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2D圖解】香港校舍設計史 由天台學校到有私家泳池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09/01/3432083/20170902_sub166AD_w.mp4



根據教育局2016/17學年的統計數字,全港現時有575所小學、506所中學,學校的建築設計是怎樣演變的呢?就讓我們由50年代二戰後說起,一直談到現代所見的學校。

50年代,由於嬰兒潮和大陸移民湧入,人口快速增長,合資格入學的學生逾十萬人,政府在1951年,建議於每區設立一間L型的官立小學,地下有籃球場和禮堂,還有24個標準課室,另設家政室、木工室、音樂室、醫療室等。

1953年底,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近六萬人無家可歸,政府其後清理木屋區和興建公共房屋,有「孤兒之父」之稱的微勞士牧師( Rev.Verent John Russell Mills)建議政府在這些「板式樓」公屋(即七層高、H型的徙置大廈)的天台興建學校。天台學校多數由宗教和慈善團體設立,這些學校的課室都很細,老師和學生須與7樓的住客共用洗手間,衞生情況較差。

到60年代,開始出現五層高、有24個課室的附建學校,與公屋相鄰。兩排課室夾着走廊,不通風又昏暗,學生也只能在附近的球場上體育課。70年代,校舍終於獨立,變成方方正正的「火柴盒」學校,多了地面籃球場和位於六樓的室內禮堂,不過課室一般還是置於走廊兩側,通風採光依然欠佳。

80年代,政府發展標準學校設計,每層六間課室排成一列,用上單邊開放式走廊設計,改善空氣對流和天然採光,而禮堂就設於二樓,同時當作室內運動場。此外,因為九年免費教育令學生人數急劇增加,這時還出現連臂式學校,兩所學校會共用一座禮堂。到90年代末,本來的學校都開始翻新,這些千禧學校分為L型和U型,大多有3幢,有24或30個標準課室,設籃球場、圖書館、語言室、特別室,更加入了電腦和多媒體設備,追上時代步伐。

2005年,學校建築推行非標準設計,學校可以按自己的教育目標來設計,一些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在設計校舍時有更大自由度,甚至加入演講廳、室內泳池,越來越精彩。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城,《香港校舍設計的歷史》
記者:李煒汯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原來單邊開放式係80年代開始
Good0Bad0
2017/09/03, 12:20:20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