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澳門,被颱風天鴿剝下金碧輝煌的落後村莊
李展鵬:澳門,被颱風天鴿剝下金碧輝煌的落後村莊[/size=6][/b]
香港台灣的朋友紛紛問候:「澳門怎麼了?」是的,澳門不是個很富裕的城市嗎?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天鴿是近數十年來吹襲澳門的最強颱風,澳門也罕有地掛起十號風球,它的破壞力毋庸置疑。全城斷電、斷水、斷電話、斷網絡,眾多市民拿著水桶在街上排隊裝水。圖為下環街,晚上仍然有不少居民在排隊取水。 攝:林振東/端傳媒
在很多人眼中,澳門的標誌除了大三巴之外,就是一座座豪華巨型的六星級賭場酒店,非常金碧輝煌。然而,在颱風天鴿吹襲期間,新聞中的澳門卻恍如第三世界國家:幾乎可以淹沒一個人的嚴重水浸,全城斷電、斷水、斷電話、斷網絡,眾多市民拿著水桶在街上排隊裝水,還有造成的多人死亡及百多人受傷。香港台灣的朋友紛紛問候:「澳門怎麼了?」是的,澳門不是個很富裕的城市嗎?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的確,這次的天鴿是近數十年來吹襲澳門的最強颱風,澳門也罕有地掛起十號風球,它的破壞力毋庸置疑。但是,這次天災造成民怨鼎沸,背後又有多少人禍?首當其衝的是氣象局失職。澳門的氣象局本來就惡名昭彰,近年多次發生不預警海水倒灌、延誤發出暴雨警告、在暴風下(當香港已掛八號風球而澳門風力相若)維持三號風球讓市民冒死上班上學等事件。2010年6月暴雨警報延誤,面對市民批評,局長馮瑞權的回應竟是「那日後就寧願虛報也不漏報吧」,令民憤四起。
這一次,當事前種種資料顯示天鴿會正面吹襲珠海及澳門,氣象局卻沒有發佈清晰預警,以致民間未有防備,市民措手不及。風暴前一晚,馮瑞權還要說:「颱風直吹澳門,但在風眼內是無風無雨,翌日維持三號風球很合理。」到颱風來襲當日,當香港早於清晨五點多掛起八號風球,全城一早得知停工停課,澳門氣象局卻是一貫的愛理不理,在9時才改掛八號風球,部分市民卻已出門跟風暴搏鬥。
澳門幾乎全城癱瘓[/size=5]
暴風之下,整個澳門慘被蹂躪。首先,是內港一帶髮生嚴重水浸,水深超過一米,整個區域變成澤國,市民被困家中。除了水浸,各區都有塌樹、塌棚架、招牌及窗戶飛墜,道路不能通行。躲在家中的市民也不好過,因為接著就發生大規模的停電停水。澳門八成電力是向珠海購買,而珠海電力站及澳門電力公司的設施都發生故障,因此全城停電;而由於自來水公司的水廠受損,因此亦全城斷水;同時,澳門電訊的機站因水浸失靈,電話及網絡亦一度中斷;澳門電台的發射站亦折斷,FM廣播受到影響。如是,不少家庭進入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孤島狀態,澳門幾乎全城癱瘓。
事後,氣象局開記者會,馮瑞權說:「預估就是預估,沒有百分百。」又推說風力風向難測——但事實上香港早已成功預測天鴿風向,何難之有?當市民不滿政府回應,更切身的問題是復水覆電無期,不同區域斷電從數小時至二三十小時不等,至於斷水則延續了一兩天之久。市民紛紛到街上的公共喉管裝水,然後一桶一桶的拿回家,老弱小孩都不例外,一夜之間彷彿回到貧瘠的1960年代。風暴翌日,電話訊號仍不穩定,馬路上雜物未清,巴士路線局部開放,交通仍未回覆正常,整個城市根本無法如常運作。
這次風災,曝露了澳門軟體及硬件設施的脆弱。軟體方面,是政府部門的專業水平、溝通技巧、應變能力問題。硬體方面,則是水、電、電訊等基本民生服務不堪一擊。如果澳門像回歸前那樣經濟蕭條就算了,但偏偏過去十年澳門經濟發展驚人,人均GDP已穩坐亞洲第一,本地居民的收入中位數已經躍升至每月澳門幣18000元(匯率與港幣相若,約新台幣72000元)。而澳門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六十多萬,管理上理應不難,為何這個世界級富裕的城市,種種制度基建沒有追上世界水準?澳門一方面金碧輝煌,另一方面怎麼彷彿是個落後的村莊?
