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紙皮石+水磨石地台 拼出地鐵站港式小優雅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10/01/3453520/20171002_sub509NewAD_clean_w.mp4
好些港鐵站仍保留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全紙皮石牆面,如荃灣、大窩口、太子等。各種彎角牆角都包得很漂亮,沒有駁口。
「優雅,需要底氣,需要時間沉澱。香港沉澱的優雅底氣,是開放,是包容。吸收適合自己的,或自己覺得優質的東西,用『攝罅』的方式,體現於細眉細眼的地方,我會叫它小優雅。」「港式優雅HK Class」facebook專頁版主馮景行(Martin),今次講的『攝罅』式小優雅,來自紙皮石。
坐在心目中屬小優雅的茶餐廳「中國冰室」,在紅白藍綠黑玻璃紙皮石下,我與Martin呷着奶茶,聽着街訪來來往往的聲音,他續道:「紙皮石本身不是很高貴的物料,六七十年代多是歐洲傳來的,但其歷史很悠長,可追溯到古羅馬帝國年代。當時他們用用剩的石材,細細碎碎的鋪排變成牆身或地台,砌成圖案或用在大型公共建築上。」1963年,中國冰室由上海街搬到來廣東道。那個年代,油漆裝修當然省錢,但幾年要漆一漆,又是一條數;紙皮石不是來自意大利就是日本,但計算過保養成本,價錢卻是平靚正。老闆用別人剩下的幾款紙皮石建材,以不同色不同貼法拼砌出來。慳到錢,融合着時代背景與生活所做的設計,是藝術。
中國冰室用的,是另一種玻璃紙皮石。
三種不同的材料經老闆細細規劃,明明唔夠材料,將錯就錯倒有一份設計感。
七、八十年代還流行用水磨石,不同的雲石礦石混在一起,成了獨一無二的有動感的花紋。
太子站的紙皮石,深淺錯落的顏色,比一整塊暗淡同色系,多了點溫度。
而最能體現這種七十年代小優雅的,是第一代1979年開通的地鐵站:「我覺得它們比世界各地同期的地鐡站,都要優雅漂亮啊!它選用的紙皮石是較優質的,你會看到雖只是一面舖滿玻璃紙皮石的牆,但當中會見到深淺色的,有反光或不反光的,仔細看每一顆石其實都有深度在。斑駁地聚在一起,看起來有種溫度,整件事你會覺得是一個視覺享受。」現在,好些較舊的地鐵站,仍保留着那年代流行的水磨石地台,那是五六百年前在意大利威尼斯地區,豪宅別墅露台特愛用的水磨石,每一片都不同,整片鋪出來後,不似一般單色瓷磚或地台石般悶蛋,而且用細細的磚拼合,牆上少有駁口位,也能完美地包好圓柱、避免撞傷人的彎角、牆角等,這是一大塊易搬易清理卻冷冰冰的鋼板,不能相比的。
記者:陳慧敏
攝影:張志孟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special/art/20171002/20169956
+++++++++++++++++++++++++++++++++++++++++++++++++++++++++++++++++
唔講唔覺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