單車公路賽。
記者:列淑華
攝影:蕭志南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好勇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