颱風登陸之後的晚上,網上流傳不少相關圖片,圖片是路氹城的多家賭場酒店,依舊燈火通明,有網友指賭場有備用電,因此可以在全城斷電下繼續閃閃發亮。圖為風災翌日晚上,澳門巴黎人酒店門外的巴黎鐵塔巨型裝置已關了燈。攝:林振東/端傳媒
賭場的光亮與民間的漆黑[/size=5][/b]
颱風登陸之後的晚上,網上流傳不少相關照片,其中一張頗能說明澳門人的無奈:圖片上半部是路氹城的多家賭場酒店,依舊燈火通明,圖片下半部則是路環的石排灣公屋群,完全漆黑一片。後來有網友說明,賭場有自己的備用電,因此可以在全城斷電下繼續閃閃發亮。但無論他們用的是否自家電,照片中的強烈對比都反映了澳門人的複雜情緒:澳門的賭業經濟表面風光,但澳門人的生活品質又是怎樣的?
這次風災觸動不少澳門人的痛處,那彷彿是一個澳門的隱喻:就像政府對這個颱風沒做好預警與事前準備,政府當年讓賭場在澳門遍地開花,然後衍生各種問題,整個社會也沒有預警與準備,導致市民叫苦連天。
十多年前,澳門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小城,一躍成為賭場收益超越拉斯維加斯、每年接待兩三千萬遊客、號稱全民就業(失業率只有2%)的知名旅遊城市,可謂名利雙收。然而,過多的旅客、過多的賭場、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令不少澳門人的生活質素大不如前:買不起房子、坐不到巴士的士、找不到車位、輪不到公共房屋、受不了通貨膨脹、躲不了進入社區的賭場。非常諷刺地,在如此富裕的今天,不少澳門人在懷緬殖民時代經濟蕭條的日子,全因當時澳門雖不富裕,但生活簡單閒適。
當澳門越來越富裕,種種民生問題卻越來越嚴峻。就以交通為例,澳門異常落後的交通設施根本沒法應付六十多萬人口再加上每年兩三千萬的旅客。澳門政府早於2009年就開始輕軌工程,但多年來超支、延期、官司、路線爭議,直到今天仍然落成無期,建造中的輕軌站被取笑是公共藝術作品。當交通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卻不去控制人口增長。過去十年,澳門人口激增十多萬,在沒有軌道交通系統的情況下,道路不勝負荷,天天大塞車。澳門的人口增長是輸入性的,主因是外勞,這本來可以控制,但大型賭場一間接一間的開,大批外勞隨之湧入,政府不加限制,交通問題便成了不可解的結。至於這次風災下的水患,其實澳門人也不陌生,因為內港一帶每逢暴雨必有水浸,政府多年來整治不力,情況始終沒有改善。
颱風「天鴿」的洗禮下,澳門漁人碼頭變得滿目瘡痍。攝:林振東/端傳媒
一場風災曝露的眾多問題[/size=5]
過去十年,民生問題令澳門人怨聲載道,終於在這次風災中,連最基本的水電與手機訊號都沒有了,澳門人的生活一日間被推到貧乏的極致,與繁華景象及經濟成果形成強烈對比。事實上,澳門的水、電、電訊等公共事業長期被專營公司壟斷,這些公司的服務及收費亦經常被質疑,其中尤以澳門電訊為甚,收費高、網速慢,更多次發生斷網事件,一直被猛烈批評。這一次,一個颱風就把三種公共服務一次過摧毀。
過往面對民怨,澳門政府一再以短期福利為民間止痛,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就是2008年開始的「現金分享」派錢計劃,向每個永久居民派發五千元。果然,派錢化解了部分民怨。此後,派錢成了靈丹妙藥,是每年《施政報告》的焦點,銀碼也一加再加,到了後來加至9000。就連香港也仿傚澳門,曾在2011年破天荒派6000港元,但此舉在香港受到很大爭議,後來無以為繼。在澳門,派錢已持續十年,已是意料中事,穩定民心的效果已逐年降低。現在政府騎虎難下:不派錢嗎?不少市民肯定非常憤怒;繼續派嗎?效果又已經不大如前。
除了派錢,政府亦不斷增加一些中短期的福利(如醫療券、養老金、學生書簿津貼及電費補貼)以穩定民心。但是,種種福利都沒法令澳門成為宜居城市。當然,澳門也有一群人因為這些福利而對政府讚不絕口。[#ff0011]我有朋友早前在筷子基一帶做社區調查,收集該區市民的意見,不料不少市民表示澳門政府又派錢又增福利,絕對無可挑剔。但諷刺的是,筷子基是這次風災的重災區,既有嚴重水浸,斷水斷電的情況也是全澳門數一數二的嚴重,不知道當天盛讚政府的市民今天作何感想?[/#ff0011]
一場風災曝曬了澳門的眾多問題。無論這裡某些區域如何用金錢打造出金碧輝煌,無論它的經濟數據多麼亮麗,在很多方面,澳門仍是恍如一條落後的村落。而叫人沮喪的是,問題不但在於政府,也在於民間:這裡不少市民對制度改革不著緊、對民主進程不在乎,甚至是對本地事務不關心。澳門人曾有某些奮力發聲的時刻——例如2014的「反離保」運動,反對當時政府給離任官員異常豐厚的福利保障,曾經創下兩萬人遊行推倒法案的歷史,但這卻沒法成為推動公民運動、監督政府施政的持久力量。
風暴之後,氣象局局長馮瑞權辭職,坊間拍手叫好。然而,這場風暴引出的問題,又豈只是氣象局的問題?執筆之時,距離除了下所有風球已超過三十小時,但仍未恢復全澳門正常供水,澳門人仍沒法正常生活。而就算有了水電,澳門人的生活又是怎樣的?種種無奈,真的不是一個來看看大三巴與賭場的遊客可以理解的。
(李展鵬,文化評論人,英國Sussex大學媒體與文化研究博士,現居於澳門,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新生代》雜誌總編輯)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825-opinion-panlei-macau/
香港台灣的朋友紛紛問候:「澳門怎麼了?」是的,澳門不是個很富裕的城市嗎?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天鴿是近數十年來吹襲澳門的最強颱風,澳門也罕有地掛起十號風球,它的破壞力毋庸置疑。全城斷電、斷水、斷電話、斷網絡,眾多市民拿著水桶在街上排隊裝水。圖為下環街,晚上仍然有不少居民在排隊取水。 攝:林振東/端傳媒
在很多人眼中,澳門的標誌除了大三巴之外,就是一座座豪華巨型的六星級賭場酒店,非常金碧輝煌。然而,在颱風天鴿吹襲期間,新聞中的澳門卻恍如第三世界國家:幾乎可以淹沒一個人的嚴重水浸,全城斷電、斷水、斷電話、斷網絡,眾多市民拿著水桶在街上排隊裝水,還有造成的多人死亡及百多人受傷。香港台灣的朋友紛紛問候:「澳門怎麼了?」是的,澳門不是個很富裕的城市嗎?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的確,這次的天鴿是近數十年來吹襲澳門的最強颱風,澳門也罕有地掛起十號風球,它的破壞力毋庸置疑。但是,這次天災造成民怨鼎沸,背後又有多少人禍?首當其衝的是氣象局失職。澳門的氣象局本來就惡名昭彰,近年多次發生不預警海水倒灌、延誤發出暴雨警告、在暴風下(當香港已掛八號風球而澳門風力相若)維持三號風球讓市民冒死上班上學等事件。2010年6月暴雨警報延誤,面對市民批評,局長馮瑞權的回應竟是「那日後就寧願虛報也不漏報吧」,令民憤四起。
這一次,當事前種種資料顯示天鴿會正面吹襲珠海及澳門,氣象局卻沒有發佈清晰預警,以致民間未有防備,市民措手不及。風暴前一晚,馮瑞權還要說:「颱風直吹澳門,但在風眼內是無風無雨,翌日維持三號風球很合理。」到颱風來襲當日,當香港早於清晨五點多掛起八號風球,全城一早得知停工停課,澳門氣象局卻是一貫的愛理不理,在9時才改掛八號風球,部分市民卻已出門跟風暴搏鬥。
澳門幾乎全城癱瘓[/size=5]
暴風之下,整個澳門慘被蹂躪。首先,是內港一帶髮生嚴重水浸,水深超過一米,整個區域變成澤國,市民被困家中。除了水浸,各區都有塌樹、塌棚架、招牌及窗戶飛墜,道路不能通行。躲在家中的市民也不好過,因為接著就發生大規模的停電停水。澳門八成電力是向珠海購買,而珠海電力站及澳門電力公司的設施都發生故障,因此全城停電;而由於自來水公司的水廠受損,因此亦全城斷水;同時,澳門電訊的機站因水浸失靈,電話及網絡亦一度中斷;澳門電台的發射站亦折斷,FM廣播受到影響。如是,不少家庭進入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孤島狀態,澳門幾乎全城癱瘓。
事後,氣象局開記者會,馮瑞權說:「預估就是預估,沒有百分百。」又推說風力風向難測——但事實上香港早已成功預測天鴿風向,何難之有?當市民不滿政府回應,更切身的問題是復水覆電無期,不同區域斷電從數小時至二三十小時不等,至於斷水則延續了一兩天之久。市民紛紛到街上的公共喉管裝水,然後一桶一桶的拿回家,老弱小孩都不例外,一夜之間彷彿回到貧瘠的1960年代。風暴翌日,電話訊號仍不穩定,馬路上雜物未清,巴士路線局部開放,交通仍未回覆正常,整個城市根本無法如常運作。
這次風災,曝露了澳門軟體及硬件設施的脆弱。軟體方面,是政府部門的專業水平、溝通技巧、應變能力問題。硬體方面,則是水、電、電訊等基本民生服務不堪一擊。如果澳門像回歸前那樣經濟蕭條就算了,但偏偏過去十年澳門經濟發展驚人,人均GDP已穩坐亞洲第一,本地居民的收入中位數已經躍升至每月澳門幣18000元(匯率與港幣相若,約新台幣72000元)。而澳門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六十多萬,管理上理應不難,為何這個世界級富裕的城市,種種制度基建沒有追上世界水準?澳門一方面金碧輝煌,另一方面怎麼彷彿是個落後的村莊?
颱風登陸之後的晚上,網上流傳不少相關圖片,圖片是路氹城的多家賭場酒店,依舊燈火通明,有網友指賭場有備用電,因此可以在全城斷電下繼續閃閃發亮。圖為風災翌日晚上,澳門巴黎人酒店門外的巴黎鐵塔巨型裝置已關了燈。攝:林振東/端傳媒
賭場的光亮與民間的漆黑[/size=5][/b]
颱風登陸之後的晚上,網上流傳不少相關照片,其中一張頗能說明澳門人的無奈:圖片上半部是路氹城的多家賭場酒店,依舊燈火通明,圖片下半部則是路環的石排灣公屋群,完全漆黑一片。後來有網友說明,賭場有自己的備用電,因此可以在全城斷電下繼續閃閃發亮。但無論他們用的是否自家電,照片中的強烈對比都反映了澳門人的複雜情緒:澳門的賭業經濟表面風光,但澳門人的生活品質又是怎樣的?
這次風災觸動不少澳門人的痛處,那彷彿是一個澳門的隱喻:就像政府對這個颱風沒做好預警與事前準備,政府當年讓賭場在澳門遍地開花,然後衍生各種問題,整個社會也沒有預警與準備,導致市民叫苦連天。
十多年前,澳門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小城,一躍成為賭場收益超越拉斯維加斯、每年接待兩三千萬遊客、號稱全民就業(失業率只有2%)的知名旅遊城市,可謂名利雙收。然而,過多的旅客、過多的賭場、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令不少澳門人的生活質素大不如前:買不起房子、坐不到巴士的士、找不到車位、輪不到公共房屋、受不了通貨膨脹、躲不了進入社區的賭場。非常諷刺地,在如此富裕的今天,不少澳門人在懷緬殖民時代經濟蕭條的日子,全因當時澳門雖不富裕,但生活簡單閒適。
當澳門越來越富裕,種種民生問題卻越來越嚴峻。就以交通為例,澳門異常落後的交通設施根本沒法應付六十多萬人口再加上每年兩三千萬的旅客。澳門政府早於2009年就開始輕軌工程,但多年來超支、延期、官司、路線爭議,直到今天仍然落成無期,建造中的輕軌站被取笑是公共藝術作品。當交通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卻不去控制人口增長。過去十年,澳門人口激增十多萬,在沒有軌道交通系統的情況下,道路不勝負荷,天天大塞車。澳門的人口增長是輸入性的,主因是外勞,這本來可以控制,但大型賭場一間接一間的開,大批外勞隨之湧入,政府不加限制,交通問題便成了不可解的結。至於這次風災下的水患,其實澳門人也不陌生,因為內港一帶每逢暴雨必有水浸,政府多年來整治不力,情況始終沒有改善。
颱風「天鴿」的洗禮下,澳門漁人碼頭變得滿目瘡痍。攝:林振東/端傳媒
一場風災曝露的眾多問題[/size=5]
過去十年,民生問題令澳門人怨聲載道,終於在這次風災中,連最基本的水電與手機訊號都沒有了,澳門人的生活一日間被推到貧乏的極致,與繁華景象及經濟成果形成強烈對比。事實上,澳門的水、電、電訊等公共事業長期被專營公司壟斷,這些公司的服務及收費亦經常被質疑,其中尤以澳門電訊為甚,收費高、網速慢,更多次發生斷網事件,一直被猛烈批評。這一次,一個颱風就把三種公共服務一次過摧毀。
過往面對民怨,澳門政府一再以短期福利為民間止痛,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就是2008年開始的「現金分享」派錢計劃,向每個永久居民派發五千元。果然,派錢化解了部分民怨。此後,派錢成了靈丹妙藥,是每年《施政報告》的焦點,銀碼也一加再加,到了後來加至9000。就連香港也仿傚澳門,曾在2011年破天荒派6000港元,但此舉在香港受到很大爭議,後來無以為繼。在澳門,派錢已持續十年,已是意料中事,穩定民心的效果已逐年降低。現在政府騎虎難下:不派錢嗎?不少市民肯定非常憤怒;繼續派嗎?效果又已經不大如前。
除了派錢,政府亦不斷增加一些中短期的福利(如醫療券、養老金、學生書簿津貼及電費補貼)以穩定民心。但是,種種福利都沒法令澳門成為宜居城市。當然,澳門也有一群人因為這些福利而對政府讚不絕口。[#ff0011]我有朋友早前在筷子基一帶做社區調查,收集該區市民的意見,不料不少市民表示澳門政府又派錢又增福利,絕對無可挑剔。但諷刺的是,筷子基是這次風災的重災區,既有嚴重水浸,斷水斷電的情況也是全澳門數一數二的嚴重,不知道當天盛讚政府的市民今天作何感想?[/#ff0011]
一場風災曝曬了澳門的眾多問題。無論這裡某些區域如何用金錢打造出金碧輝煌,無論它的經濟數據多麼亮麗,在很多方面,澳門仍是恍如一條落後的村落。而叫人沮喪的是,問題不但在於政府,也在於民間:這裡不少市民對制度改革不著緊、對民主進程不在乎,甚至是對本地事務不關心。澳門人曾有某些奮力發聲的時刻——例如2014的「反離保」運動,反對當時政府給離任官員異常豐厚的福利保障,曾經創下兩萬人遊行推倒法案的歷史,但這卻沒法成為推動公民運動、監督政府施政的持久力量。
風暴之後,氣象局局長馮瑞權辭職,坊間拍手叫好。然而,這場風暴引出的問題,又豈只是氣象局的問題?執筆之時,距離除了下所有風球已超過三十小時,但仍未恢復全澳門正常供水,澳門人仍沒法正常生活。而就算有了水電,澳門人的生活又是怎樣的?種種無奈,真的不是一個來看看大三巴與賭場的遊客可以理解的。
(李展鵬,文化評論人,英國Sussex大學媒體與文化研究博士,現居於澳門,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新生代》雜誌總編輯)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825-opinion-panlei-macau/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